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70454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造答案(更新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概念打纬阻力:经纬纱线间产生急剧的摩擦和屈曲作用,当钢箝到达最前方位置时,这些作用最为剧烈,因而产生最大的阻力,即打纬阻力。打纬力:当钢箝到达最前方位置时,钢箝对纬纱的作用力也达到最大,称为打纬力。织物形成区:从刚打向织口的纬纱,至不再因打纬关系而发生纬纱相对移动、影响经纬纱线相互屈曲变化的这根纬纱为止的区域,称织物形成区。打纬区宽度:织口在钢箝推动下,向机前方向移动的距离。经纱上机力:指综平时的经纱静态力。箝路:由于箝齿厚度的存在,当每箝穿入数02时,各根经纱间的距离不尽相同。当织制经密不很高的平纹织物时,经纱这种在幅宽方向不均匀的排列情况若不加以改变,所织制的织物易呈现“箝痕”。经纱位置线

2、: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自织口到后梁同有关机件相接触的各点连接线。即综平时,织口、综眼、停经架中导棒和后梁握持点所连成的折线。经直线:如果DE两点在BC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是一根直线,称为经直线。即综平时,自织口经综丝眼所引出的直线。经直线只是经纱位置线的一个特例。中央闭合梭口:每次开口运动中,全部经纱都由综平位置出发,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分开形成所需梭口。在梭口闭合时,所有上下层经纱都要回到综平位置。全开梭口:下一次开口时,经纱要变换位置的综框升、降到新的位置,而其它经纱所在的综框保持静止不动。半开梭口:与全开梭口基本相似,不变位的上层经纱,在开口过程中稍微下降,而后再随同其它上升的经

3、纱一起回升到原来的位置。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各页综框的梭口高度与该页综框到织口的距离成正比。小双层梭口:采用四页综织制平纹时,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经纱。综平时间(开口时间):开口过程中,上下交替运动的经纱达到综平位置的时刻一一梭口开启的瞬间。即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闭口与开口的交接点。简谐运动规律:一个动点在圆周上绕圆心作等角速度运动时,此点在直径上的投影点的运动。椭圆比运动规律:一个动点在椭圆上绕中心作等角速度运动时,此点在椭圆短轴上的投影点的运动。下机缩率:当织物下机处于松驰状态时,织物中的经

4、纬纱产生收缩的缩率。投梭动程(亦即投梭力):织机由静止状态被人工缓缓转动主轴,皮结推动梭子移动的距离。或以静态位移规律中梭子(或皮结)的最大动程Smaxg示。其大小直接决定梭子的飞行速度及进出梭口的时间。投梭时间:指投梭转子开始与投梭鼻接触、皮结即将推动梭子时的主轴位置角。制梭力制梭板与梭箱前板对梭子的摩擦力。片梭引纬:用片梭状夹持器将固定筒子上的纬纱引入梭口,这个片状夹纱器称为片梭。喷气引纬:利用压缩气流对纬纱表面的摩擦力将纬纱带过梭口。喷水引纬:以洁净的水作为介质引导纬纱,通过喷射水流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固定工艺参数:在织机设计、机器安装好后已经确定。它们确定了织机的性能及适用围。一般织

5、造时不因织物品种的变化而变化。可变工艺参数:又称上机工艺参数。织造时随着织物品种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的。织物的横档疵点:指织物表面因织机性能不佳、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纬纱排列不匀的疵点,在高密和低密织物上反映较多。(1)试述开口运动的目的、作用及要求。开口运动:要实现经、纬的交织必须把经纱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能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梭口,待纬纱引入梭口后,两层经纱根据织物组织要求再上下交替,形成新的梭口,如此反复循环,这就是经纱的开口运动,简称开口。作用:1、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2、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控制综框(经纱)升降的次序。要求:清、稳、准、小。即梭口开清、综框运

6、动平稳、开口时间与梭口高度准确、经纱摩擦与力小。(5)何谓开口时间(综平时间)、织机开口时间的表示方法?综平时间(开口时间):织造主要的工艺参数。开口过程中,上下交替运动的经纱达到综平位置的时刻一一梭口开启的瞬间。即上下交替运动的综框闭口与开口的交接点。织机开口时间表示方法有开口周期图和织机工作圆图。开口周期图:以织机主轴回转角作为横坐标,以梭口在其形成过程中的高度变化为纵坐标而描绘出的曲线图。下心黑机工作回国织机工作圆图:标注有织机主要机构运动时间参数的主轴圆周图。用以表示织机运动时间的配合关系。前止点主轴位置角为0。,作为度量基准。(6)形成梭口的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特点。试画出2/2斜纹第

7、二根和第四根经纱各种梭口的开口周期图。何谓清晰梭口、小双层梭口?(一)中央闭合梭口:每次开口运动中,全部经纱都由综平位置出发,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分开形成所需梭口。在梭口闭合时,所有上下层经纱都要回到综平位置。优点:1)在形成梭口的各个时期,上下层经纱所受力相同,便于用摆动后梁集中调节;2)平综时,所有经纱均会聚在一起,便于经纱断头后穿入综箝。缺点:1)经纱运动频繁,摩擦增多,断头机会增加;2)每次开口所有经纱都在运动,梭口不够稳定,对引纬不利。(二)全开梭口:下一次开口时,经纱要变换位置的综框升、降到新的位置,而其它经纱所在的综框保持静止不动。优点:1)经纱运动次数少,梭口比较平稳,有利于引

8、纬。2)经纱没有不必要的运动,摩擦损伤少,有利于降低经纱断头。3)消耗于开口运动的动力节省。缺点:1)开口运动中,各片经纱处于不同状态,各片综框经纱力不一致。2)全幅经纱没有同时综平的机会(除平纹外),不便于操作,需另设平综机构。(三)半开梭口:与全开梭口基本相似,不变位的上层经纱,在开口过程中稍微下降,而后再随同其它上升的经纱一起回升到原来的位置。特点:与全开梭口基本相似,但不变位的上层经纱,在开口过程中稍微下降,降低了该层经纱力的差异。PS:自己挑出第二和第四根规律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各页综框的梭口高度与该页综框到织口的距离成正比。小双层梭口:采用四页

9、综织制平纹时,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经纱。从梭口形状分析,影响经纱拉伸变形的因素是什么?拉伸变形主要是开口引起的,此外还有上机力,即综平时的经纱静态力。梭口高度的影响:在梭口的后部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H减少断头。梭口的后部长度的影响:在H不变的情况下,后部长度愈长,经纱变形量愈小。如:丝织机上,为减少综丝变形和力,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织制高密织物时,为开清梭口,适当缩短梭口的后部长度。后梁高低(相对胸梁位置而定)的影响:(1)后梁位于经直线上:入=0,上下层

10、经纱力相等,形成等力梭口。(2)后梁在3 i:T j 一二一in申央他中收li口序,事开口经直线上方:此时入0,下层经纱力上层经纱,形成不等力梭口。上、下层经纱力差值将随后梁、经停架的上抬而增大。(3)后梁在经直线下方:入0,下层经纱的力上层经纱,但这种梭口在实际生产中极少应用。后梁过高,开口不清(上松下紧);后梁过低,下层经纱力不足,对梭子运动不利。(9)什么是综框运动角?综框运动的三个时间角是如何分配的?综框运动角:表示开口时期长短的开口角和表示闭口时期长短的闭合角一起组成的综框运动角。这三个时期的长短,一般用织机主轴一回转中所占角度来表示,即:开口角,静止角,闭合角。1、分配原则:1)按

11、时开清梭口,有利于梭子飞行;2)综框运动平稳,避免震动、晃动、跳动;3)经纱损伤小,断头率低。2、确定因素:1)织机箝幅-织机箝幅提高,梭子飞行时间增加,静止角增大;静止角增大,则开口角和闭口角减小,综框运动速度必须提高,可能造成综框晃动,经纱断头增加。2)织物种类:平纹织物一般平分,各占120。a、织制经密大的织物,为了开清梭口,静止角必须增大。b、织制较复杂织物(如Rw大,如斜纹、缎纹),为减小凸轮压力角。一般安排综框运动角(开口角+闭口角)大一些,静止角小一些。因为引入一根纬纱凸轮回转角度为360o/Rw,Rw增加,则凸轮回转角度下降,从而,凸轮压力角增大,凸轮易磨损。3)织机速度-速度

12、高,梭子飞行时间减少,静止角可小些,且常用akab因为:开口角大,综框上升、下降运动缓慢,经纱力逐渐增加;闭口角小,经纱从紧状态到松弛状态迅速,经纱断头率下降,综框运动比较平稳。4)不同的开口机构:如采用连杆开口机构的喷气织机,开口角、闭口角较大,静止角为零。5)不同的引纬方式:如剑杆引纬,顾虑到剑杆交接纬的稳定性。静止角应适当加大。6)不同综框的运动规律,三个角的分配也不同。(10)(画图说明)常见的综框运动规律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综框运动规律:表示综框在运动(闭口、开口)过程中的位移与主轴转角3t之间的关系,它对经纱断头和织机振动都有较大的影响。简谐运动规律:-个动点在圆周上绕圆心作等角

13、速度运动时,此点在直径上的投影点的运动。(综框在最低处(或最高处)位移s为0,综框开始闭合时主轴转角3t为0。)简谐运动规律特点:在综平前后,经纱力小时,综框运动速度较大,不会造成断头并可开清梭口。趋于满开和梭口开始闭合时,经纱力较大,综框运动缓慢,位移变化不大,有利于梭子飞出梭口。又不易引起断头。综框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之间过渡时,加速度值不为零,使综框产生振动,不利于作高速运动。椭圆比运动规律:一个动点在椭圆上绕中心作等角速度运动时,此点在椭圆短轴上的投影点的运动。椭圆比运动规律特点:综平前后,经纱力小,综框运动速度更快。闭口时,综框运动更缓慢,更有利于引纬器出梭口,接近满开时,经纱

14、力较大,综框运动速度更慢,不容易引起断头。综框运动由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之间过渡时综框运动的加速度较小。综框不会产生较大振动。多项式运动规律:4567s sx 35t84 t70t20 -t2yyyy多项式运动规律特点:综平时,运动更快,更利于开清梭口。趋于满开和梭口开始闭合时,运动很缓慢。可减少断头,又可延长引纬器通过梭口的时间,保证引纬顺利进行。运动开始和运动结束的瞬时加速度为零,综框运动振动极小。利于高速。(12)试述各种凸轮开口机构的作用原理及特点、适应场合。为何织制重厚织物的无梭织机广泛采用共轲凸轮开口机构?(一)消极式开口机构:1、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即踏盘开口机构。综框的

15、下降:靠凸轮作用综框的上升:吊综辘轮回转时的联动作用(1)运动形成:梭口高度由凸轮的大小半径之差及踏综杆作用臂的长短决定;综框的运动规律由凸轮外廓形状决定。(2)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的优缺点: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制造精度要求不高。吊综皮带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伸长,必须周期性检查梭口位置。踏综杆挂综处作圆弧摆动,综框在运动中前后晃动,经纱与综丝的摩擦增多,引起断头。不适宜于高速运转,织机Vmax=230r/min。上梁和吊综装置影响机台光线,不利于检查布面。油污疵点。2、弹簧回综式凸轮开口机构:综框下降:受凸轮驱动;综框上升:依靠弹簧的恢复力。优点:速度明显提高,可达1000r/min;缺点

16、:弹簧长期使用后会产生疲劳现象,恢复力减弱,以致造成开口不清,产生织疵。耗能大。消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特点:只能生产简单组织的织物,如果织制较为复杂的织物,凸轮外形曲线将变得非常复杂,为减小压力角,须放大凸轮基圆直径,以致开口机构变得过分笨重。凸轮开口机构只适合作FWV5织物。回综不是开口凸轮驱动控制,容易造成综框运动的不稳定。一定的凸轮外形只能生产一定开口规律的织物品种,凸轮储备量大。(二)积极式开口机构:1.共聊i凸轮开口机构特点:共轲凸轮开口机构利用双凸轮积极地控制综框的升降运动,不需吊综装置。由于共轲凸轮装于织机外侧,能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适当加大凸轮基圆直径,减小凸轮压力角。共轲凸轮开口机

17、构从摆杆一直到提综杆都是刚性连接,因此综框运动更为稳定和准确。2.沟槽凸轮开口机构:利用沟槽积极控制综框的升降运动。凸轮从小半径转向大半径时,综框上升,沟槽侧受力;反之,凸轮从大半径转向小半径时,综框下降,沟槽外侧受力。材料和加工要求很高,磨损一旦产生,综框运动不稳定,震动和噪音增大。因为厚重织物负荷大,而无梭织机正能符合这种高速、重负荷的运动且有利于减小压力角,所以适用于厚重织物的无梭织机。(16)形成梭口有哪几个时期?完成一次开口周期织机主轴(弯轴)转几转?梭口形成的时期:织机主轴每一回转,经纱形成一次梭口,经纱运动经历三个阶段:开口阶段:经纱离开综平位置,上下分开,直到梭口满开为止。静止

18、阶段:使纬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梭口,经纱要有一段时间静止不动。闭合阶段:经纱从梭口满开位置返回到综平位置。完成一次开口周期织机主轴(弯轴)转FW转第二章(4)什么是投梭力、投梭时间?这两个工艺参数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它们是如何调节的?投梭力:织机由静止状态被人工缓缓转动主轴,皮结推动梭子移动的距离。或以静态位移规律中梭子(或皮结)的最大动程Smaxg示。其大小直接决定梭子的飞行速度及进出梭口的时间。投梭时间:指投梭转子开始与投梭鼻接触、皮结即将推动梭子时的主轴位置角投梭力过大:梭子进梭箱后产生回跳,定位不良,造成轧梭或者飞梭;易产生崩纬,脱纬(特别是粗支纱);梭子和机物料损耗大;织机动力消耗增

19、加,噪音、振动增加。投梭力过小:梭子出梭口比较迟,经纱对梭子挤压度大,摩擦也大,易造成边经断头,且由于梭口较小,易产生跳花,跳纱等织疵;梭子进梭箱时,由于速度小,不能进入梭箱中正常位置,换梭不良或易造成下次投梭时由于投梭力不足造成轧梭。投梭时间过早,梭子进梭口早,梭口高度小,边经断头增多;进梭口时,梭口清晰度较差,易产生边跳纱等织疵;进梭口时,底层经纱与走梭板间距离较大,梭子飞行不稳。投梭时间过迟,与上述情况相反;可供梭子飞行时间的利用率下降,要使梭子飞行速度增加,则投梭力必须提高,不利于生产.在保证梭子能顺利通过梭口和不影响梭子正常定位的前提下:投梭力越小越好。在进口处不出现跳花,断边,走梭

20、平稳的前提下,适当提早投梭,以减小机物料消耗。投梭时间与投梭力的调整顺序:先调投梭力,后调投梭时间。(6)何谓无梭引纬?常见的无梭引纬的方式有哪几种?比较有梭和无梭引纬的特点。为什么无梭引纬终将替代有梭引纬?无梭引纬:由新型引纬器(或引纬介质)直接从固定筒子上将纬纱引入梭口的引纬方式成为无梭引纬片梭引纬:用具有夹持纱线能力的扁平小梭子将纬纱引入梭口。片梭织机剑杆引纬:用送纬剑、接纬剑将纬纱引入梭口。一一挠性剑杆、刚性剑杆织机喷射引纬: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流喷射引纬。一一喷气织机、喷水织机有梭织机引纬特征:(1)引纬器为一体积大、笨重的投射体;(2)投射体装有容量较大的纬纱卷装-纤子;(3)引纬器

21、被反复发射和制停。无梭织机引纬特征:(1)以体积小、重量轻的引纬器,或者以空气或水的射流来代替梭子引纬;故梭口高度和箝座动程较小;(2)直接由筒子纱供纬;(3)织机速度及幅宽大幅度提高。综上所述,由于有梭织机的这些固有缺点和无梭织机的显著优点,使得有梭织机使用率下降,已呈现无梭织机逐步取代有梭织机的趋势,所以无梭织机的使用成为必然。(7)什么叫混纬?无梭引纬为何常用混纬方式?为了消除纬纱色差或纬纱条干不匀给布面造成的影响。轮流从两个筒子上引入纬纱到织物中,可避免筒子之间的差异对织物外观的影响。(8)剑杆引纬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有哪几种?1、按剑杆数分类:单剑杆:只有一侧有剑杆,

22、引纬可靠,剑头结构简单,但剑杆尺寸大,增加占地面积,且剑杆动程大,限制车速的提高。双剑杆:两侧均有剑杆,剑杆轻巧,结构紧凑,便于达到宽幅和高速,梭口中央的纬纱交接已很可靠,极少失误。目前广泛采用双剑杆引纬。2、按纬纱交接方式分类:叉入式:以纱圈交接纬纱。单纬叉入式双纬叉入式特点:叉入式:机构简单,交接纬纱可靠;纬纱与剑头有摩擦易损伤;纬纱退绕速度2倍于引纬速度;纬纱易退捻。夹持式:以线状纱端交接纬纱。特点:纬纱退绕速度等于引纬速度,适合织机高速;纬纱与剑头无摩擦不损伤纬纱;纬纱不产生退捻。每次引入单纬,应用广泛。剑头设计较复杂。3、按剑杆结构特点分类:刚性剑杆(rigidrapier):剑杆为

23、刚性杆。特点:引纬可靠;退出梭口后所占空间较大,使机台占地面积大,剑杆较笨重、惯性大,不利于高速。挠性剑杆(flexiblerapier):剑杆为可以弯曲的钢带或尼龙带的。特点:织机占地面积小,剑带质量轻,有利于高速,且能达到的幅宽也大。4、按箝座形式分类:分离式箝座:引纬部分与打纬部分的运动分开,传剑机构固装在机架上。特点:引纬时箝座静止在最后方,所需梭口高度较小,打纬动程也小,箝座质量轻,有利于提高车速。非分离式箝座:引纬部分与打纬部分的运动不分开,传剑机构固装在箝座上。特点:可采用普通的曲柄连杆打纬机构,要求梭口高度较大,箝座转动惯量也大,影响车速的提高。(便于老机改造)(12)试述喷气

24、引纬的基本原理。圆射流的性质及其对引纬的影响?何谓喷气接力引纬?原理:喷气引纬是用空气与纱线表面的摩擦产生牵引力,将纬纱引过梭口。圆射流:压缩气流从圆形喷嘴射出时形成的射流。性质:射流接触周围空气时,靠近射流边界微团与相邻的静止空气发生混合,结果是射流的卷吸作用:射流将自己的一部分动量传给周围的空气,使部分原来静止的空气被射流带动向前运动。射流的扩散作用:使部分原来静止的空气获得较低的垂直于射流轴向的速度而缓慢地运动。扩散和卷吸的共同作用,使射流截面不断扩大,流速迅速下降。影响:流体流经纬纱表面,流体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将纬纱引过梭口。纬纱在射流的控制下运动,单元长度纬纱所受的射流引力为:F

25、=Cfp(vu)2兀Ddl式中:Cf气流对纱线的摩擦系数(在0.0250.033之间,根据纱线的表面性质确定)p空气密度(kg/m3)v作用在单元纱段上射流流速(m/s)u单元纱段的飞行速度(m/s)D-单元纱段的直径(m)dl单元纱段的长度(m喷气接力引纬:在箝座上增设一系列辅助喷嘴给纬纱方向相继喷气,补充高速气流,保持气流对纬纱的牵引作用。(14)对比管道式和异形箝多喷嘴引纬系统的特点、它们的应用性能有何不同?管道片式:对气流扩散起较强抑制作用,但对经纱干扰重,在打纬时管道片要退出梭口,因此箝动程大。不利于高速。异形箝式(槽箝):直接用风道箝打纬,箝动程小。适应高经密织物的制织,适应织机高

26、速织造(梭口高度15mrnfc右,打纬动程只有35mm)。防气流扩散效果不及封闭较多的管道片组成的管道。(18)试述片梭引纬的扭轴投梭过程和特点。储能阶段:扭轴被加扭,储存弹性势能。自锁阶段:前一阶段结束时,四杆机构进入自锁状态,扭轴保持在最大扭转,等待引纬片梭就位以及递纬器递纬等动作的完成。投梭阶段:四杆机构自锁状态被解除,扭轴迅速复位使投梭滑块完成击梭动作。缓冲阶段:使整个投梭机构在投梭后迅速而平稳地向初始状态恢复、静止下来,避免扭轴反向扭转、出现自由扭转振动,提高扭轴寿命。特点:1、梭速完全取决于扭轴扭转角(扭轴势能)的大小,而与织机车速高低无关,因而有利片梭飞行稳定。2、扭轴加扭过程长

27、(约300),加之合理的投梭凸轮曲线,故投梭机构耗用能量小而均匀。3、投梭结束后,整个投梭机构靠液压缓冲装置作用能迅速制停。(19)试述喷水引纬作用原理。它与喷气引纬有何异同?喷水引纬原理与喷气相似,均为喷射引纬。它是以洁净的水作为介质引导纬纱,通过喷射水流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射流在喷嘴轴线上的速度最高,在等速核心区速度相等(1) La-初始段,核心区的长度,轴线上各点流速相等,等于水流喷出的速度。(2) Lb-基本段,由于射流周围的空气不断进入射流锥,使射流的速度逐渐降低,射流截面逐渐扩大,但射流仍未出现分离现象,因而在基本段的水流仍能起着牵引纬纱的作用。异同点:水射流的集束性较好,没有任

28、何(3) Lc-雾化段,射流中的水滴出现分离。失去牵引纬纱的能力。防水流扩散装置。水流集束性好,加之水对纬纱的摩擦牵引力也大,从而使喷水织机的纬纱飞行速度、织机速度都居各类织机之首。能耗小。6n适合于疏水性合纤长丝及玻璃纤维长丝的织造,品种局限性较大。引纬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需配专门水处理装置、防锈等。(21)为什么要采用储纬装置?储纬装置可分为哪几类?它们各适用于何种引纬方式?为使纬纱以均匀的低力平行地卷绕到直径不变或变化不大的储纱鼓表面,纬纱的最大退绕速度下降为原来的1/2-1/3,适当调节储纬器速度可使纱线从筒子上退绕几乎连续进行,引纬过程中的纬纱力小而均匀。无梭织机入纬率很高,引纬时间

29、只占一转的1/3,因此纬纱从筒子上的引出速度很高,相当于入纬率的23倍,若纬纱直接从筒子上退绕,将导致纬纱力峰值过大,易发生断头,所以采用储纬装置。储纬装置分类:(一)普通储纬器:仅用作储纬,常用于积极式引纬一一剑杆引纬和片梭引纬。按储纱鼓是否传动分为动鼓式和定鼓式(fixeddrumtype)储纬器(二)纬纱定长储纬器:储存并测量纬纱,常用于消极式引纬一一喷水和喷气引纬。同样也分为动鼓式储纬器和定鼓式储纬器。(23)经纱穿箝幅度、车速、梭速、梭子飞过梭的时间角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梭子相对箝座的运动速度,简称梭子速度。一般可将梭子的相对运动近似地看作匀减速运动。由以上可知:箝幅越大,车速越慢,即

30、二者成反比;梭速与箝幅成正比;理论上,对于一般投梭机构,车速与梭速成正比;梭速与梭子飞过梭口的时间角成反比。第三章(1)打纬机构有何作用?织造时对打纬机构有何工艺要求?作用:用钢箝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入织口,与经纱交织。由钢箝确定经纱排列的密度和织物幅宽。钢箝兼有导引纬纱的作用。有梭织机上钢箝组成梭道,作为梭子稳定飞行的依托;在一些剑杆织机上,借助钢箝控制剑带的运行;在喷气织机上,异形钢箝起到防止气流扩散的作用。要求:(1)钢箝及其箝座的摆动动程在保证顺利引纬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2)箝座的转动惯量和箝座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在保证打紧纬纱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3)箝座的运动必须与开口、引纬相配合,

31、在满足打纬的条件下,尽量提供大的可引纬角。(4)打纬机构应简单、坚固、操作安全。(4)四连杆打纬机构的长、中、短牵手对箝座运动有什么影响?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从位移曲线图看:1、在同一挤压度情况下,梭子通过梭口时间不同,即允许梭子通过梭口的时间:短牵手长牵手(:asai);短牵手打纬机构适用于阔幅布机;2、在后止点附近,短牵手的箝座相对静止角长牵手的箝座相对静止角(0S0i);短牵手打纬机构适用于无梭织机从速度曲线图看:1、牵手越短,曲柄处于后止点附近时,箝座的运动速度愈慢;2、牵手越短,曲柄处于前止点附近时,箝座的运动速度愈快,对打紧织物有利;从加速度曲线图看:1、牵手越短,速座的加速度越

32、大,在依靠惯性力打纬的情况下,对构成紧密织物有利;2、牵手越短,箝座的加速度变化也越大,织机振动加剧,不利于高速。短牵手适用于粗梳毛织物,特点是加速度大,飞行时间长;中牵手适用于棉织、精纺毛织物;长牵手适用于丝织物,特点是作用柔和。(5)何谓织物形成区?何谓打纬区宽度?打纬区宽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织物形成区:从刚打向织口的纬纱,至不再因打纬关系而发生纬纱相对移动、影响经纬纱线相互屈曲变化的这根纬纱为止的区域,称织物形成区。打纬区宽度:织口在钢箝推动下,向机前方向移动的距离。影响打纬区宽度的主要因素:1)织物结构:织物紧度:在织制紧密度较大的织物时,纱线相互间的作用加强,打纬阻力增大,打纬区宽度亦

33、较大,经纱力增加。纬向紧度对打纬阻力的影响更为明显。打入的纬纱要经过较大的织物形成区,才能与经纱稳定地交织。织物组织:经纬纱交织次数多的织物打纬阻力大。平纹交织点多,打纬阻力和打纬区宽度较大;斜纹交织点较少,打纬阻力和打纬区宽度较小。2)纱线性能:纱线表面摩擦系数大,打纬阻力大,纱线抗弯强度大,打纬阻力大。纱线弹性大,打纬区宽度大。3)上机参数:如经纱上机力等。(6)打纬时经纬纱是如何移动的?打纬开始至结束,经纬纱的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打纬开始之前:打纬阻力R很小,经纱力Tw=织物力Tf;打纬开始以后:随着纬纱向前移动,打纬阻力显著增加。RTwTf,经、纬纱一起移动。Tw增加,Tf下降。R

34、TwTf,纬纱相对于经纱向前移动,结果经纬纱摩擦及屈曲增加,R增加。在打纬期间,经纬纱线运动的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即纬纱和经纱一起移动及纬纱相对于经纱移动是相互交替地进行的。(7)什么是经纱的上机力?它对织物形成有何影响?上机力的大小是如何调节的?经纱上机力:指综平时的经纱静态力。影响:1、上机力大:开口清晰;打纬区宽度减小,由此可减低断头率;纬纱不易反拨回退,易打紧纬纱;经纱屈曲小,纬纱屈曲多,打纬时经纬纱相互作用加剧,打纬阻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经纱力过大,经纱强力不够,断头增加;过小,打纬使织口移动量大,经纱与综眼摩擦严重,断头也增加。3、上机力大,织物平整、条影减少、狭幅长码;下机织物

35、的缩水率较大。上机力小,织物不平整、阔幅短码。4上机力大,经向(支持面)和断裂功小,采用中等偏小的上机力,织物经向断裂功和平磨牢度都比较大。制订上机力的原则:在保证顺利织造的条件下,上机力不宜过大。一般上机力小于纱线断裂强度的30%1、总经根数多的紧密织物,为开清梭口和打紧纬纱,加大上机力;2、稀薄织物,减小上机力,以利减少经纱断头率;3、平纹交织点较多,为了打紧纬纱,用较大的上机力;斜纹类凹凸风格织物不宜采用过大的上机力。(8)说明后梁高度与织物形成的关系,试说明细平布、府绸、斜纹织物的后梁位置是如何考虑的?后梁高低决定着打纬时不同经纱层之间的力差异。这种差异对打纬工艺和织物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36、。梁高,上层经纱力小,下层经纱力大;上下层经纱力差异大,打纬阻力小,织口移动小,利于打紧纬纱;开口不清,织疵增多;箝路疵点不明显。对平纹类织物:织物经密不高、经纱较粗时,采用较高的后梁;经密较高时,后梁高度可比上述略低;平布低些,不致因上层经纱力过小而引起开口不清,造成织疵,也不致因下层经纱力过大而引起大量断头;对斜纹或缎纹,自身存在力差异,无需高后梁,采用低后梁工艺。使上下层经纱力接近相等,纹路匀直。(9)什么叫箝路(箝痕)?生产中如何避免箝路以达到布面均匀丰满的?由于箝齿厚度的存在,当每箝穿入数。2时,各根经纱间的距离不尽相同。当织制经密不很高的平纹织物时,经纱这种在幅宽方向不均匀的排列情

37、况若不加以改变,所织制的织物易呈现“箝痕”。避免箝路的途径:1)较小的经纱力-经纱的横向移动可能较大,有利于经纱的均匀排列。但过小的经纱力易形成过大的打纬区宽度和开口不清,此外手感不能达到挺括的要求。.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是不可行的。2)上、下层经纱力不等-使松层经纱获得较大的横向移动,从而消除经纱不均匀的排列,避免箝路的产生。(10)开口时间对织物形成有何影响?平纹和斜纹织物的开口时间如何配置?开口时间的早迟,决定着打纬时梭口高度的大小,从而决定了打纬瞬间织口处经纱力的大小。开口时间早:1、打纬时梭口高度大,经纱力大,钢箝对经纱的摩擦长度长,经纱断头增多。2、打纬时经纱对纬纱的包围角增加,打

38、纬阻力大,纬纱反方向移动量小,易织成紧密厚实织物。3、高后梁时决定着打纬时上下层经纱力的差异;4、梭口中纬纱被经纱夹住早,易产生纬缩疵点;5、梭子出梭口挤压度大,造成错纹、轧梭等问题。平纹类织物:宜采用中等偏早或早开口时间。(易打紧纬纱)斜纹或缎纹:宜采用迟开口,纹路清晰、花纹匀整、减少断头。第四章(1)试述送经、卷取运动的作用和要求。卷取作用:1将在织口处初步形成的织物引离织口,卷绕到卷布辐上;2确定织物的纬纱排列密度和纬纱在织物的排列特征。送经作用: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纬纱交织成织物后不断被卷走,为保证织造过程的持续进行,由送经机构陆续送出适当长度的经纱来补充,使织机上机力严格地控制在一定围

39、之;卷取要求:均匀卷取,保证良好的卷取织物,使力均匀,精确控制纬密;送经的工艺要求:(1)保证从织轴上均匀地送出经纱,以适应织物形成的要求;(2)给经纱以符合工艺要求的上机力,并在织造过程中保持力的稳定。(2)试述常用的卷取、送经机构的类型,比较其优缺点。卷取机构类型:1.消极式:从织口处引离的织物长度不受控制,所形成织物中纬纱的间距比较均匀。适宜于纬纱粗细不匀的织物加工。机构旧,应用围有限。2.积极式:从织口处引离的织物长度由卷取机构积极控制,所形成织物中纬纱同侧间距相等,但纬纱间距却因各纬纱的粗细不匀而异。(1)积极式间歇卷取机构:主要是有梭织机采用。A、七齿轮卷取机构-作用原理:卷取动力

40、来源于织机主轴的传动。织机主轴回转一卷取杆往复摆动每织入一根纬纱一棘轮转动一齿一轮系作用一刺毛辐转过一定角度-织物引离织口。间歇卷取机构的卷取运动是断续进行的,卷取作用发生在箝座由后方向前方的运动过程中。优点:机构简单,调节方便;标准齿轮乙20-40变换齿轮Z321100;纬密变化区间70700根/10厘米;缺点:机构的运动带有冲击性,容易引起机件磨损、动作失误、产生织物的纬向稀密路疵点。在织机高速时,这种缺点尤为显著。布面游动大,容易造成边经断头。R蜗轮蜗杆式间歇卷取机构:机械式,时而等量卷取,时而停止卷取,蜗轮与蜗杆自锁防止倒转。其他优缺点与七齿轮区别不大(2)积极式连续卷取机构:新型织机

41、上采用。A、减速齿轮箱式卷取机构-运转平稳有利于高速。更换四个变换齿轮的齿数,可使织物纬密在一个很大的围变化(31.8-1472.2),齿轮储备数减少。但齿轮齿数有级变化,纬密的精确程度不高,机械结构复杂,变换齿轮储备量仍较大。R以无级变速器来调节纬密:纬密控制精确度提高,且不需储备大量变换齿轮。(25-780利艮/10cm)C电子式卷取机构:应用在新型无梭织机上。控制卷取的计算机与织机主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获得织机状态信息,其中包括主轴信号。电子式卷取机构的优点:不需要变换齿轮,省略了大量变换齿轮的储备和管理,同时翻改品种改变纬密变得十分方便;纬密的变化是无级的,能准确地满足织物的纬密设计要

42、求;织造过程中不仅能实现定量卷取和停卷,还可根据要求随时改变卷取量,调整织物的纬密,形成织物的各种外观特色。(3)消极式卷取机构-原理:经纱力产生转矩使棘轮顺时针转,重锤通过双臂杆和卷取棘爪产生逆时针转动趋势。二者保持平衡。打纬时经纱力减小,棘轮逆时针转动,发生卷取。送机机构类型:1.非调节式送经方式(消极式)-织轴在经纱力的作用下克服制动力矩回转,让经纱从织轴上放送出来,完成送经动作,在送经过程中送经量不作调节控制的送经方式。非调节式送经方式送经量可由人工通过改变织轴制动力矩来调节。人工调节增加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并且经纱力均匀程度得不到保证,已逐渐被淘汰。2.调节式送经方式-织轴在经纱力的

43、作用下克服制动力矩回转,让经纱从织轴上放送出来,完成送经动作,在送经过程中送经量由专门的调节式送经机构进行调节。调节式送经的送经量多少受当时的经纱力状态决定,因此调节式送经机构一般以后梁作为力传感件,来感知经纱力的变化,进而调节织轴的回转量,使经纱送出量作相应变化。另一种利用感触元件探测织轴直径,控制送经量。对力控制不够理想,只在一些重型织机上使用。调节式送经方式的分类:机械调节式送经方式和电子调节式送经方式A机械调节式送经机构-(一)外侧式送经机构特征:通过两个感应元件分别对经纱力和织轴直径的检测进行送经量调节,从而经纱力控制更加合理,织造过程中经纱力更为均匀。同时,送经机构被移到织机外侧,

44、维修保养比较方便。(二)摩擦离合器送经机构:送经量可以作无级变化的调整,故经纱力控制的准确性较好。片梭织机、喷气织机和有梭织机上都有应用。间歇式送经缺点:零件受冲击,容易磨损。制动盘制动力不足;机构运转不灵活,送经不准;后果:产生送经量过多或过少现象一一“云织”织疵。(三)带有锥形盘无级变速器的送经机构:基本结构是含有能作无级变速的减速传动环节,可以按照经纱力的变化调整减速比,保持经纱力的稳定。能连续地送出经纱,运转平稳,适应高速。特点:可织制纬密围较广:20-1250根/10cm(外侧式57-787)。比较均匀的上机力:经纱上机力变化5-8%(外侧式2-8)。机械式积极送经机构特点:1)以后

45、梁系统的运动来检测经纱力变化;2)经纱力信号的变化反馈到力控制部分,达到经纱力自动调节;3)结构较复杂,零件易磨损,产生机械故障;4)由于机械运动的惯性,力控制和调节系统对经纱力的动态响应较差。B、电子式送经机构:经纱放送传动部分由送经电动机驱动,并受送经量自动调节部分控制。送经量自动调节部分是根据经纱力设定值和实际经纱力检测的结果进行控制的。通过对送经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的控制,放送出所需的经纱并维持适宜的经纱力。电子送经机构特点:1)以后梁系统作为经纱力变化的木测元件;2)经纱力变化反馈到力控制部件,闭环控制调节力;3)机构简单,送经误差小,机械故障减少,工艺性能稳定;4)避免或减少了机械惯

46、性的影响,对经纱力波动的动态响应良好,适宜高速。5)在停车一段时间或拆除不正常引入纬纱后重新启动时,可根据不同情况控制织轴倒转,避免由经纱蠕变、织口位置游移等造成的开车横档疵点。(9)边撑有什么作用?常用边撑形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作用:阻止织口处布幅的收缩,减少边经纱的断头,并保护两侧箝齿不致被边经纱过度磨损。1)撑开布幅抵抗织物的纬向收缩;2)保护边经和钢箝;3)决定织的高低。形式:1)刺针式边撑:刺环式-刺环数可变,伸幅作用可调围较大,适用棉、毛、丝、麻各类织物加工应用最多。刺辐式-伸幅作用较小,不适合厚重织物,一般用于中等厚度的棉织物加工。刺盘式-握持区域较小,伸幅作用最弱,适

47、用于轻薄的丝织物。织物地组织不会受到刺针的损伤。刺针式特点:刺针式边撑都是依靠刺针对织物产生伸幅作用,对织物两侧产生不同程度的刺伤。使用要点:刺针的长短、粗细、密度需与所加工织物的纱特、密度相适应。织制粗而不密的织物用粗、长、密度小的针刺;织制细而密的织物用细、短、密度大的针刺。2)全幅式边撑:用于完全不受边撑针刺影响的织物。(10)双后梁结构与单后梁结构有何不同?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生产?双后梁中固定后梁的作用:(1)织轴由满轴到空轴经纱力的方向不变或变化很小,使经纱上机力基本恒定。(2)使摆动后梁处经纱力的夹角变化较小,打纬时引起活动后梁跳动减弱,有利于打紧纬纱,但也会导致力调节灵敏度下降。双后梁结构比较适宜于重厚高密织物的生产,并有利于织轴大卷装。单后梁结构:力调节灵敏度较高,较小的力变化也能引起扇形力杆的移动,作出相应的力调节,后梁系统的结构点位置作了合理设计,尽量减小织轴直径变化引起的上机力差异。适用于织轴卷装较小的轻薄织物。(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