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理化生]高考广东卷理综考试说明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5832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理化生]高考广东卷理综考试说明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高三理化生]高考广东卷理综考试说明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高三理化生]高考广东卷理综考试说明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理化生]高考广东卷理综考试说明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理化生]高考广东卷理综考试说明化学优秀名师资料.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理化生2012年高考广东卷理综考试说明化学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化学部分 赵永军(整合编辑)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命题指导思想 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 、化学、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

2、、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教

3、育厅关于印发广第1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要求,确定理科综合考试范围。 化 学 科 一、化学科要考查的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己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4、(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第2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化学科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

5、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无个方面。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括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

6、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第3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重

7、要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第4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

8、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

9、、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第5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

10、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第6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

11、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

12、的主要因素、第7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3、(四)有机化学基础(原-新)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第8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4)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

14、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第9页,共31页 学科

15、教研读本 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5)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5(以上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

16、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第10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 ?(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共36题,其中单项选择题

17、16题,双项选择题9题,非选择题11题。试卷结构及题型分布见下表: 考查题题型 题号 分值 备注 内容 量 24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1,6题 生物 6题 分 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单项 目要求,共16题,每题42464选择7,12题 化学 6题 分 分 分 题 1613,16题 物理 4题 分 30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17,2l题 物理 5题 双项 分 54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选择分 要求,共9题;每题6分,12题 22,23题 化学 2题 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分 第11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12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24,25题 生物 2题 分 选得0分 64共11题,包括填空、问

18、答、26,29题 生物 4题 分 计算等题型 非选 6418230,33题 化学 4题 择题 分 分 5434,36题 物理 3题 分 ?(内容比例 学科 考试内容 分值比例 力学 约42, 电磁学 约42, 原子物理 约8, 物理 热学 约8, 实验(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 约18,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约40,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约18, 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约20, 化学实验基础 约22, 分子与细胞 约24, 遗传与进化 约22, 稳态与环境 约24, 生物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约8, 实验 约22, 第12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说明: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

19、研究基本方法内容渗透在上表中的化学各专题内容中考查。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题型示例(略) 一、单项选择题 说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16题,其中生物6题、化学6题、物理4题,每题4分,共64分。 以下是化学部分示例 5(2009广东,1T,3分)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144150土元素Sm与Sm的说法正确的是 6262144150A(Sm与Sm互为同位素 6262144150B(Sm与Sm的质量数相同 6262144150C(Sm与Sm是同一种核素 6262144150D(Sm与Sm的核外电子数

20、和中子数均为62 6262答案:A (容易) 6(2007广东,14T,4分)将VmL1.0mol/L HCl溶液和VmL12第13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V + V= 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12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0 28 26 温度 / ? 24 22 20 0 10 20 30 40 50 V/ mL 1 答案:B (中等难度) 7(2009广东,8T,3

21、分)广州将于2010年承办第16届亚运会。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 ?在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广东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第14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A(? B(? C(? D(? 答案:A (容易) 8(2007广东,16T

22、,4分)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 Sn(s、白) + 2HCl(aq)= SnCl(aq)+ H(g) ?H221 ? Sn(s、灰) + 2HCl(aq)= SnCl(aq)+ H(g) ?H222 13.2 ? SnsSns?H= + 2.1kJ/mol (、灰)(、白) 3?H1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D (中等难度) 二、双项选择题 说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第15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求。本题共9题,其中物理5题

23、、化学2题、生物2题,每题6分,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共54分。) 以下是化学部分 19(2007广东,18T,4分)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具有氧化性 证明SO将SO通入酸性KMnO溶液中 224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B 将Cl通入NaBr溶液中 2强弱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C 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的影响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O分研究催化剂对H22D 同浓度的HO溶液,再向其中1支解速率的影响 22加入少量MnO 2答案:BC (中等难度) 20(200815T4)(年广东,,分碘钨灯比白

24、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W(s)+I(g) WI(g)H0TT应:,(温度,)。下列说法正22 12确的是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g)会分解2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第16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g)的转化率越低 2c(W),c(I)2K,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c(WI)2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答案:AD (中等难度) 21(2006广东,19T,4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g)+3H(g)2NH(g),6

25、73K,30MPa下n(NH)和n(H)随时间22332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 a ? b NHe 3? c ? ? ? H d 20 tt t 1 2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时刻) 和点 e (t时刻) 处n(N)不一样 122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时刻,n(H)比上图中d12点的值大 答案:AD (中等难度) 第17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11大题,其中生物4大题64分、化学4大题64分、物理3大题54分,共182分。 以下是化学部分 28(2005广东,21T,10分)某同学为了验证

26、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填代号,限填3项)。 (A( 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2)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溶液 D(HO 422理由是_。 (4)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答案:(1)B E 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

27、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D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第18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中等难度) 29(2009广东,21T,12分)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Fe(CO)?3HO可有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324 32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11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HNO、1.0 mol?L盐酸、1.0 (,111mol?LNaOH、3% HO、0.

28、1 mol?LKI、0.1 mol?LCuSO、20% 224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 。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CO。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23在的方法是 ,现象是 。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 假设3: 。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 第19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根据

29、?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答案:(1)CO和CO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2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3)?全部为铁单质 全部为FeO 同时存在铁单质和FeO ?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固体产物部分溶解 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KCO完全溶解。分离不溶固23体与溶液,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固体。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0.1 (1)若蓝色溶液颜色及加入1mol?LCuSO溶液,再加入上述的不溶固体无明显变化,则假4不溶固体,充分振荡。设2成立。 (2)若蓝色

30、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且有暗红色固体物质生成,则证明有铁单质存在。 步骤3:继续步骤中的(2),进结合步骤2中的(2): 行固液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固体(1)若溶液基本无色,则假至洗涤液无色。取少量固体于试设1成立。 管中,滴加过量HCl后,静置,(2)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假第20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取上层清夜,滴加适量HO,充设3成立。 22分振荡后滴加KSCN。 (中等难度) 30(2009广东,20T,10分)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l)+HO(l)HCOOH(l)+CHOH(l) ?H0 332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1、。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HCOOCH HO HCOOH CHOH 组分 3231.00 1.99 0.01 0.52 物质的量/mol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 反应时间范围/min 平均反应速率/(101.9 7.4 7.8 4.4 1.6 0.8 0.0 ,31mol?min) 第21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11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

32、?min(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则该反应在温度T下的K值为 。 1(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T大于T),在答题221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2果示意图。 3答案:(1)0.045 9.010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量较多,但甲酸量较少,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

33、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图15 第22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至为零。 (3)0.14 (4)如图15 (中等难度) 31(2007广东卷,26)(12分)羟基磷灰石Ca(PO)OH543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和(NH)HPO溶液的pH42432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HPO溶液缓慢滴入Ca(NO)424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PO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悬浊342液中。 0 -1 -2 ) 2+CaHPO -3 4lgc(Ca-4 Ca(PO)24-5 3 Ca

34、(PO)O543-6 H -7 6 4 8 10 12 14 pH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PO)OH的化学反应方543第23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程式: ?5 Ca(NO) + 3(NH)HPO + 4NH?HO = Ca(PO)OH?+ 3242432543+ ?5Ca(OH) + 3HPO = 234(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 (3)方法B中,如果HPO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34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

35、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答案:(1)?10NHNO 3HO 432?Ca(PO)OH?+ 9HO 5432(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产生 4(4)Ca(PO)OH 5432+(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PO)OH(s)5Ca(aq) 543,3+3PO(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PO)OH溶解,造成龋4543齿 (中等难度) 32(2007广东卷,28T,10分)已知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Perkin反应生成肉桂酸(产率4550%),另一个产物A也第2

36、4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呈酸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CHCHO + (CHCO)O ? CHCH=CHCOOH + A 653265苯甲醛 肉桂酸 (1)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产物A的名称是 。 (2)一定条件下,肉桂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香料肉桂酸乙酯,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3)溴苯(CHBr)与丙烯酸乙酯(CH=CHCOOCH)在65225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肉桂酸乙酯(该反应属于Beck反应,是芳香环上的一种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4)取代苯甲醛也能发生Perkin反

37、应,相应产物的产率如下: CH CH33取代苯CH 3CHO CHO CH, 3CHO 甲醛 -CHO CH 3产率(%) 15 23 33 0 Cl Cl 取代苯Cl CHO ,CHO Cl, 甲醛 ,CHO ,CHO Cl 产率(%) 71 63 52 82 可见,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 ? ; 第25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 ; ? 。 (5)Beck反应中,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通常可加入一种显 (填字母)的物质 A(弱酸性 B(弱碱性 C(中性 D(强酸性 答案:(1)乙酸 (2)CHCH=CHCOOH + CHOH ? CHCH=CHCOOCH +

38、65256525HO 2(3)CHBr+CH,CHCOOCH?CHCH=CHCOOCH + 652256525HBr (4)?苯环上有氯原子取代对反应有利 ?苯环上有甲基对反应不利 ?氯原子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不利(或氯原子取代时,邻位最有利,对位最不利) ?甲基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有利(或甲基取代时,邻位最不利,对位最有利) ?苯环上氯原子越多,对反应越有利 ?苯环上甲基越多,对反应越不利 (5)B (中等难度) 33200926T10(广东化学,,)光催化制氢是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家利用含有呲啶环(呲啶的结构式为,其性质第26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II类似于苯

39、)的化合物作为中间体,实现了循环法制氢,示意图如下(仅列出部分反应条件):(1)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_。 (2)化合物I合成方法如下(反应条件略,除化合物III的结构未标明外,反应式已配平): 化合物III的名称是_。 (3)用化合物V(结构式见下图)代替III作原料,也能进行类似的上述反应,所得有机物的结构式为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A(化合物V的名称是间羟基苯甲醛,或2羟基苯甲醛 B(化合物I具有还原性;II具有氧化性,但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第27页,共31页 学科教研读本 C(化合物I、II、IV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D(化合物V遇三氯化铁显色,还可发生氧化反应,但

40、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5)呲啶甲酸酯可作为金属离子的萃取剂。2呲啶甲酸正丁酯(VI)的结构式见下图,其合成原料2呲啶甲酸的结构式为_;VI的同分异构体中,呲啶环上只有一氢原子被取代的呲啶甲酸酯类同分异构体有_种。 1CHON 2 3 答案:()()甲醛()如右上图所示111344BC 5 12 ()() (中等难度)(本题2012考试说明未采用,使用下个33) 33(固定和利用CO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2气体。CO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2合物?,如反应?和?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第28页,共31页 (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

41、1)化合物?的分子式 ,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molO。 2CHBr ,CH2?()由通过消去反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22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_ (注明反应条件)。(一)教学重点(3)?与过量CHOH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25(6)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物的结构简式为 。 一年级有学生 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

42、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能与CO发2生类似的反应?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5COCOCO()与类似,也能被固定和利用。在一定条件下,、2(5)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CCH H,?和三者发生反应(苯环不参与反应),生成化合物2(CHO?和?,其分子式均为,且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下列关于和98?的说法

43、正确的有 (双选,填写字母)。二次函数配方成则抛物线的A(都属于芳香烃衍生物 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两锐角的关系:AB=90;第29页,共31页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学科教研读本 C(都能与Na反应放出H 2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D(1 mol ?或?最多能与4 mol H发生加成反应 2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M(广州、广东高考试等教育出版社,2009:207-268 2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集合性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圆心定圆的位置,半径定圆的大小,圆心和半径确定的圆叫做定圆。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第30页,共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