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教案高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75430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与盾教案高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矛与盾教案高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矛与盾教案高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矛与盾教案高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矛与盾教案高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矛与盾教案高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与盾教案高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矛与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向我们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 2、老师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 4、师: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 生: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 (CAI显示矛和盾)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古代寓言就和这两样兵器相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预习: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是文言文,与现在的语言不大一样。先读读课文,看看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想想这两则寓言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2.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然而,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打开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你们4个人来读吧,1人读一句。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师: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读?学生读课文. 3.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配乐范读。 4.师: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 5.师:谁还想读?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师:文言文不但要把字音读准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咱们先静下心来,默读课文,使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

3、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能够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能够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图文对照是个好方法! 这个同学把注释直接标在文中相对应字词的旁边,学起来一目了然,快速方便,你真聪明! 大家还能够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大胆地猜读!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能够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咱们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你们读懂了吗?谁先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

4、穿不透,” 师: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谁来当当这个楚人读读这句话,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师:这面盾坚固吗?看来你是初次经商,夸得还不够!假如你是他,你为了卖出自己的盾,会怎样誉盾呢?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能够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练习一下。 师:瞧你得意的样子,这面盾有什么值得你夸耀的? 生:这面盾没有东西可穿透,十分坚固。 师:口气还真不小!不但夸盾坚固,还夸它坚固到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这面盾“物莫能陷也。” 谁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师:听你这么一夸,我都想掏钱买了,你可真会誉盾呀! 师:楚人在那儿一个劲儿的吆喝,他话虽不多,但很有用意,这个楚人很

5、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你还读懂了哪一句?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地。”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师:嗯,你读懂了,他接着夸耀自己的矛无比锋利。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 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 师:你现在就是楚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叫卖的样子,试着读读这句话。 师:瞧我们这位老祖宗,他可真能吹呀,什么东西到了他那儿都成了天下最好的了!楚人又誉其矛曰:教师引读此句。 师:这支矛真是锐不可挡,尔等真会誉矛也。 师:(小结)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己的

6、矛和盾卖出去呀!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生:夸盾时他用了两个否定词,想把他的盾卖出去。 师: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真可谓用心良苦呀!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集市上可真热闹!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生:没人买。旁边有人怀疑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怎样呢? 师:嗯,问这话的人一下就听出了他话里的破绽,此人好精明!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再问问吗?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听出破绽

7、,明知故问,该怎么问? 生读。师:这是一个秀气的姑娘在问呢,看你卖不卖得出去? 生读。师:哟,是个健壮小伙子在质问呢,看你待会儿怎么收场? 生读。师:这是位精明的长者在跟他较真儿呢! 师:来,咱们一起来问问他. 小结过渡(教师引读前三句) “其人弗能应也。” 师: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 生:那个人哑口无言。 师:你是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 师:大家再看看图,瞧他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的可笑样子。周围的人都在笑话他呢。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哑口无言。 师: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生小组讨论发

8、言: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5.师:咱们不仅把这则寓言不仅读通了,读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你们真棒!学古文就是需要反复的品味, 6、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吧。分角色读。 四、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师: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寻味。背一背,讲一讲,演一演。 2.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背背吧! 3.师:咱们再去逛逛集市吧。集市上真是人声鼎沸,吆喝声此起彼伏。谁能向我们再现当时楚人誉盾又誉矛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语言。(展示学生的表演) 4、师: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说。 生:有个广告

9、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师:这不是自相矛盾。这则广告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达到引人注意的广告效应。(教师补充事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借助注释、插图读懂了,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只用53个字,让我们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咱们今后说话做事可不能像这位老祖宗一样自相矛盾哟! 2.自读文言寓言刻舟求剑 六、课后大家可以选择性地做做这几项作业。 课件出示:向亲朋好友复述故事,聆听他们的体会。 设计一份介绍文言文知识的小报。 本单元其他的文言文。 七、板书 矛与盾 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第二届高校课堂校级达标活动 矛 与 盾 岳渡小学徐清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