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5301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67725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530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530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530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530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53013.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提出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动摇了人们所感知的时间与空间概念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玻尔2有关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B一定是运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为了便于研究,一定要以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D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不同3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A制定实验计划B猜想与假设C发现并提出问题D进行实

2、验和收集证据4李明同学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宽度的四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17.31cmB17.30cmC17.32cmD17.5cm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快速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散步人()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6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7关于误差

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误差与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一庹),最好选择的刻度尺是()A量程02m,分度值1cmB量程010m,分度值1dmC量程00.5m,分度值1cmD量程015cm,分度值1mm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

4、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11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发生反射C超声波传递去污的信息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12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13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

5、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4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CD15眼睛能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色光进入人眼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色光进入人眼C白光照在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黒字不反射光D眼睛发出的光照在书上16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

6、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1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18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比乙的速度大,说明()A运动时甲比乙用的时间短B运动时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C通过相同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D在相同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短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摩托车的消

7、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2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8109nm= m;(2)0.4h= min;(3)45km/h= m/s22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 的,他们相对于地面

8、是 的23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24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的 声波声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25桂林山水甲天下,象鼻山也是桂林美景之一(如图),人们能远远看到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它在漓江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游人能看到漓江中的五彩斑斓的锦鳞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是光的 现象26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以0.2m/

9、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3s后站立,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他的距离为 m27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 色光;若只被蓝光照射,该三角梅看起来是 色的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8题3分,29题2分,30、31题各5分,32题7分,33题6分,共28分)28如图所示,A点发出的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试作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9如图所示,AO是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30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0、,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31在学习声的世界时,有几个相关的实验(1)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 ,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在实验中,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

11、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 法(2)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32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

12、,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虚)像(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3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平面镜M放在水

13、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在一起的硬纸板,可以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察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次数1234入射角10304060反射角10305060(3)右表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得到下列四组数据,表格中错误数据是第次的数据,正确的应该是 (4)本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四、应用题(36题6分,37题8分,

14、共14分)34请你解释出图中两个交通标志的意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飞机场,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几分钟?35李华的爸爸周未驾车从临沂出发到济南汽车先以68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2.5h到达曲阜,在曲阜与朋友汇合,等待了0.5h后,再以7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2h到达济南请计算:(1)临沂到曲阜,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临沂到济南,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提出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动摇了人们所感知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15、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玻尔【考点】2R:物理常识【分析】20世纪提出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解答】解:A、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被称为是经典力学的先驱,发现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不符合题意;C、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符合题意;D、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不符合题意故选C2有关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B一定是运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为了便于研究,一定要以静止的物体作

16、参照物D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不同【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解答】解:ABC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不一定是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故ABC错误;D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但

17、都是正确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3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A制定实验计划B猜想与假设C发现并提出问题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考点】2Q:物理学方法【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

18、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故C正确故选:C4李明同学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宽度的四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17.31cmB17.30cmC17.32cmD17.5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解答】解:在4次测量中,A、17.31cm、B、17.30cm、C、17.32cm的准确值都是17.3cm,17.5cm的准确值是17cm,与其他刻度尺分度值不同,所以17.5cm是记录错误的一

19、次,应舍去故选D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快速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散步人()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汽车为参照物,假定汽车是不动的,人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后即向东运动,故B正确故选B6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

20、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用控制变量法即:时间相同时,比运动路程的长短,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相同时比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则是路程与其相应时间的比值(所有的时间都计算在内)【解答】解: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选项说法错误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

21、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C说法错误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D7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误差与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

22、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解答】解: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本选项正确B、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本选项错误C、误差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故本选项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

23、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传声的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2)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只能听到2020000Hz之间的声音【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固体、液体、空气中都能传播,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D、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

24、有时物体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A9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一庹),最好选择的刻度尺是()A量程02m,分度值1cmB量程010m,分度值1dmC量程00.5m,分度值1cmD量程015cm,分度值1m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首先根据对测量对象长度的了解确定合适的量程,然后确定尽可能小的分度值【解答】解:已知小雷身高约1.7m,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与身高差不多,所以选择的刻度尺的量程应该是02m或010m;比较知,量程02m,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更高一些,测量误差较小,故A较为准确故选A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音调是

25、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F:响度;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的

26、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故选D11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发生反射C超声波传递去污的信息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声音可以传播能量【解答】

27、解:因为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并且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就是利用超声波高频冲击;故选 D12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考点】A9:镜面反射;AA:漫反射【分析】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来判断正确与否,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发射,并且弄清光的反射规律,漫反射是指会将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解答】解:光反射规律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8、,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光路是可逆的,故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并且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因为漫反射射出的光线会向四面八方反射,会使平行光线不平行了,故选C13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9:镜面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平面镜成

29、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光在密度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A错误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D、太阳还

30、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4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CD【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是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2)光的折射定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解答】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

31、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故选B15眼睛能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色光进入人眼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色光进入人眼C白光照在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黒字不反射光D眼睛发出的光照在书上【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本身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解答】解:(1)白纸和黑字都不是光源,所以都不能发出光线进入人眼,故A

32、错误;(2)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字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不能反射任何色光故B错误,C正确(3)眼睛不是光源,不能发出光照在书上,故D错误故选C16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AP:光的色散【分析】在分析几个实例时,要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

33、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故错误;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故错误;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正确;故选D1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4、,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18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比乙的速度大,说明()A运动时甲比乙用的时间短B运动时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C通过相同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D在相同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短【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及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t=分析答题【解答】解:由题意知,v甲v乙,A、

35、由t=可知,运动时间与速度和路程有关,只知道速度关系,不知路程关系,无法比较运动时间长短,故A错误;B、由s=vt可知,路程与运动时间和速度有关,只知道速度关系,不知时间关系,无法比较运动路程长短,故B错误;C、在路程s相同时,v甲v乙,由t=可知,甲的运动时间短,故C正确;D、v甲v乙,由s=v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的路程长,故D错故选C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1:声音的产生

36、;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选项说法错误;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

37、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

38、的,当铅笔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s=vt=5cm/s2s=10cm,2s后物距为40cm10cm=30cm,像距也为30cm,2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30cm+30cm=60cm,故B错误;C、若铅笔以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5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C错误;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2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8109nm=8m;(2)0.4h=24 min;(3)45km/h=2.5m/s【考点】2

39、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1)因为1nm=109m,所以8109nm=8109109m=8m;(2)因为1h=60min,所以0.4h=0.460min=24min;(3)因为1km/h=m/s,所以45km/h=45m/s=12.5m/s故答案为:(1)8;(2)24;(3)2.522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2: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

40、情况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做参照物,然后判断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解答】解:因为它们速度是相同的,选取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的位置都在升高,他们是运动的故答案为 静止,运动23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解答】解:每个人发声的

41、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当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答案为:音色;音调24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 次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的 超声波声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两者特点不同根据

42、以上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风暴会产生次声,人们利用次声的接收预报风暴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所以老鼠听到后会有反常举动故答案为:次,超25桂林山水甲天下,象鼻山也是桂林美景之一(如图),人们能远远看到它,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它在漓江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游人能看到漓江中的五彩斑斓的锦鳞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要分析光是如何进入人眼的,是从物体上射出后直接进入,还是经过了反射或折射【解答】解:(1)能直接看到物体,这光是沿

43、直线传播进入人眼的;(2)从水里看到倒影,是物体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3)五彩斑斓的锦鳞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是光的,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答案: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6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以0.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3s后站立,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他的距离为3.2m【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2)平面镜

44、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大小相等,不论小明距离平面镜多远,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适中和他的大小相等根据v=可得,小明以0.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3s移动的距离s=vt=0.2m/s3s=0.6m,此时,小明距离镜面1.6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1.6m,则像与他的距离为1.6m+1.6m=3.2m故答案为:光的反射;不变;3.227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若只被蓝光照射,该三角梅看起来是黑色的【考点】AP:光的色散;AR:物体的颜色【分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彩虹属于光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