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82348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试题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章同步强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虫选择题1 .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C )-A,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I日唯物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A.真理的内容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B.它需要经过外在的实践的检验C.它是自然界所固有的D.它是一种有意义的认识3?理性认识奇于感性认识,因为 (B )?A.理性认识口 J靠,感性认识不可靠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彖的认识C?理性认识是科学的,感性认识是不科学的D.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彖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只是人本能的反映4 .判断对一事物的

2、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丰富B?是不是已经形成了科学的结论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5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B ) o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认识论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6 .我国古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注.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B)原理?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一切认识都耍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3、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 种现象表明(A ).A.实践的发展决定了观念的变化8 .原有的观念是自发的、主观的,要向客观的观念改变C?原有的观念是课误,新的观念是真理,真理必然要战胜谬误D.原仃的观念是感性认识,新的观念是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必然要发展到理性认识8?感觉是认识的起点”的观点 (D) oA.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只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只能是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既可能是唯物主义、又可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9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盘见并不一致,“公说公何理,婆说婆何理”,这种情况表明A?真理是相对的B.真理是主观的C.根本没侑什么真理存在D.真理

4、是绝对的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是( A).A.完全确定的B.完全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二、多项选择通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楼是(ABD) o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B.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无限循环C.认识一实践一再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 .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竹学实践观的有(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理性活动B.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存在形式D.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3? F列选项中.正确表

5、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相对真理和绝对理是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C?真理的两种基本屈性D.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由来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孑1*1独立存在、互不依赖的的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形式.有待于发展成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相互滓透的.没有不包括理性成份的单纯感性认识,也没有完全性材料的单纯的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加生动、具体、丰富5 .我国实彳r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 到了很

6、大的冲击。要勇于表现门己.效率与公平并重,通过合法正当的手段致富等观念认同。这表明()?A.认识是发展变化的,新观念比旧观念的认识水平更高B.实践发展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向前发展C.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在前,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变更在后(A)离开感受为人们所D.”实践决定认识这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又一次得到了证实6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对于其反映的特定对象来说()?A,都不是一次认识就完成了的B.都是完全相符的C.总是近似的反映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7 .“真理只要再向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谗误这句话意味看()?A?任何直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真理右门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一旦超生门己适用的范圉就会

7、转化为谬误C.真理和谗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真理和谗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自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8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o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9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允、丰鬲、修正和发展B?理论比实跋重要,它可以指导实践C.理性认识只召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D.实践比理论重要.它决定理论10 .以下活动,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大学生到西部进行社会调查B.运动员们进行训练,

8、备战奥运会C.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D.公安人员侦破刑事案件1 .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事物,但客观事物是不依毅感觉而存在的?2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3 .被社会公认的思想就是真理.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获得知识必须经过自己的亲自实践“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认为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而且还 能直接变革世界。四、论述题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原理,分析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并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案一、柯选1. A2. A3. B4. D5. D6. B7. A8. D9. A10. c二、多选择题1. ABD2.

9、BCD3? CD4. BC5. BD6. CD7. ABD& ABC 9. AC10. CD三、判ifJB i. 答:正确。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只何通过感觉才能认识事物.没有感觉当然无法认识 事物.承 认认识起源于感觉不就是唯物论者,感觉只是从哪里来的?只令承认客观事物是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感觉第二性.才是唯物论者,因为主 观唯心主义认为,感觉是主现口生的。因此,上述观点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2 . 答:错误.这两对范峙是有联系的,但不能等同。主观和客观通常是在皆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上使用,它相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

10、 ii然、社会和壶识的统一体,主体并不就是主观.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客体也不就是客观。3?答:错误.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的反映 ?真理是正确的认识.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实际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开始时真理常常帑不到多数人承认?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被社会公认。可见,上述观点把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观化了 .4 .答:错误。(1)从人类的总体上讲,一切认识都

11、来源于实践。但对个人来讲,并不是一切认识、知识都来源个人的亲口实践.个人获得知识台两个基本途径:一是由口己的亲口实践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另一种途径是从书本和别人那里获得的,是间接知识.一个人的生命和 耦力是何限的,他不可能事事都亲身实践.必须更多的通过书本和从别人那里获豺知识。而人类活动的待点,就在干具令社会遹传性即经验、文化知识的继承性,因而,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就一个人来讲 .大虽的知识都屈于何接知识,而不是直接知识.因而,认 为要获得知识必须经过口己的亲口实践.而 否认获得间接知讲可能性与必要性是错误的。(2)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对“实践是认识来源”作了简单化的理解,没有弄清实践是认

12、识来源含义的精神实质,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忽视了学习的意义5 .答:错误。(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不星对客观世界消极的披动的直观的反映.而是枳极的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突生表现在人的认识能在实践的呈础上形成新的观念,并运用这些新的观念能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但改造世界的新 观念都属尸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它们并不能K接变革现实 ?要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变革世界、改造肚界的作用.该命题认 为盘识能直接变革世界是错误的。(2)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把认识的能动性混同F实践的能动性,不懂得只有实跋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

13、格,而总识虽然具有普遍性白品格,却不具令宜接现实性的品格四、论述题 答:(1)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客观真理的两个方而,是真理的两甯基本屈性,也叫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二者是对立的:相对真理是指:a.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 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对象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因血是仃族件的、相对的:b.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一个部分的认识,因而它是何限的,相对的、近似的.绝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具台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本质的 区别,它水远不会被推翻, 丙向是五条件的,绝对的:b.人类认识妆本性来说是至上的,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也是五条件

14、的,绝对的.二者是统一的:a.绝对真理宴于相对真理 Z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长河.因此,相对真 理又是绝对真理长河的一部分,其间相互依存和相互港透。 b.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的发展.都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深化过程,任何 ?理都是 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就一方面来看,人类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另一方面,每个人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何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人类思维的至上性是通过每一个时代人思维的非至上性来实现的,一代代人的延续,就使人类的认识走向至上

15、,走向无限。(2)相对主义的错误: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客观 性,否认真理内容的确实可靠性.从而把真理歪曲成主观随愆性 .抹煞了真理和谗误的界 限:认为相对 是排斥绝对的.否认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 .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对 立绝对化.因此,相对主 义真理观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和诡辩论泥坑.绝对主义的错误: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一下于可以穷尽真理,否认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把绝对真理永恒化.宜扬永恒?理、下变真理:用绝对真理否认相对真理.否认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因此 .绝对主义真理观是把人类 知识凝固化的形而 上学观点。(3)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总结由来的,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普遍真理、正确认识,它是不会被推翻的。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真理具有相对性.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它虽然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但还需在实践中发展它.马克思主义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它既具右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凝固化和用相对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论调.都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