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7231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优秀名师资料.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练 习1.(1)(2)是方程的组解; (3)(4)不是方程组的解2(1) (2) (3) (4)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练 习1(1)x1,或x; (2)3x4; (3)x4,或x1; (4)x42不等式可以变为(x1a)( x1a)0, (1)当1a1a,即a0时,1ax1a; (2)当1a1a,即 a0时,不等式即为(x1)20,x1; (3)当1a1a,即a0时,1ax1a 综上,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ax1a;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x1;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ax1a习题23A 组1(1) (2) (3) (4)2

2、(1)无解 (2) (3)1x1 (4)x2,或x2 B 组1消去,得 当,即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将代入原方程组,得方程组的解为2不等式可变形为(x1)(xa)0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xa; 当a1时,原不等式的无实数解;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ax1C 组1由题意,得 1和3是方程2x2bxc0的两根, 13,13, 即b4,c6 等式bx2cx40就为4 x26x40,即2 x23x20, x22yx2mx2(x)22 , 当02,即0m4时,k2 ; 当0,即m0时,k2; 当2,即m4时,k2m2 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常涉及到一些

3、线段的长度、长度比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常能产生一些重要的长度比.图3.1-1在一张方格纸上,我们作平行线(如图3.1-1),直线交于点,另作直线交于点,不难发现我们将这个结论一般化,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3.1-2,有.当然,也可以得出.在运用该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应”线段成比例.例1 如图3.1-2, ,且求.图3.1-2解 例2 在中,为边上的点,求证:.证明(1) ,证明(2) 如图3.1-3,过作直线,.过作交于,得,图3.1-3因而 从上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平行于三

4、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例3 已知,在上,能否在上找到一点,使得线段的中点在上.解 假设能找到,如图3.1-4,设交于,则为的中点,作交于.,且,且为的中点.图3.1-4可见,当为的中点时,的中点在上.我们在探索一些存在性问题时,常常先假设其存在,再解之,有解则存在,无解或矛盾则不存在.例4 在中,为的平分线,求证:.证明 过C作CE/AD,交BA延长线于E,AD平分图3.1-5由知.例4的结论也称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叙述为角平分线分对边成比例(等于该角的

5、两边之比).练习11如图3.1-6,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A B C D.图3.1-62如图3.1-7,求.图3.1-73如图,在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AB=5cm,AC=4cm,BC=7cm,求BD的长.图3.1-84如图,在中,的外角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图3.1-95如图,在的边AB、AC上分别取D、E两点,使BD=CE,DE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图3.1-103.12相似形我们学过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例5 如图3.1-1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证:.证明 在与中

6、,即.图3.1-11又与中,.例6 如图3.1-1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为直角,.求证:(1),;(2)图3.1-12证明 (1)在与中, 同理可证得.(2)在与中,我们把这个例题的结论称为射影定理,该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运算很有用. 例7 在中,求证:.证明 ,为直角三角形,又,由射影定理,知.同理可得.图3.1-13.例8 如图3.1-14,在中,为边的中点,为边上的任意一点,交于点.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图3.1-14(1) 当时,有.(如图3.1-14a)(2) 当时,有.(如图3.1-14b)(3) 当时,有.(如图3.1-14c)在图3.1-14d中,当时,参

7、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n表示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n为正整数).解:依题意可以猜想:当时,有成立.证明 过点D作DF/BE交AC于点F,D是BC的中点,F是EC的中点,由可知,.想一想,图3.1-14d中,若,则本题中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我们常从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一些规律,进而作出一般性的猜想,然后加以证明或否定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练习21如图3.1-15,D是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等于( )图3.1-15A B C D2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则梯形

8、的上、下底长分别是_.3已知:的三边长分别是3,4,5,与其相似的的最大边长是15,求的面积. 图3.1-164已知:如图3.1-16,在四边形ABCD 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1) 请判断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试说明理由;(2) 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满足什么条件时,EFGH是菱形?是正方形?5如图3.1-17,点C、D在线段AB上,是等边三角形,(1) 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图3.1-17(2) 当时,求的度数.习题3.1A组1 如图3.1-18,中,AD=DF=FB,AE=EG=GC,FG=4,则( )ADE=

9、1,BC=7 BDE=2,BC=6 图3.1-18CDE=3,BC=5 DDE=2,BC=8 2 如图3.1-19,BD、CE是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等于( )A1:3 B1:4 C1:5 D1:6图3.1-193 如图3.1-20,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点F,已知BE:AB=2:3,求.图3.1-20图3.1-214 如图3.1-21,在矩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交AC于F,过F作FG/AB交AE于G,求证:.B组1 如图3.1-22,已知中,AE:EB=1:3,BD:DC=2:1,AD与CE相交于F,则的值为( )图3.1-22A B1 C D2 图

10、3.1-232 如图3.1-23,已知周长为1,连结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对角线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周长为( )A B C D 图3.1-243 如图3.1-24,已知M为的边AB的中点,CM交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面积的比是( )A B C D 4 如图3.1-25,梯形ABCD中,AD/BC,EF经过梯形对角线的交点O,且EF/AD.(1) 求证:OE=OF;(2) 求的值;(3) 求证:.图3.1-25C组1 如图3.1-26,中,P是边AB上一点,连结CP.(1) 要使,还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2) 若,且,则=_.图3

11、.1-262 如图3.1-27,点E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1) 求证:;(2) 根据图形的特点,猜想可能等于那两条线段的比(只须写出图中已有线段的一组比即可)?并证明你的猜想.图3.1-273 如图3.1-28,在中,AB=AC,点D为BC上任一点,于F,于E,M为BC的中点,试判断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图3.1-284 如图3.1-29a,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E,于F,我们可以证明成立.图3.1-29若将图3.1-29a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3.1-29 b,相交于E,EF/AB交BD于F,则:(1)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

12、,请说明理由;(2) 请找出和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3.1 相似形练习11D 2设,即.34作交于,则,又得.5作交于,即.练习21212,1834(1)因为所以是平行四边形;(2)当时,为菱形;当时,为正方形.5(1)当时,;(2).习题3.1 A组1B 2.B 3.4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又可证.B组1C 2.C 3.A 4(1).(2)(3)由(2)知C组1.(1)或.(2).2(1)先证,可得;(2).3连交于,连,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EDF为矩形,为斜边的中线,为直角三角形.又可证,得,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1)成立,(2),证略.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三角形

13、是最重要的基本平面图形,很多较复杂的图形问题可以化归为三角形的问题.图3.2-1图3.2-2如图3.2-1 ,在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中线、高(如图3.2-2)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图3.2-3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已知 D、E、F分别为三边BC、CA、AB的中点,求证 AD、BE、CF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证明 连结DE,设AD、BE交于点G,D、E分别为BC、AE的中点,则DE/

14、AB,且,且相似比为1:2,图3.2-4.设AD、CF交于点,同理可得,则与重合, AD、BE、CF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3.2-5)图3.2-5例2 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I为的内心,且I在的边上的射影分别为,求证:.证明 作的内切圆,则分别为内切圆在三边上的切点,为圆的从同一点作的两条切线,同理,BD=BF,CD=CE.图3.2-6即.例3 若三角形的内心与重心为同一点,求证:这个三角形为正三角形.已知 O为三角形ABC的重心和内心.求证 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证明 如图,

15、连AO并延长交BC于D.O为三角形的内心,故AD平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O为三角形的重心,D为BC的中点,即BD=DC.图3.2-7,即.同理可得,AB=BC.为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为他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2-8)图3.2-8例4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已知 中,AD与BE交于H点.求证 .证明 以CH为直径作圆,在以CH为直径的圆上,.同理,E、D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可得.图3.2-9,又与有公共角,即.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且只有一个圆,该圆

16、是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圆心O为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练习11求证:若三角形的垂心和重心重合,求证:该三角形为正三角形.2 (1) 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且三边长分别为,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其中为斜边长),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 并请说明理由.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三线(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合一.因而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三角形的内心I、重心G、垂心H必然在一条直线上.例5 在中,求(1)的面积及边上的高;(2)的内切圆的半径;(3)的外接圆的半径.解 (1)如图,作

17、于.为的中点,图3.2-10又解得.(2)如图,为内心,则到三边的距离均为,连, ,图3.2-11即,解得.(3)是等腰三角形,外心在上,连,则中,图3.2-12解得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为直角,垂心为直角顶点A, 外心O为斜边BC的中点,内心I在三角形的内部,且内切圆的半径为(其中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BC,CA,AB的长),为什么?图3.2-13 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例6 如图,在中,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求证:.证明:过A作于D.在中,.图3.2-14在中,.正三角形三条边长相等,三个角相等,且四心(内心、重心、垂心、外心)合一,该点称为正三角形的中心.例7 已知等

18、边三角形ABC和点P,设点P到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三角形ABC的高为,图3.2-15“若点P在一边BC上,此时,可得结论:.”请直接应用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1)点P在内(如图b),(2)点在外(如图c),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与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解 (1)当点P在内时,法一 如图,过P作分别交于,图3.2-16由题设知,而,故,即.法二 如图,连结,图3.2-17又,即.(2)当点P在外如图位置时,不成立,猜想:.图3.2-18注意:当点P在外的其它位置时,还有可能得到其它的结论,如,(如图3.2-18

19、,想一想为什么?)等.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法一”中运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法二”中灵活地运用了面积的方法.练习21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4,,则_.2 等腰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的和是100,则它的顶角的大小是_.3 满足下列条件的,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 C D 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1,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5 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为一个常量.习题3.2A组1 已知:在中,AB=AC,为BC边上的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B C D2 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8、10,那么它最短边上的高为( )A6 B4.5 C2.4 D83

20、 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4 已知:是的三条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5 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且是整数,则的值是_。B组1 如图3.2-19,等边的周长为12,CD是边AB上的中线,E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BD=BE,则的周长为()A B 图3.2-19C D2 如图3.2-20,在中,BD是边AC上的高,求的度数。图3.2-203 如图3.2-21,是AB的中点,AM=AN,MN/AC,求证:MN=AC。图3.2-214 如图3.2-22,在中,AD平分,AB+BD=AC.求的值。图3.2-225 如图3.2-23,在正方形ABCD中,F为D

21、C的中点,E为BC上一点,且,求证:.图3.2-23C组1 已知,则以为边的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2 如图3.2-24,把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与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图3.2-24A B C D3 如图3.2-25,已知BD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角平分线,且AB=BC+CD,求证:.图3.2-254 如图3.2-26,在等腰中,D是斜边AB上任一点,于E,交CD的延长线于F,于H,交AE于G.求证:BD=CG.图3.2-263.2 三角形练习11证略 2.(1);(2)

22、.练习215或 2.或 3.C 4设两直角边长为,斜边长为2,则,且,解得,. 5.可利用面积证.习题3.2 A组1B 2. D 3. 4. 5.8B组1A 2.3连,证.4在AC上取点E,使AE=AB,则, .又BD=DE=EC,5可证,因而与互余,得.C组1C不妨设,可得,为直角三角形.2B3在AB上取E使BE=BC,则,且AE=ED=DC,4先证明,得CE=BF,再证,得BD=CG.33圆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有直线和圆心为且半径为的圆,怎样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图3.3-1观察图3.3-1,不难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和圆相离,如圆与直线;当

23、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和圆相切,如圆与直线;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和圆相交,如圆与直线.图3.3-2在直线与圆相交时,设两个交点分别为A、B.若直线经过圆心,则AB为直径;若直线不经过圆心,如图3.3-2,连结圆心和弦的中点的线段垂直于这条弦.且在中,为圆的半径,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弦长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有.图3.3-3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如图3.3-3,为圆的切线,可得,且在中,.如图3.3-4,为圆的切线,为圆的割线,我们可以证得,因而.图3.3-4例1 如图3.3-5,已知O的半径OB=5cm,弦AB=6cm,D是的中点,求弦BD的长度。解 连结OD,交AB于点E。是圆心,在中

24、,OB=5cm,BE=3cm,图3.3-5在中,BE=3cm,DE=1cm,例2 已知圆的两条平行弦的长度分别为6和,且这两条线的距离为3.求这个圆的半径.解 设圆的半径为,分两种情况(如图3.3-6):(1) 若在两条平行线的外侧,如图(1),AB=6,CD=,图3.3-6则由,得,解得.(2)若在两条平行线的内侧(含线上),AB=6,CD=,则由,得,无解.综合得,圆的半径为5. 设圆与圆半径分别为,它们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图3.3-7观察图3.3-7,两圆的圆心距为,不难发现:当时,两圆相内切,如图(1);当时,两圆相外切,如图(2);当时,两圆相内含,如图(3);当时,两圆相交,如图

25、(4);当时,两圆相外切,如图(5).例3 设圆与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2,为两圆的交点,试求两圆的公共弦的长度.解 连交于,则,且为的中点,图3.3-8设,则,解得.故弦的长为.练习 11.如图3.3-9,O的半径为17cm,弦AB=30cm,AB所对的劣弧和优弧的中点分别为D、C,求弦AC和BD的长。图3.3-92.已知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梯形,AB/CD,AB=8cm,CD=6cm, O的半径等于5cm,求梯形ABCD的面积。3.如图3.3-10,O的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求CD的长。图3.3-104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8,圆心距为13,试求两圆的公切线的长度.332 点的轨迹在

26、几何中,点的轨迹就是点按照某个条件运动形成的图形,它是符合某个条件的所有点组成的.例如,把长度为的线段的一个端点固定,另一个端点绕这个定点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这个圆上的每一个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同时,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圆上.这个圆就叫做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我们把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这里含有两层意思:(1)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条件;(2)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下面,我们讨论一些常见的平面内的点的轨迹.从上面对圆的讨论,可以得出:(1) 到

27、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我们学过,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每一点,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有下面的轨迹:(2)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同样可以得到另一个轨迹:(3)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例3 O过两个已知点、,圆心的轨迹是什么?画出它的图形.图3.3-11分析 如图3.3-11,如果以点为圆心的圆经过点、,那么;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两点距离相等,即,那么以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一定经过、

28、两点.这就是说,过、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就是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即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答:经过、两点的圆的圆心O的轨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练习21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轨迹:(1)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2) 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3) 已知直线,到、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2画图说明,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习题3.3A组1 已知弓形弦长为4,弓形高为1,则弓形所在圆的半径为( )A B C3 D42 在半径等于4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A B C D3 AB为O的直径,弦,E为垂足,若BE=6,AE=4,则CD等于( )A B C

29、 D4 如图3.3-12,在O中,E是弦AB延长线上的一点,已知OB=10cm,OE=12cm,求AB。图3.3-12B组1 如图3.3-13,已知在中,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交斜边于D,求AD。图3.3-132 如图3.3-14,在直径为100mm的半圆铁片上切去一块高为20mm的弓形铁片,求弓形的弦AB的长。图3.3-143 如图3.3-15,内接于O,D为的中点,于E。求证:AD平分。图3.3-154 如图3.3-16,C、D是的三等分点,AB分别交OC、OD于点E、F,求证:AE=BF=CD。图3.3-165 已知线段.画出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再画出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

30、指出到点的距离等于,且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这样的点有几个?3.3 圆练习11取AB中点M,连CM,MD,则,且C,O,M,D共线,.2O到AB,CD的距离分别为3cm,4cm,梯形的高为1cm或7cm,梯形的面积为7或49.3. 半径为3cm,OE=2cm.,OF=.74.94.15有趣的图形3 P36-414.外公切线长为12,内公切线长为.1.正切:练习21.(1)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的圆;(2)与平行,且与距离为2cm的两条平行线;(3)与AB平行,且与AB,CD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2.两条平行直线,图略.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

31、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3.3(三)实践活动A组1B 2.A 3.B 4.AB=8cm.点在圆内 dr;B组顶点坐标:(,)1.作于M,AB=13cm,.2.AB=120cm.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特征:3.先证,再证.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方无限伸展。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方无限伸展。4先证明再证AE=BF=AC=CD.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5有2个,图略.(一)情感与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