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提分必备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6节测试卷(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45053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提分必备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6节测试卷(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提分必备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6节测试卷(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提分必备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6节测试卷(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提分必备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6节测试卷(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提分必备: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 6 节测试卷 、选择题(每题 2分,共40 分) 1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 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 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 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 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 D. 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第1题图 2 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硝酸铵属于氮肥 B. “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 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 硝酸铵中氮

2、、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 : 4 :3 3 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 实验过程的操作如 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 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 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 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 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营养液 加入溶液 - 加入溶酒亍 硝釀機 化学式NH4NO3 浄重 5OKs 含氮量28% I防剧 2 5 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 ) 实验操作

3、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 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 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 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 烧杯内壁出现 个干冷的烧杯 水珠 该气体定是氢气 6 为了预防樱桃在成熟期发生果实开裂,果农常施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 NHNO B. C0( NH) 2 C. Ca (H2PQ) 2 D. K2CO 7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白色物质揉和,既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又能除去面团中的酸,这种 白色物质可能是

4、9.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10 .某溶液中存在着 M、Ag+、Ba2+三种阳离子,现用 NaQH NQCQ和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转化为 沉淀并分离出来,每次只允许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则所加试剂顺序正确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NQ N&CQ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Cl KaSQ 滴入适量Ba(NQ)2溶液、过滤 C CQ CQ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H2 HCl 先通过NaQI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 .白糖 B. NaHCQ C. NaQH D. NaCl &某同学

5、想用实验证明 CuSQ溶液显蓝色是由 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 将CuSQ溶液加水稀释 B. 观察 Cu ( NQ) 2溶液 C.观察 NstSQ D.向CuSQ溶液中滴加足量 NaQH溶液 A . NaNQ、NaCl、NQSQ C . CuSQ、CaCL、MgC2 B. MgC2、NaQH KNQ D. BaCl2、AgNQ KCl 3 C . NaOH NaCI, NazCO D. NaCI, NazCO, NaOH 11.下列化肥中,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是 () A . KCI B. CO(NH2 C. Ca3(PO4)2 D. SO 12.有四种物质的溶液

6、: Ba(OH)2 NazSQ HNO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 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 A . B. C. D. 13.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14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 CaCO与BaCl2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能生成沉淀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15.某溶液由NaOH HCI、H2SQ和MgC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 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a (OH 2溶液质量的

7、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I和H2SQ定存在 B. NaOH H2SQ和MgCb定不存在 C. HCI和MgCb 定存在 A . NaCI, NaOH NaCQ B. NazCQ, NaCI, NaOH 溶港ZnZn的质重 沉淙质量 氧气滚解度 0稀盐酸的质量 B o CKb濬港质量 0 C 温度 A. 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B. 向金属锌中加稀盐酸 C.向NQCO溶液中加 CaCb D.氧气在水中溶解度 SQ2- Ba (OH 2溶液,产 4 D. HCI 一定存在,NaOH H2SQ定不存在, MgCL可能存在5 16 .将一定质量的Ba ( OH 2溶液与NstCG溶液混合

8、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点时,所得溶液的 pH=7 B. 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BaCl2 C. 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I=NaCI+2O D. 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I=NaCI+2O 17将等质量的CaCO(块状)和NaaCO (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 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 CQ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aCO定没有剩余 B.消耗HCI与HaSQ的质量比为73: 98 C. 消耗

9、CaCO与NQCO的质量比为1 : 1 D. CaCO生成的水多 18为确定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 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19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0胞OH i:濬液质量呂 第15题團 “巩气体 Q N - / - i - o P r(HCliraL 第Ifi题團 CO: 质 Mg 量 /” eg 时间 6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 .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10、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20.在锥形瓶甲中放入 10g块状CaCO,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CaCO,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7 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如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二、简答题(每空 2分,共28分) 21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钡晶体倒入烧杯中, 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 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 10克 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 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实验过程中,小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 味?”这是因为反

11、应生成了 学猜想其中一定含有食盐。于是从煮过粽子的锅里取少量的水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 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你认为这样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食盐的存在,并说明理 由 _ 。 23. 宁波有较长的海岸线,每年能生产大量的食用盐。从海水中结晶的食盐一般混有 MgCb、CaCb、 N32SQ等杂质,为了除去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 人过量的BaCb NaQH N&CQ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1) 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为 了除去 _ 杂质。 (2) 以上方案不够完善。应在过滤后增加一个步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12、_ 。 24. 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 A B)。 (1) 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 NQCQ溶液,观察到 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 A 是 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 _ 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 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_ 。 (3) 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 _ A、B溶液,这种试剂是 。(填序号) 石蕊试液 硫酸铜溶液 醋酸溶液 氯化钾溶液 气体质量 气俸质量 ZT 反应时伺C 反应时间 反应时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 22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某校在端午 粽子吃起来咸淡适中,有同 气体贯量 气 8 25在元旦联欢晚会上

13、,被誉为化学魔术师的晓慧同学为同学们表演了一组化学魔术,在三支盛有 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用酒瓶装的一种液体,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9 A杯中变成了 “红葡萄酒”(变为红色); B杯变成了“汽水”(产生大量的气泡); C杯中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请你来揭开魔术秘密: (1) 酒瓶中的液体可能是 _ 。 (2) B杯中产生的气体是 _ 。 (3) 写出 C杯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 。 26. 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 BaCG)制备氯化 钡晶体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 气体 (1 )滤液2中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 ( 填化学式)。 (2 )

14、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氯化钡晶体产量的有 ( 选填序号)。 将毒重石进行粉碎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将滤液2通入到滤液1中 27. 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 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氧氧化钠的混合废液 10.22g,他向废 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 时,溶液总质量为 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 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 pH为 。 (2) 图中 m= L。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分,共26分) 28.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

15、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 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 写出步骤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 。 (2) 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 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 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_ 稀硫酸的质量g 10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 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 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 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固体粉末 无色溶液 过量 硝酸钦 过滤 29 .工业烧碱具有较

16、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 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 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 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 NCO与稀H2SQ反应 CQ,通过CQ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 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样品 衆疏釀图甲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 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 (填序号)。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装置内空气中的 CQ没有排出 反应产生的CQ未被完全吸收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价易得, 学学习 题,展开 产生 酸钠的

17、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 CQ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 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样品浓硫酸 A B C 碱石灰 (固 ft NaOH 和) 圏乙 (填“偏高”、 11 “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 NaaCQ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 NaHCQ当NatCQ全部转化为NaHCQ后,生 成的NaHC鋳E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CG。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 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 X 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_ 。 30.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

18、。小李想设计实验验 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碘化钠(Nal)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少量碘(I 2)溶于水的溶液, 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 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 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19、。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_ 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 _ 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 _ 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_ (3) _ 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 ,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31. 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他 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高温 (1) 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 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 CaCO高温=CaO+CQ ),产生的 气体依次通过 B C装置,实验后发现 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

20、了 0.88g。 12 写出C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_ 。 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 酸的 _ 性。 (2) 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 _ 。13 水垢 甲 四、分析计算题(共 6分) 32. 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 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 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水垢 4.0 3.6 2.0 1.0 样品 浓硫酸足量的氮氧化钠 ABC 團甲 -r-* 一 0 30 60 90 SZ 12U 反应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