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49956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单元主题图课堂实录浙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小动物上学课堂实录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知识点是比轻重,比长短、比高矮。教材创设了“小动物上学”的主题图情景。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图示,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交流,使他们感受到“比较”的必要,感受到量的相对性,初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目标:经历对主题情景图的观察与讨论,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为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做准备。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轻与重、长与短、高与矮”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步感知比较的方法。呈现有趣的场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实录:一、观察主题图,看懂图意。师:小朋友们天天来学

2、校上学,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要上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主题图“小动物上学”,学生观察)师:这幅图在书本的第38页,小朋友可以看大屏幕,也可以看书。(学生静静的观察图2分钟,手指指着图上的动物轻声自言自语)师: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大象。生2:我看到了三匹小马。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在划船。生4:小羊和长颈鹿。师:你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的?生1:从大的地方看到小的地方。生2:从大的动物看到小的动物。生3:从这边看到那边。师:尽管小朋友之间观察的方法不同,但都很有顺序,真不错。【思考:看,可能每一个小朋友都会看,但看的方法和水平却是不同的,有意还是无意,有序还是无序,观察的方

3、法在主题图教学中的加以渗透,增强有序观察的意识,逐渐渗透观察方法的感知。】二、二次看图,提出问题。(一)独立思考:师:请小朋友们再一次看图,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可以在自己的脑子里想一想问题,也可以记录在这张小纸片上。生:老师怎么记?师: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可以画图,可以用拼音,也可以写字。【思考:基于一年级的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状况思考,要用文字记录学生的所想十分困难,但是思考后反馈,又需要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的矛盾就促使教学时鼓励学生用自己能够识别的文字或符号,这样一来,既缓解了学生现有水平和记录需要的矛盾,又促成学生用符号来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发展。】(二)小组交流:(学生独

4、立思考5分钟左右)师:请你把自己想好的问题说给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认为谁提的问题好请你推荐到问题宝库里来。(四人小组交流)师:好,时间到,你推荐谁?【思考:小组合作,合作后的成果怎样汇报和交流一直是一个难题,推荐一个人汇报,这又是一种新的尝试。时下,赏识别人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必要体现这方面的要求。】生1:我推荐xx。生2:大象坐船会不会沉下去呢?(板书)生3:做大船不会沉,坐小船可能会沉。师:这是什么原因呢?生:因为大象很重。师:奥,是与大象的轻重有关。(板书:轻重)师:谁再来推荐。生1:我推荐xx。生2:长颈鹿过山洞时,会撞头吗?(板书)生3:

5、可能会的,长颈鹿的头好像已经碰到了。师:那么小羊会不会撞头呢?生4:小羊不会。师:为什么小羊不会呢?生5:因为,因为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生6:因为长颈鹿高,小羊矮。师:(板书高矮)哦,原来这个问题与他们的高矮有关。师:谁再来推荐。生1:老师我可以推荐自己吗?师:可以呀!生1:小马过桥的时候,桥会不会塌呀?师:小朋友说说看会不会塌呢?生2:可能会塌。生3:也可能不会塌。师:对,都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那主要是与什么有关呢?生3:与他们的轻重有关。师:真能干!(板书轻重)师:在这幅图上,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提呢?或者想考考大家的?生1:两座小桥谁长谁短呢?生2:弯的长,直的短。师:我们一起用手来描一描

6、两座小桥。弯的,直的。这是与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生3:与长短有关的。(板书长短)【思考:基于学生的提问,随机呈现高矮、轻重和长短,学习过程顺其自然。】三、再次看图,再次提问。师:请小朋友再次来看这幅图,在这幅图上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长短、轻重、高矮”有关的数学问题?生再一次看图。【思考:这一次的观察与提问,与课始的观察与提问,有了更明确的要求,问题指向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如果说一开始的观察和提问是广角镜,那么后一次的提问就是一次聚焦。更具体更深入。】生1:小熊与校门比谁高谁矮?生2:当然校门高啦!师:他提了一个与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生3:高矮!师:真不错!谁还会提?生1:大象坐我们这样的凳子会

7、不会把凳子坐破?师:哎!会不会摔跤呀?(学生笑)大家:会的,哈哈,大象太重了!生1:小猪进教室门会不会撞头呢?生2:不会,门肯定要高一点的。师走到教室门前:大家看一看,如果教室门太矮的话生1:肯定不行的!生2:这样设计不合理。生1:小熊、小猪和小猴子谁轻谁重?师:哇!你真能干会把三个小动物放在一起比较,真了不起!大家表扬他。【思考:老师的表扬就是一种导向。老师肯定把多个物体进行比较,后面提问的学生也会效仿提出相关的问题,因为从老师的表扬中他们知道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好问题。】生1:小熊猫掉到水里会不会浮起来?生2:大象掉在水里不会淹死的。师:这两个问题跟哪个有关?(指向“长短,高矮,轻重),问题倒

8、是新奇,好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关系不大。生1:大象的鼻子会不会碰到别人呀?师:这是跟鼻子的长短有关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提问总是伴随与其年龄相应的稚真可爱,有的总是那么有些异想天开,但对于儿童的这种“敢问”的自信与积极性,我们应当保护,作为数学课上的提问而言,当然还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四、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师:现在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合作一下。我们先来唱一首儿歌:1、2、3爬上山,4、5、6翻筋斗,7、8、9拍皮球。生一边唱,一边做动作放送,说到“拍皮球”时坐端正。师:我请做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上来。【课中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效果较好。】师:请xx。我和xx站

9、在这里,你有没有关于这些的数学问题要提呢?生1:长短,长短。师:你说的是答案,不是问题,你能不能用问题来问大家。生2:老师和xx谁长谁短。师:应该是老师和xx谁高谁矮。我们说这样比(教师手势比垂直方向)是高矮,这样比(教师手势比左右)是长短。(教师画图)你还是很能干的!谁还会问?生3:老师的衣服与xx的衣服谁长谁短呢?师:真不错!生4:老师的手长还是xx的手长?师伸长手臂与学生比。师:等xx长大了说不定比老师的还长。Xx小朋友与老师合作的真好,谢谢你!师:在你的铅笔盒里你有没有发现与这些有关的数学问题呀?与同桌互相说一说。生打开铅笔盒互相说。生1:这两支铅笔谁长谁短?生2:我的尺子与xx的尺子

10、谁长谁短?师:在我们的周围,你有没有发现与这些有关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大约30秒的时间观察。生1:墙上的两幅字谁长谁短?师:真棒!表扬他!如果你认为同学提的问题是对的,就打个手势,好吗?生2:xx和xxx谁高谁矮?师看其他学生,学生打的手势。生3:桌子和凳子谁高谁矮?生打手势。生3:我的铅笔盒重,还是xxx的铅笔盒重?【思考:顺手拈来的素材,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比较轻重高矮和长短,生活中无处不在。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数学的应用意义】五、总结师:小朋友真能干,提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生1:我最喜欢问小朋友问题。生2:看小动物上学时很好玩。师:小朋友学

11、的开心吗?生:开心!师:小朋友们到课外再去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与“高矮、轻重、长短”有关的问题好吗?生:好!师:好下课!小朋友再见!生:老师再见!自我反思:一看:一次看图,看懂图意。我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就设计了看主题图的一分钟这个环节,但是在第一次试教过程中,我有一个小小的失误,这个失误却影响了整节课的进行。当我在大屏幕中出示主题图,请小朋友们观察,小朋友们看了一会儿,却一个个都开始翻书了,当时我的反应告诉我的信息是:学生集体看大屏幕的习惯没有养成,所以要翻书。我就一个个的悄悄的过去纠正,累得满头大汗。实际上是孩子们看不清楚大屏幕上的主题图,看不清带来的后果是他们不知图上所说的到底是什么。因此

12、,当我请学生们说说“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时,孩子们不知所云。这时,我明白,看懂图意对于整个课堂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一开始设计“一、观察主题图”却并没有真正把“看懂图意”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所有的注意力和重点就在想“在提问这个环节我应该怎么去引导呢?”误忽略了源头。因此怎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至关重要。二看:二次看图,提出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我们要让学生都有机会再一次看图。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可以再一次去感受图意,回忆刚才同学的发言,进一步巩固第一环节,同时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落实了第一个环节。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有能力提出与主题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提问的环节中,一定

13、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机会,否则,部分学生会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思想,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在学生提问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作适当的记录,比如画图或简单的拼音文字等等。也许学生的图或文字都不成熟,但是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能帮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因为有些时候自己的问题时转瞬即逝,记录了之后方便学生提取。再看:再次看图,再次提问。集体提问之后,要让每个学生再一次观察主题图,让学生再次找出与主题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次的看是最有目的性的观察。主要是让学生在组际汇报之后,在集体总结出这个主题中的有关数学类型是“高矮、长短、轻重”的比较之后,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再来看图,在这幅图上,再一次寻找与主题有关的,也就

14、是与“高矮、长短、轻重”有关的数学问题。同时也充分的把这幅图看彻底,看懂每一个角落的,每一处。这样也把看主题图提数学问题这个教学目标与重点落到实处。反思点评:一、主题图构建学习数学的新体系。问题解决是世界各国数学课程改革重要关注的焦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也强调问题解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从实践看来,问题解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始。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数学新读本首创“单元主题图”这一全新的课型,旨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单元主题图”把该单元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的现实生活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有联系的数学知识比较便于学习,而除

15、了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以外,还有通过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有联系的现实背景,也就是用已有的有联系的生活经验沟通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单元主题图试图构建学习内容的一种新体系。二、提问不是泛泛而提。“小朋友们,从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老师说完后学生陆续提问,然后老师时不时插话“还有其他问题吗”试图引导更多提问。等学生问题提完后,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问题予以讨论解决,这是日常课堂教学中所习惯使用的套路。然而,柳老师的课堂却把提问的脉络重新输理,有松有驰,有重有轻,有深有浅,提问不再泛泛而提,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层递进。先是自由观察再提问,再是有序观察再提问,

16、最后是针对学习重点再提问。提问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学生提问的能力一定比一次强。当然,对于低段学生的提问我们还是需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尽管有时他们的提问有些异想天开,或者有些荒唐可笑,更多的是稚真可爱,虽然有时也很可笑,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肯定他们提问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更有质量的数学问题。三、更多预设为了更好生成。面对一幅图,观察后提问,不同的学生角度不同一定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如何应对,如何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及时合理的反馈,是单元主题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更好的课堂教学反馈,柳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惟有更多的预设才能更好的生成,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会先提什么?如果先提什么那么怎么办?如果没有同学提出关于轻重的问题怎么办?如果有同学不提数学问题提一些其他的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在做充分的预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是更为尊重学生自主的课堂,但不是放任的自由生成的课堂,而总是指向教学目标的有机生成。这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尤其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