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运输.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85357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运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氧化碳的运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运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的运输.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的运输佚名(一)CO的运输血液中CO也以溶解和化学结合的两种形式运输。化学结合的CO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表 5-5示血液中各种形式 CO的含量(ml/100ml血液)、运输量(%和释出量(为。溶解的CO约占总运输量的 5%结合的占95% (碳酸氢盐形式的占 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7%从组织扩散入血 CO首先溶解于血浆,一小部分溶解的 CO缓慢地和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又解离成碳酸氢根和氢离 子,H+被血浆缓冲系统缓冲,pH无明显变化。溶解的 CO也与血浆蛋白的游离氨基反应,生成打官司基甲酸血浆蛋白,但 形成的量极少,而且动静脉中的含量相同,表明它对CO的运输不起作用。

2、在血浆中溶解的 CO绝大部分扩散进入红细胞内,在红细胞内主要以下述结合形式存在:表5-5血液中各种形式 CO的含量(ml/100ml血液)、运输量()和释出量()动脉血静脉血差值释出量含量运输量含量运输量(动、静脉血间)CO总量48.510052.51004.0100溶解的CO2.55.152.85.330.37.5hcO形式的co43.088.6646.087.623.075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 CO3.06.193.77.050.717.5运输量()是指各种形式的 CO含量心。2总含量X 100%释放量(% 是指各种形式的 CO在肺释放量心皂总释放量x 100%1 .碳酸氢盐 从组织扩散进入

3、血液的大部分CO,在红细胞内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又解离成碳酸氢根和氢离子,反应极为迅速,可逆(图 5-15)。这是因为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酢酶,在其催化下,使反应加速5000倍,不到1s即达平衡。在此反应过程中红细胞内碳酸氢根浓度不断增加,碳酸氢根便顺浓度梯度红细胞膜扩散进入血浆。红细胞 负离子的减少应伴有同等数量的正离子的向外扩散,才能维持电平衡。可是红细胞膜不允许正离子自由通过,小的负离子 可以通过,于是,氯离子便由血浆扩散进入红细胞,这一现象称为氯离子转移(chloride shift )。在红细胞膜上有特异的HCJC蔓生,运载这两类离子跨膜交换。这样,碳酸氢根便不会在红细胞内堆

4、积,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和CO的运输。在红细胞内,而(氢根与 K+结合,在血浆中则与 Na+结合成碳酸氢盐。上述反应中产生的H+,大部分和Hb结合,Hb是强有力的缓冲剂。图5-15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示意图在肺部,反应向相反方向(左)进行。因为肺泡气PCO比静脉血的低,血浆中溶解的CO首先扩散入肺泡,红细胞内的HCOH+生成H2CO,碳酸酢酶又催化 H2CO分解成CO和H2O, CO又从红细胞扩散入血浆,而血浆中的HCO便进入红细胞以补充消耗的HCO, C则出红细胞。这样以 HCO形式运输的CO,在肺部又转变成 CO释出。2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一部分CO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5、carbaminohemoglobin ),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合作用。HbQ与CQ结合形成HbNHCOOH能力比去氧 Hb的小。在组织里,解离释出Q,部分HbQ变成去氧Hb,与CQ结合生成HbNHCOOH匕外,去氧 Hb酸性较HbO弱,去氧Hb和H+结合,也促进反应向右侧进行,并缓冲了pH的变化。在肺的HbO生成增多,促使 HHbNHCOOH离释放CO和H+,反应向左进行。氧合作用的调节有重要意义,从表 5-5可以看出,虽 然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的CO仅占总运输量的 7%但在肺排出的 CO中却有17.5%是从氨基甲酸血红蛋白释放出来的。(二)CO解离曲线C

6、Q解离曲线(carbon dioxide dissociation curve )是表示血液中 CO含量与 PCO关系的曲线(图 5-16)。与氧离 曲线不同,血液 CO含量随PCO上升而增加,几乎成线性关系而不是s形,而且没有饱和点。因此,CO解离曲线的纵坐标不用饱和度而用浓度来表示。图5-16的A点是静脉血 PO5.32kPa(40mmHg) , PCG6kPa(45mmHg对白CO含量,约为 52ml%; B点是动脉血 PO13.3kPa(100mmHg), PCO5.32kPa(40mmHg)时的 CO含量,约为 48ml%,血液流经肺时通常释出CO4ml/100ml 血液。图5-16

7、 CO2解离曲线A:静脉血 B :动脉血 (1mmHg=0.133kPa)(三)氧与Hb的CO运输的影响O2与Hb结合将促使 CO释放,这一效应称作何尔登效应( Haldane effect )。从图5-16可以看出,在相同 PCO下, 动脉血(HbO)携带的CO比静脉血少。这主要是因为HbQ酸性较强,而去氧 Hb酸性较弱的缘故。所以去氧Hb易和CO2结合生成HbNHCOOh,也易于和H+结合,使H2CO解离过程中产生的 H+被及时移去,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提高了血液运 输CO的量。于是,在组织中,由于HbQ释出Q而成去氧Hb,经何尔登效应促使血液摄取并结合CO;在肺,则因Hb与Q结合,促使CO释放。可见 Q和CO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的。CO通过波尔效效影响 O2的结合和释放,Q又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 CO的结合和释放。两者都与 Hb的理化特性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