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34843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 90 后2021年 9月 20日 7时 01 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随 着“10, 9, 82, 1,发射!的倒数计时,耸立的发射架上传来阵阵轰鸣,火箭破空而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这枚火箭是长征六 号, 它将 20 颗卫星送入太空 , 创造了我 国一箭多星的发射记录。在这 20 颗卫星中 , 有一颗叫“紫丁香二号 , 是我国首 颗由学 生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小于 10 千克、具有实际使 用功能的卫星。与微型卫星相比 , 其对遥 感系统在质量、体积、功耗等 的要求更加苛刻;与传统卫星 相比 , 其体积和重量小 , 但组成结构及研 制流程相差不多 。 这颗

2、卫星的总设计师 , 叫韦明川。提到卫星总设计师 , 人们脑海中往往出现的是年过半百 的航天精 英。谁又能想到 , 作为“紫丁香二号的总设计师 和测控负责人 , 韦明 川是一个 90 后 , 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 天学院 2021 级博士生。韦明川从小就对物理和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 , 中学时代 就在创新 实践和电子信息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兴趣体 现在实践操作上 , 经 常会用攒的钱购置无线电、 电阻等一些 配件, 然后自己研究、 组装。2021 年, 韦明川通过自主招生 考入了哈工大 , 学校里浓郁的科研气氛 , 让他仿 佛走入科技 的殿堂发射卫星是韦明川从大二到博一这 5 年来不曾停歇的梦

3、想。 2021 年 12 月 15 日,中国首颗业余无线电通信卫星“希 望一号发射成 功的消息让他为之一振,萌生了自己动手研 制小卫星的梦想。他悄悄 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几个好友,但 大家嘘声一片。 “你听说过哪个大 学让学生研发卫星?还能 发射?大家的否认让他有点动摇,于是他 又试探着找到平 时谈得来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老师们一 致力挺: “咱们学校向来欢迎爱做梦 的学生,别动摇, 这是件好 事。 有了老师的鼓励, 2021 年,韦明川找到朋友们,开始 着手研究研发 卫星的可能性。这些伙伴就是紫丁香学生微纳 卫星团队的创始者。当 然,在刚刚起步时几乎没人相信他们 会坚持做下去,更不会

4、相信卫星 能发射出去。2021 年夏天, 韦明川正和业余无线电俱乐部的伙伴们为 进展缓 慢的小卫星方案苦恼,偶然在网上看到学校参与 QB50工程的消息后, 他难耐欣喜,第一时间找到了负责人王峰老师申请参与工程。 QB50工程由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动力研究 院联合欧空局等机构于 2021 年提出, 邀请全球高校参与, 采用 50 颗立方体卫星组网,方案 2021 年底发 射,该工程是 目前世界上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微小卫星国际合作项 目, 也将是一次发射卫星最多的工程。韦明川他们得到学校的大 力支 持, 2021 年 1 月,国内首个由学生亲自参与设计、 研制、 调试与应用的微纳卫星团队正式成立在哈

5、工大,教师能够形成跨学科合作的科研团队,学生也可以。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凝聚了学校航空宇 航与科学技术、力 学、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 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热能 工程 8 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 士研究生 40 多人,是一支学科交叉 的研制团队。 通俗地说, 这是一支混搭的梦之队。韦明川说: “以 学生为主的研制模 式给了我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大家自主学习、钻研 攻关,激发和锻炼了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意志力,而跨学科、跨专业 的协作攻关也让我们在一起扬长避短。 团队里其他学生对韦明川的称呼是“韦老板 ,这一绰 号来自 科研、测算工作中韦明川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严厉 态度。大家的

6、共 识是, “韦老板有亲和力、能包容,个人 魅力十足,善于将有特长 的人聚在一起。但如果有谁工作态 度稍有不靠谱,平时乐呵呵的韦明 川会立刻拉下脸,一针见 血地批评、纠正。即使队友们都是同学,大 家对于韦明川的 工作要求也丝毫不敢懈怠。 于是“老板这个称呼不 胫而走。卫星研制过程中,韦明川尝遍“酸甜苦辣 ,他对其中的“苦 感受尤为深刻。面对每一次的新任务,都像是进入 了陌生的迷宫, 模 棱两可的根本概念, 毫无头绪的工程实验,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生 疏的知识迅速谙熟成为能灵活运 用的理论,然后再将理论付诸实际, 这无疑是一系列严峻的 挑战。只要在学校,韦明川几乎就是长在了哈工大卫星技术 研究

7、所,一心一意投入到紫丁香系列纳卫星的研制上,整天 都忙着跟团队一起工作,只有半夜是自己的时间,查资料、 读文献,充实提高自己。甚至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个小小的 问题而整 夜失眠,在深夜返回实验室反复钻研和琢磨。这个 过程是孤独而痛苦 的。2021 年春节, 大年初三刚过, 团队成员就开始陆续回到 所里, 正月十五的晚上,团队照例集体加班。尽管离家只有 500 多公里,交 通便利,但韦明川每年最多回去一两次。 “学 业和科研的任务都很紧 张,即使回去也很匆忙,待几天就得 返回。对于这种奔波、离别, 韦明川已然习以为常。团队将他们的第一颗卫星命名为“紫丁香一号 。成片 的紫丁 香花是哈工大人记忆中最

8、美的风景,带着沁人香气的 紫丁香花开启了 这座有 95 年历史的大学的春夏,因此哈工 大的学生团队开始卫星研 发的梦想之旅时,把紫丁香作为了 卫星的名字。这颗凝聚着韦明川心 血的卫星将在 2021 年于 欧洲发射。而“紫丁香二号是在“紫丁香一号技术根底上研发 的又一颗 技术试验纳卫星,在进度安排上, “紫丁香二号 要快于“紫丁香一 号 ,因此“紫丁香二号虽然晚出,却 在发射上走在了前面。也正 是“紫丁香二号这颗卫星,让 韦明川进入到航天一线,来到了烟台 513 所进行卫星调试和在烟台出差时,韦明川真正走进了卫星生产与调试的航 天一线, 从防静电手环的佩戴,到严格的网络隔绝,再到任 何一个细小零

9、件的 改动都需要经历层层的审批, 绝不放过任 何一个可能出错的细小环节。 他们经历了严格的制度,真切 感受到了严谨的航天精神,也更加深刻 地体会到了哈工大校 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深层含义。卫星发射成功后,在地面站里工作的同学和来观摩的老 师们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大家冲动地拥抱在一起。当初一个人的梦想成为一个团队的梦想,并且梦想真的实现了。鲜 花和掌声将韦明川包围,身 边的同学说: “你真牛,都是总 师了,你这可是把梦做到了天上! 他谦虚地说: “我的航天 梦才刚刚开始, 我离真正的总师差得很远, 我还要继续努力。 他后来回忆: “成功的那一刻, 我有几秒钟的走神, 突然想 起刚起步时我们的

10、梦想被人质疑,如今只有短短的 5 年,它 已经发射升空了! 2021 年 11 月,韦明川和他的团队代表哈工大,前往广 州参加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广 州,他们和来自 全国各地的高校团队同场竞技,最终获得一 等奖。 2021 年初,喜讯 再度传来,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被评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 这对团队里的年轻人来说, 无疑是又一次的鼓励。韦明川距离自己的 航天梦,又近了一现在的韦明川更忙了, 因为凝聚他心血的 “紫丁香一号 即将 发射,而学业和科研的任务又都很重。天性乐观的他并 没有抱怨, 反 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卫星研制中。 他总是说, 是老师的指导、学校 的栽

11、培、祖国的强大提供了实现梦想的 平台,是中国航天的腾飞让梦 想一步一步走向现实。问:你在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中学时代我就是一个业余 无线电爱好者。大一还在 军训时,我就参加了哈工大业余无线电俱乐 部,这是一个有 20 年历史的学生社团, 这是一个有爱的集体, 在这 里认识了 许多有热情,乐于钻研的朋友和女朋友 ,也成了我生活 中很重要的一局部,这应该是我大学时代最大的一个收获。问: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你不仅在学校是佼佼者,还从全国优秀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你认为自己是如何胜出的?答:我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能够参选唯一的原因就是发起并全程参与了学生小卫星工程。不管是一开始的没有经费

12、,还是后来遇到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一直坚持了下来。从大二到博一,这是我为数不多做的比较成功的事情,关键就是坚持吧,不管是谁,在几年的时间里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都会获得不错的结果吧。问:进入大学后,你是否有过做最艰难选择的时候?请简单表达下当时面临的选择,以及自己做出决定的理由答:考研的时候比较动摇,我开始看的比较晚,很多科目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最终没有放弃。如果当时选择了去工作,我不知道会不会比现在好,但一定会错过很多经历。问:你在大学时期有懊悔或者遗憾的事情吗?答:本科不少课没有好好上。本科的很多课都是根底,一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后对所在学科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东西需要日后补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