1、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10:4902030401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护理诊断及措施内容10:49概 念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疾病,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Cap.通透性/脆性增加,血液外渗所致。主要表现:皮肤瘀点或紫癜,可伴有腹痛、便血、关节痛、血尿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多为自限性多见于儿童、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春秋发病多见10:49概述紫癜 皮肤或粘膜下出血为常见体征瘀点-不超过2mm紫癜-直径3-5mm10:49概述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瘀斑-直径大于5mm10:49一、病因感染:最常见,特别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
2、感染食物:鱼.虾.蟹.蛋.异性蛋白质过敏药物:抗生素类、磺胺类、异烟肼等其他:寒冷刺激、花粉、尘埃、昆虫咬伤10:49一、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致敏因素导致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出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介质生物活性物质10:49(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病前1-2周常有发热、咽痛、乏力及食欲下降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类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类型腹型肾型混合型类型临床类型关节型10:49皮肤型(二)临床表现(1)皮肤型(单纯型、紫癜型)最常见皮肤瘀点、紫癜,多局限于四肢尤其双下肢多见瘀点多见,严重者出现大血庖7-14天消退10:49单纯型10:49(二)临床表现(2)关节型皮肤紫癜关节肿胀
3、疼痛、功能障碍多见于膝、踝、肘、腕关节、疼痛可成游走性数月内消失无后遗症或关节畸形10:49(二)临床表现(3)腹 型最具潜在危险的类型皮肤瘀点、紫癜腹痛、消化道症状严重者脱水、消化道大出血易误诊外科急腹症10:49(二)临床表现(4)肾型最严重的类型发生率高达12%-40%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数3-4周恢复少数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10:49(二)临床表现(5)混合型皮肤紫癜伴发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特点2、并发症肾衰竭、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颅内出血10:49 预后预后良好一般病程2周左右40%反复发作的可能,症状减轻少数肾型可发展成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预后较
4、差10:49(三)辅助检查1、血液: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RBC、Hb、PLT正常2、骨髓:正常3、肾型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4、腹型大便潜血阳性5、束臂实验阳性6、出血、凝血各项实验正常10:49(四)治疗要点 1、病因防治 消除病灶、驱除肠道寄生虫感染、避免接触过敏食物、药物 10:49(四)治疗要点2、药物治疗 抗组胺剂:异丙嗪、阿司咪唑(息斯敏)、扑尔敏、西咪替丁、静注钙剂改善血管通透性:大剂量VitC、曲克芦丁、卡巴克洛糖皮质激素:腹型和关节型疗效较好,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其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效果不佳酌情使用,抗凝治疗(肝素)、中医中药等
5、10:49(四)治疗要点3、对症治疗腹痛:解痉药:山莨菪碱、阿托品消化道出血:禁食、抗酸、止血肾病综合征: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10:49比较学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出血,1-2周上呼吸道感染史,束臂实验阳性,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皮肤、鼻粘膜、牙龈、口腔黏膜,内脏出血,可导致颅内出血皮肤、关节、内脏、血尿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象巨核增多,PAIgG和PAC3增高,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功能正常,出凝血试验正常、嗜酸性细胞增多急性型(儿童)、慢性型(成年女性)单纯型、关节型、肾型、腹型、混合型糖皮质激素首选、脾切除、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糖皮质、免疫
6、抑制剂10:49三、主要护理问题组织完整性受损疼痛焦虑潜在并发症: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10:49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卧床可加速症状的消失,避免行走性活动饮食指导:避免过敏性食物(鱼虾蟹);清淡、少刺激、易消化,消化道出血避免过热饮食,必要时禁食2、心理护理10:49四、护理措施3、对症护理皮肤护理、防止损伤舒适体位、腹痛屈膝平卧位;关节制动及保暖;解痉剂、止痛剂4、用药护理糖皮质激素:防感染、库欣综合征环磷酰胺:多饮水,观察尿液颜色,有无出血性膀胱炎10:49健康指导n介绍本病的性质、病因n强调再次避免接触的重要性n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不洁食物,预防寄生虫感染n预防上呼吸道感染n教会对出血及伴随情况的监测n病情加重及时就医预防复发自我监测10:491、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区别是 A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B紫癜呈对称分布 C血小板正常 D下肢皮肤有紫癜 E有过敏史2、过敏性紫癜治疗的关键在于 .消除病因 .抗组胺类药物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止血药的应用10:49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