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1]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70523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1]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1]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1]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1]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1]优秀名师资料.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1初三化学易错题分析 为了训练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解题习惯,往往在命题中设置具有较强迷惑性(或者较易出错)的问题来考查教学效果,针对以往同学们在解题中出现的错题,归纳常见错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概念理解片面化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 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相同 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 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 例2.2003年5月,深圳发生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犯罪分子使用的是一种名叫“毒鼠强”的剧毒鼠药(化学式为C4H8O4N4S)。下列有关“毒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2、 ) 2A. 是一种氧化物 B. “毒鼠强”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 C. 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4?2?2?1 D(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6.67,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Al表示两个铝元素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例5:在A,B,C

3、,2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A、1.8g B、3.6g C、7.2g D、14.4g 例6:由元素X、Y组成的两种物质经化合生成Z,化学方程式为:3X2,2YX,2Z,则Z的化学式是 A、X3Y2 B、XY C、X4Y D、YX4 二、规律运用不灵活 解题不得法,随意马虎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在老师评讲试卷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啊呀,是选错误的呀,”、“原来应该选不正确的”等等,虽然在每次考试的试卷上都会对“错误”、“ 不正确”等字眼加上着重号,可这还是不能给学生以警示,不能让他们注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都会跟家长以及老师解释为“我都会做,只是

4、一时看错了”,“这次马虎了,下次认真点就不会错了”,可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往往不能像他们自已所说的那样,做到下次不会马虎,同样的错误依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么教师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帮助呢,我们以下面的题目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例1、极少数青少年有吸烟的恶习,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分子中共有26个原子 D(尼古丁中C:

5、H:N相对质量比=10:14:2例2.化学中常常出现“1+1? 2” 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 2” 的事实是( ) A .20? , 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B( 20? , 1g 镁与 1g 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g C( 20? , 1g 硫粉在 1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 二氧化硫 D( 20? , 1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g 硝酸钾溶液 例3.在反应M+2N=R+2Q中, 3.2gM 与N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8.8gR,且反应生成的R和Q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M和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6、 ) A.1?2 B.1?4 C.9?16 D.4?9 三、审题不清或审题不全 :为了证明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浓硫酸例1?炽热的氧化铜 ?澄清的石灰水。 ?中变浑浊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学生往往简单审题不清而回答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或者审题不全仅仅回答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正确应该回答出有二氧化碳的生成从而证明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例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

7、排空气法 例3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HCl、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少;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CO和HCl,肯定无N2 B、一定有N2和CO,可能有HCl C、一定有CO和HCl,可能有N2 D、一定有N2和CO,肯定无HCl 四、 基础不牢,思维不精 例1.现有 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此时溶液仍未达到饱

8、和),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溶剂蒸发掉一半 B.溶剂蒸发 50g C.再加入 10g 溶质 D.再加入 12.5g 溶质 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例3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1(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书2。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3。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书4。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

9、蒸馏水润洗 5氯化钠晶体不纯 A 1 2 3 4 5 B 1 2 4 5 C 1 2 3 D 2 3 4 5 例4 下面物质是由金属和对应的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氯化铜 B 氯化铁 C 硝酸铝 D 硫酸 例5:将4.6 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只含有碳元素 例6: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g水和5.28g二氧化碳。请

10、你通过计算填空: g,含碳元素 g。 (1)该物种含氢元素(2)该物质中 (填含或不含)有氧元素;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 g(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例7:A、B、C三种物质各 15 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 30 g 新物质D。若增加 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 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 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五、记忆不清,难作答 概念记忆,模棱两可 初中化学的教学以基础为主,着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概念的教学又是相当

11、重要的一环。许多学生在记忆概念时往往只是去记概念的结论,却忽略概念成立的条件,比如催化剂课本上的定义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增大反应速度,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加快反应速度,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对于催化剂存在的环境却没有重视,所以有不少同学在看到“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是催化剂”时,就会毫不犹豫的认为这个表述是正确的。所以在平时的对于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将概念分解的方式,首先展现概念的全部内容,然后老师划出其中的关键词,并进行解析,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通过举例或设计相应的比较性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

12、,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一些相近的元素符号,如Be(铍)和Ba(钡),Cu(铜)和Ca(钙)等等,学生书写不规范,极易导致错误;元素化合价和带电荷离子的表示,学生常常分不清数字和“+”、“-”的前后位置,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名称上进行区分,比如,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3价,氯化铁中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教学时就将其读法与数字和正负号联系起来,反复强化。 例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例2、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B、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

13、于同种元素 C、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直接构成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例3、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 ) A(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B.碳酸钠 纯碱 Na2CO3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例4、下列关于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碱一定含金属元素 B.碱和盐反应一定有沉淀生成 C(所有的碱都易溶于水 D. 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六、类比推理机械化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14、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例2.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证明该固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B(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D(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 七、 信息收集欠缺,知识面狭窄 没有挖掘隐含信息 例1:节水徽记的涵义, 为了使学生减少失误,获得高分,我们建议学生应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多加训练强化基础,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

15、面,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采用多种手段搜集信息,定期举行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思维并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全面审题,谨慎答题的良好习惯。 例2: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1?2 B、1?2?2 C、1?1?1 D、2?2?3 八(不会审题,匆忙下笔 不少同学在面对较长或比较熟悉的题目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耐心把题目看完,经常是断章取义,看到题目稍微有点眼熟的,不假思索就匆匆下笔,结果导致结论的错误。比如下面的例题: 例1、将25克胆矾完全溶于75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九、

16、思维混乱,未形成知识体系 例一、盐酸和硫酸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检验,(3种方法) 例二、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 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初中学生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17、 一、基本操作上的错误 ,、取用药品时,没有按规定取药品,通常多取药品,造成浪费。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没有用纸条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直接从试管口倒入,结果使药品沾附在试管口的管壁上。 3、用滴管取液体时,常有同学先将滴管伸进瓶内液体中,再按胶头吸取液体,在给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插入试管内或接触到管壁,造成药剂污染 4、在倾倒液体时标签不对手心,瓶塞没有倒放,尤其是倾倒时不能缓缓倒入,导致量取多了。 5、实验完毕,不能及时盖上瓶塞,把反应剩余的药品倒入原试剂瓶中或随意丢弃,造成药品污染和药品浪费。 6、将导管与胶皮塞连接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玻璃管拆断,有时甚至戳破手。 7、给液体加热时

18、,液体量有时会超过试管的1/3,加热时不能使液体均匀受热,使液体因受热过猛而溢出。 8、洗涤试管,没有将试管刷在管内轻轻用力转动或上下移动,而是用力过锰,将试管底戳破。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铁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试管底炸裂。在收集氧气时,还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就收集气体,有的一开始就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中,结果收集的氧气不纯。在反应结束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从水槽中拿出导管,造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10、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或因长颈漏斗的未端没有被液封,导致收集不到二氧化碳。 11、在中和反应实验中,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的同学没

19、有控制好滴入的速度,红色很快就消失了,结果所得的溶液呈了酸性。 12、在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学生用量筒量水时往往都不能使视线与液体弯月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造成配制的溶液产生较大的误差。 13、学生在过滤操作中,由于滤纸折叠角度不好,不能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造成过滤速度很慢;在向漏斗倾倒液体用玻璃棒引流时,由于操作不熟练,将液体倒出漏斗外,或控制不好量,造成液体超过滤纸的边缘。 14、在蒸发操作中,当接近蒸干时,因搅拌不及时或酒精灯的火焰过大,造成药品四处飞溅。 15、在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反应容器不能与铁架台的底座保持平行,导致装置重心不能落在底座上,容易倒下损坏仪器。 分析:产生

20、上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练习比较少,操作不熟练,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改进措施:一方面让学生记住操作要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实验设计上的错误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放一团棉花,在加热时使高锰酸钾粉 末进入到导气管造成药品量不足,收集的氧气量不够做实验。 原因:加热高锰酸钾时,产生氧气的速度快,使粉末状的药品随气流进入导管,因而要放棉花团。 在放入棉花团后,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将火焰由管口逐惭向管底移动。 改进措施:,、在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管内检验,木条没有复燃。 原因:得到的氧气中含有不少的水蒸气,不

2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改进措施:可用排水法收集后再检验,也可以将所得的气体经干燥后再检验。 三、现象表述上的错误 1、“烟”、“雾”不分 在化学中,“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微滴。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其实验现象不能称为“产生白雾”,而应该说“产生大量白烟”。再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描述为“白雾”,而不能说“白烟”,因为看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2、“发光”与“火焰”混用 物质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或发光,但要注意正确区分二者,不要张冠李戴。 “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产生火苗。如下面实验现象

22、描述: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 “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汽化再燃烧,现象描述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称为“淡蓝色火焰”。3、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谁变色表述不清 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被说成溶液变色,如: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变红色,描述现象时往往说成“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红色”。 对于学生实验现象错误的表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细节,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精练细讲,就可以提高学生化学语言的表述能力,就能解快这一问题。 分子、原子知识的误区 (

23、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1错误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是从物质的种类上区分的。而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因此,无论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不仅可由分子构成,也可由原子或其他粒子构成,故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可以说成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错误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

24、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3(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错误分析:不同分子、不同原子之间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不能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但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我们可以说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如水分子一定比氢原子和氧原子大。 有关水知识的误区 1(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下列有关家庭饮用水的净化过程正确的是 ( ) A. 原水?过滤?通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 B. 原水?通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 C. 原水?加明矾?通氯气?过滤?沉淀?净水 D.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通氯气?净水 2(自然界的水经吸附、过滤等净化后就可以直接饮用

25、,这句话正确吗, 错误分析:许多同学不清楚吸附、过滤能除去哪些杂质,因而误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自然界中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不能直接饮用,杂质可分为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吸附、过滤只是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而溶于水的杂质并没有除去。例如:天然水中溶解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长期饮用对人体有害。 3(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 (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4(通电分解水,共收集到24mL气体,则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各得到多少mL气体?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误区 1(有下列事实:?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变小,?铁钉生锈,其质量变大,?樟脑丸放置一段

26、时间后质量变小,?石灰石敞口放置,其质量会增大,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只有? (给 31.6g 高锰酸钾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30g ,求(1)2产生氧气的质量。(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3(1gH2和10gO2在一密闭容器内混合引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是( ) A.1g B.9g C.11g D.10g 4(某钢铁公司进了1000吨含氧化铁58%的赤铁矿,则能炼成多少吨含铁为96%的生铁, 错误分析:遇到此类含杂质的计算题,错误率也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许多同学不知道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计算得到的也是纯净物的质量

27、,再加上不会换算,乘除搞不清,导致误答。 一、俗名的混淆 1、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 (CO2) 2、水银不是银而是汞(Hg) 3、铅笔不是铅而是石墨(C) 4、纯碱不是碱而是盐(Na2CO3) 5、小苏打 NaHCO3 苏打:Na2CO3 6、生石灰、氧化钙: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7、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8、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9、氨水、一水合氨:NH3?H2O 注意:“氨”与“铵”不同,前者指氨水、氨气;后者指铵盐,即含NH4+的物质 二、实验现象的描述 1、白烟和白雾的区别:如:磷在氧气中燃烧 2、审题不清容易发生混淆: 如:硫在空气中燃

28、烧是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没有描述实验现象只涉及生成的物质 如:碳在氧气中生成二氧化碳 三、化学式的书写 1、对元素的可变化合价使用不当。铁元素有二种价态+2、+3,高价态的铁的氧化物读作氧化铁,低价态的铁的氧化物读作氧化亚铁。对此,要求同学们注意两点:一是加“亚”显低价,高价不加“亚”,二是铁在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中常表现为+2价 2、书写含的有原子团的化学式时,当化学式中原子团的数目大于1时,一定要用括号将原子团括起来,并在括号右下角标上其个数;原子团数目是1时,则可省去括号和数字 如:Na(OH) 四、根

29、据题目给出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不清反应物和生成物,对此要求学生要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12、忽视或混淆反应条件:如: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有的同学不写反应条件或写为“燃烧”。要让学生理解是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与“点燃”“加热”是不同的 3、忽视或混淆气体或沉淀符号的标注:如:特别当反应物中有水时,生成物有气体,要不要标气体符号,要确定的水的状态是否为气态。 五、组成和构成的混淆 1、准确理解组成与构成这两个词的涵义及使用方法是掌握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的关键,一般说来,若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时要使用“构成”一词,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时要使用“组成”一词。“组成”和“构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30、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2、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元素”应与“组成”相匹配;在描述物质的构成时,“分子”“原子”“离子”应与“构成”相匹配。要做到“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个数对个数”。 如:下列有关CO错误的 2的说法都是?: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六、混合气体中H检验和除杂的先后顺序 2O和CO21、要让学生明确检验H2O用无水硫酸铜,CO2用澄清的石灰水;除去H2O用浓硫酸或碱石灰,除去CO2用

31、氢氧化钠溶液 2、验证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时,水蒸气的验证应放在第一步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时,水蒸气的除去应放在最后一步 七、有关“不一定”的说法的混淆 1、说是混合物不一定是混合物 如:冰水混合物 2、一种元素不一定只形成一种单质 如:和OO 23 3、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如:O2和O3的混合物 4、原子不一定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如:氢原子 5、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如:K2MnO4 6、最外层电子数少于,个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如:H 7、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 如:He 8、貌似相同的原子团不一定是相同的原子团 如:K2M

32、nO4和KMnO4 9、在化学式中,显正价的元素不一定排在左边 如:NH3 10、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CH4分子和NH3分子 、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111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如: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1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蒸馏水 14、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5、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如:Ca(OH)2的饱和溶液 16、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强调同一温度) 17、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如:NaHSO4溶液 18、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

33、液 如:Na2CO3溶液 19、金属与酸反应不一定产生氢气 如:锌与硝酸反应 20、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如:CO2 + Ca(OH)2 = CaCO3 ?+ H2O 21、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CuO+H2SO4 = CuSO4 +H2O 22、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如:NH4NO3 23、酸根离子中不一定都是非金属元素 如:KMnO4 24、催化剂不一定就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也有可能减慢 初中化学学习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34、):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

35、”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

36、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23.53.11加与减

37、(一)4 P4-12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

38、下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其中点在圆上的数量特征是重点,它可用来证明若干个点共圆,方法就是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

39、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第三章 圆复分解反应: ?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碱,酸?盐,H2O ?酸,盐?新盐,新酸 ?盐1,盐2?新盐1,新盐2 ?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推论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金属的相对

40、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若a0,则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