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61499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5、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 银子、酒精灯、瘦肉。【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 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实验结论】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

2、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 渍。【实验结论】花牛、瓜子中含有脂肪。(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银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 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实验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注意事项】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6、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名称】 :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两支试管、

3、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2将两支试管放入37 -40 的温水中。3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 2-3 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实验结论】 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注意事项】 :1 .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2 . 加入碘酒后摇匀。【链接】 :1. 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2. 如果时间不够,淀粉

4、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7 、我们的呼吸【实验名称】:人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实验目的】:检验人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成分是否相同【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方法一:【实验步骤】1. 准备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再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分别用玻璃片盖严。2. 分别把两个集气瓶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的现象。【实验现象】 用排水法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所在集气瓶中的火柴燃烧变弱, 并很快熄灭。方法二:【实验步骤】3. 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4. 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

5、水吹气,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 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链接】:1. 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 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2. 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事项】 :1. 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 先深吸一口气, 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2. 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 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用时较多, 会影响其他操

6、作的深入进行, 可直接用嘴向保鲜袋中吹气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把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保鲜袋中,观察现象。8、心脏和血管【实验名称】 :测心跳实验目的】 :自制简易听诊器感知心跳实验材料】: 长胶管 玻璃漏斗秒表【实验步骤】:用漏斗和胶管套在一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听诊器。将漏斗扣在胸前心脏部位,将胶管另一端插在耳内,是否能捉到心脏在跳动?【实验现象】:确定听到心脏在跳动【注意事项】 :漏斗要轻拿轻放,以防损坏。 10 、声音的产生【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实验步骤】1. 把空纸盒去掉

7、盒盖, 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 用手拨动橡皮筋, 使它发出 声音,观察现象。2. 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3. 用槌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4、用手指肚触及自己声带的位置,比较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区别。【实验现象】1. 皮筋在振动。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发声时声带振动。2. 水面有波纹,并有水花溅起。音叉振动。【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1、谁能传播声音【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实验步骤】1. 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

8、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2. 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者桌腿,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能听到声音吗?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3. . 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将耳朵贴近水槽,你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实验现象】1. 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2. 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3. 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空气) 、液体(水) 、固体(水槽)传入耳朵的。【实验结论】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实验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12 、怎样听到声音【实验名称】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

9、实验,进一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材料】纸筒(长约 15 厘米,直径约 3 厘米) 、橡皮膜、火柴、细线、小镜子。【实验步骤】1. 把纸筒去掉底当外耳道; 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 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棍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2. 将橡皮膜扎破, 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 观察火柴棍的现象。【实验现象】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橡皮膜带动着火柴棍跳动起来。【注意事项】 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14 、水变咸了溶解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判断

10、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实验材料】3 个烧杯、玻璃棒、药匙(或汤匙) 、食盐、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实验步骤】:1. 先在每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约 2/3 的清水。2. 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食盐、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3. 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实验现象】小苏打、食盐、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结论】 有的物体能在水中溶解,有的物体不能在水中溶解。【注意事项】 必须要等物体静置下来以后才能观察。 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材料取量要适宜。在搅拌时,要注意安装

11、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到玻璃杯的杯壁。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整理仪器,把水倒掉,将烧杯清洗干净。15、蜡烛的变化【实验名称】 蜡烛的变化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一类是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小刀、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实验步骤】实验一:切割、加热蜡烛的实验1用小刀将蜡烛切成两半,观察现象。2用小刀削下少许蜡烛末。3将削下的蜡烛末放在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4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从铁架台取下,熄灭酒精灯,待蒸发皿冷却后,观察现象。实验二:燃烧蜡烛的实验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

12、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约12cm处,观察现象。【注意事项】1注意点燃酒精灯的方法注意安全,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2取蒸发皿、干玻璃片要用试管夹。【实验结论】1切割、加热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加热蜡烛,在温度的影响下, 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 冷却后, 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没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是物理变化。2将蜡烛点燃,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点燃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在升高,蜡烛融化变成蜡油,属于物理变化;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实验原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切割蜡烛

13、、 蜡烛受热熔化;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16、食盐和水泥【实验名称】 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 让学生探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认识物质变化的可逆性。【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火柴、坩埚、勺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 、酒精灯 ,水泥,干水泥块。【实验步骤】1向一个烧杯中倒入水,用勺子取些许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3、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4、将水泥块放入坩埚中,点燃酒

14、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注意事项】1烧杯中倒入水要适量,不可太多,注意放入食盐的量,既要多放,又要保证能够完全溶解。2加热坩埚注意安全,实验完毕待坩埚冷却后,再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结论】1将食盐放入水中,食盐看不到了,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2通过给食盐水加热,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3. 往盘中的水泥加水,住了一会儿,水泥凝固了。4.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同时如果将干水泥块粉碎后加水,也不能重新凝固。【实验原理】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通过给食盐水加热,可以使溶解的食盐重新析出,恢复原状。 这个过程说明了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而水泥这种物质发生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属于不

15、可逆变化。17、铁生锈【实验名称】 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实验器材】铁钉、砂纸、试管、试管塞、试管架、纯净水、食盐、干燥剂、蜡烛、油、醋、肥皂屑、吹风机。【实验步骤】实验一:铁生锈的条件(一)1将 4 支试管分别编号A、 B、 C、 D 备用;用砂纸打磨好4 枚铁钉备用。2 .用吹风机将A试管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用砂纸打磨后的铁钉,并立用融化后的蜡封住试管口的缝隙, 使其与外部空气隔绝。在 B 试管内装入煮沸后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再用试管塞将试管塞住。用融化后的蜡封住试管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空气隔绝。在C试管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

16、,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溶解,使铁钉一部分在盐水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3将4 支试管放在试管架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做好记录。实验一现象及结论:A B试管中铁钉不生锈,说明只有水或者只有氧气,铁都不生锈; C试管 中既有水也有氧气, 但没有盐, 而铁生锈, 说明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只是水和氧气;对比D试管,其铁生锈的速度比C试管要快,说明盐在铁生锈的过程中起到加速生锈的作用。 因此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 水同时存在;在有盐的情况下,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实验二:铁

17、生锈的条件(二)1将 5 支试管分别编号A、 B、 C、 D、 E 备用;用砂纸打磨好5 枚铁钉备用。3 .将食盐倒入A试管中,加水搅拌,形成盐水,将铁钉一部分放在盐水 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将肥皂屑放入 B 试管中,加水搅拌,形成肥皂水,将铁钉一部分放在肥皂水,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在C试管内装入少量醋,使铁钉一部分在醋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在D试管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在 E 试管内装入少量油,使铁钉一部分在油里,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

18、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3将5 支试管放在试管架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做好记录。实验二现象及结论:A、B、C、D试管中铁钉都生锈,但 A B C试管中的铁钉要比D试管中的 铁钉生锈严重,说明盐、碱、酸能促进铁生锈; E 试管中铁钉不生锈,说明油可以防止铁生锈。因此我们得到如下结论:盐、碱、酸能够促进铁生锈;油可以防止铁生锈。【实验结论】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2盐、碱、酸能够促进铁生锈。3涂抹油等保护层,可以防止铁生锈。【实验原理】水、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让铁生锈,这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破坏二者中的任一条件,都可以阻止铁生锈。19、距离和时间【实验名称】 测量物体运动的实

19、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标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实验器材】 玩具车、秒表、米尺。【实验步骤】1定好起点,用米尺测量出 5 米、 10 米距离,做好标记。2测量并记录玩具车行驶5 米、 10 米所用的时间。3测量出玩具车行驶5 秒钟、 10 秒钟所行驶的距离。【注意事项】1测量时要沿直线。2测量时,以车头到车头为测量距离,或者以车尾到车尾为测量距离。【实验结论】1玩具车速度一定,行驶的距离越长,所用的时间就越长。2玩具车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越长,所行驶的距离就越长。【实验原理】速度一定,距离与时间成正比。 20 、

20、斜面【实验名称】斜面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作用以及省力规律。【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或用铁架台) 、小车。【实验步骤】1 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或用铁架台调节),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4对比分析所得数据。【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 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21 、杠杆【实验名称】杠杆用力规律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用力

21、规律【实验材料】 杠杆尺、钩码、铁架台。【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 厘米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 厘米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 厘米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 厘米处挂两个钩码,右边20 厘米处挂一个钩码。5. 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实验现象】 杠杆尺平衡【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

22、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实验原理】L1(动力臂)XF1动力=L2阻力臂X F2阻力。 22 、滑轮滑轮作用的实验通过实验 , 使学生认识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 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3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5把2、 3、 4 的数据与 1 的数据做比较。【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注意事项】使用测力计向下拉动测力时,注意指针归零。23、齿轮齿轮传动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齿轮的作用齿轮(大中小各一个) ,支架。【实验步骤】1 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相互啮合。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1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3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