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4575199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3、马说 一整体把握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韩愈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来写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感情。其中“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 案1祇辱于奴隶人之后: 祇:只是。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3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食:通“饲”,喂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外见:表现在

2、外面。6.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道:正确的方法7.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面对8.其真无马邪其:难道邪,通“耶”,吗。9.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屈辱在做仆役的(养马)人的手里。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

3、才能,听他嘶鸣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四、问答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 分别比喻什么人? 伯乐喻能发现、赏识并重用人才之人千里马喻人才食马者喻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看法。答:主观条件:有真才实学,把握机遇,自强不息

4、;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围绕以上两点,结合文本和现实再回答。)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没有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5、在作者看来,“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伯乐更重要。因为现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这里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和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6、马说一文里的“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请说曹刿论战里的曹刿和鲁庄公之间的关系,你能再举两个这种关系的人物或事例吗?答:他们之间就是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历史上这种事例和人物有很多:鲍叔牙举荐管仲,助齐桓公称霸春秋。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汉朝四百年。吴敬梓屡试不第,继而写作,终成大文豪。孔子游说列国,不被重用,转而聚徒讲学,成为一代宗师。欧阳修慧眼识苏轼,造就一代文豪。刘备诸葛亮周文王姜子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