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专题5类型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99137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部分专题5类型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部分专题5类型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部分专题5类型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部分专题5类型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部分专题5类型3.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三专题针对-训练u1. (2018河池)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 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填离子符号)。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 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2NaOH + CO 2=NagCO3+ H?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设计实验】万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万案一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_杂质已除去万案二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

2、3)2溶液,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杂质已除去万案三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杂质已除去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三。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张提出疑问: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归纳总结】1 .氢氧化钠必须_密封保存。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 应考虑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只和杂质反应 _、试剂要适量。2. (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水片第 铝產【实验

3、回顾】(1)铝与稀盐酸反应。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I + 6HCI= 2AICI 3 + 3H2T 。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_。(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交流与讨论】(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 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I + 302=2AI 2。3_。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_ 一用砂纸打磨_。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 新生成。【实验探究】(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I 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 冲洗干净后加入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I + 3HgCI 2= 2AICI3+ 3Hg 。(2)在导管口 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上升_(填“下沉”或“上升”)

5、,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AI + 6H?O= 2AI(OH) 3 J + 3H_。【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 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_。当再次打开活塞 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 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3. (2018陕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

6、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BC【实验步骤】I 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 A中的锥形瓶。n 打开Ki,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 A,片刻后回流停止。川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 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 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乙组的探究【提出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问题】【做出猜想一:Na2CO3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猜想二:Na2CO3 和 NaOH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生成白(1)取少量C中溶液

7、于试管中,向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_,证明猜想二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实验成立。小丽认为用 Ba(OH) 2溶液也可证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验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合理,理由是向溶液中引入OH -,对度,若pH 7,证明猜想二成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或氢氧化钡溶液立中有OH -,也会使酚酞变红等)【反思交流】 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 NaOH能与稀盐酸、C02发生反应;A 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 NaCI。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 CO2= Na2CO3 + H ?O 。(2)【实验步骤】n中的现象

8、 _不能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 反应。【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4. (2018长沙)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NH 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9、1)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 【猜想】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碳酸氢铵 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3) 【查阅资料】碳酸氢铵属于氮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 傾序号)不成立;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 +。2 = 2NO2。(4) 【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分解产物中有 NH 3、H2O ,没有 NO、NO2按如图2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解产物中有CO2(5) 【应用】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为氨气_;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密封,低温保存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