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化学实验强化训练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75822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化学实验强化训练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化学实验强化训练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化学实验强化训练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化学实验强化训练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化学实验强化训练优秀名师资料.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7 页 化学实验强化训练 1. 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Fe(SCN)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Cl 2通入Na 2CO 3溶液中 B. CO 2通入CaCl 2溶液中 C. NH 3通入AgNO 3溶液中 D. 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 3.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 的是 A .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 2 B .若溴水褪色,则说明SO 2具有还原性 C .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 2S 2O 3只做氧化剂 D .若品红溶液不褪色、Na 2SiO 3

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酸性强 4.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 + Ba 2 + Cl 一 Br 一 SO 32一 SO 42一 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B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C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D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导管末端要伸入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下 C.分液操作中,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测定溶液pH时,可用pH试纸蘸取少量待测液,并与标准比色卡

3、比较 6.下列实验方案不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8.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 正确的是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0.(14分)某研究小组探究SO 2和Fe(NO 3)3溶液的反应。 已知: 1.0 mol/L 的Fe(NO 3)3溶液的pH=1 请回答: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说明SO2具有性。 (4)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 观点2:SO2与Fe3+反应; 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

4、方程式是,证明该观点应进一步确认生 成的新物质,其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 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 a.0.1 mol/L 稀硝酸 b.1.5 mol/L Fe(NO3)2溶液 c.6.0 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11.(16分)某校两个班的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后分别探究足 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 一班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 试回答: (1)请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 _接d(用序号表示)。 (2)D、

5、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 (3)本实验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 (4)D中出现浑浊的离子方程式为_。 (5)某学生注意观察到:实验开始后,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 品红溶液褪色,D中出现浑浊;反应一段时间后,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 增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_。 二班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 (6) 分析出二班小组的设计意图是_。 (7) 装置B 中的药品是_。 (8) 能证明产生SO 2和H 2先后顺序的实验现象是_。 12.(13分)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S 2和少量FeS (假设其他杂质中不含Fe

6、、S 元素,且 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变化),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黄铁矿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将m 1 g 该黄铁矿石的样品放入如下图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的石英管中,从a 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1)甲、乙两装置的作用分别是_ _、_ _; 乙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_ _; (2)反应后乙瓶中的溶液需加足量H 2O 2溶液的目的是_ _。 (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反应后 乙瓶中

7、 的溶液 H 2O 2溶液 4FeS 2+11O 2 2Fe 2O 3+8SO 2 高温 4FeS + 7O 2 2Fe 2O 3+4SO 2 高温 (4)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 (6)某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滴定实验,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稀释液中Fe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Fe 2+) =_。 13.(14分) 为了探究氨的性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I .氨气的制取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II .氨气的溶解性 有同学模仿排

8、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方法,建议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你认为能否达到目的? (填“能”或“否”),理由 是 。 III .氨气的碱性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实验室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的碱性。氨气溶于水得到氨 水 , 用 离 子 方 程 式 表 示 氨 水 呈 碱 性 的 原 因 。 IV .氨气还原性 该小组用氨和CuO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探究氨的还原性,产物中得到一种红色固体和一种气体单质。 (1)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2)有同学认为:NH 3与CuO 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 2O 。已知Cu 2O 是一种 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 + 的稳定性比Cu 2

9、+ 差(Cu + Cu+Cu 2+)。请你帮助设 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 2O : H + 。 (3)在解决了问题(2)后,该小组又设计如下实验对Cu 2O 与CuO 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究: 取Cu(OH)2固体98g ,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为红色粉末A 。冷却后称量,质量为72g 。则A 的化学式为 。由 此 得 到 的 结 论 是 。 14. (15分)工业上,以钛铁矿为原料制备二氧化钛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 3),其中一部分铁元素在风化过程中会转化为+3价。 已知:TiOSO

10、 4遇水会水解。 (1)步骤中,用铁粉将Fe 3+转化为Fe 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步骤中,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是利用物质的 (填字母序号)。 a. 熔沸点差异 b. 溶解性差异 c. 氧化性、还原性差异 (3)步骤、中,均需用到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4)请结合化学用语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步骤中将TiO 2+转化为H 2TiO 3的原理: 。 (5)可以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液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2)反应生产硫酸锰 (MnSO 4,易溶于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 2-CaO 作电解质,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

11、,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 写出阳极所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 在制备金属钛前后,CaO 的总量不变,其原因是(请结 合化学用语解释) 。 15. (15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 2的性质。 已知:2NO 2 + 2NaOH= NaNO 3 + NaNO 2 + H 2O 任务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 2能否被NH 3还原(K 1、K 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 置略去)。 (1)E 装置中制取N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NO 2能够被NH 3还原,预期观察到C 装置中的现象是 。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 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

12、理的角度分 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NH 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 2还原;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任务2:探究NO 2能否与Na 2O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二者不反应; 假设2:NO 2能被Na 2O 2氧化; 假设3: 。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 、D 、E 装置, 将B 中的药品更换为Na 2O 2,另选F 装置(如右图所示),重 新组装,进行实验。 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 实验过程中,B 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

13、色物质为纯净物, 且无其他物质生成。推测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15分)Na 2O 2是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通过以下实验确定炭粉与Na 2O 2反应的产物。 【实验步骤】 I. 按下图所示装置(部分仪器未画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C E F II. 将0.6 g 炭粉与3.9 g Na 2O 2均匀混合,装入试管,在靠近试管口处放置一张湿润的 氯化钯试纸(湿润氯化钯试纸遇CO 变黑,可用于检验是否有CO 生成)。 III.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底部。 【实验现象】 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花,氯化钯试纸未变黑,石灰水未变浑浊。 请回答: (1)在图中方

14、框内绘出仪器装置简图,使仪器装置图完整。 (2)装置B 的作用是 。 (3)通过探究发现,装置A 中发生的反应为2Na 2O 2+C = Na 2CO 3+X ,X 的电子式 是 。 (4)CO 在潮湿环境中可将氯化钯还原为黑色粉末状的钯(Pd ),同时生成另外两种新 物质。已知反应过程中转移6.021023个电子时,生成53 g P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将装置A 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 (Na +)c (CO 32-)c (OH -)c (HCO 3-) b.c (Na +)c (

15、OH -)c (CO 32-)c (HCO 3-) c.c (Na +)=2c (CO 32-)+c (HCO 3-)+ c (H 2CO 3) d.c (H +)+c (Na +)=c (OH -)+2c (CO 32-)+c (HCO 3-) 若使所得溶液与100 mL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溶液pH=7,该盐酸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 。 17.(13分)某食用加碘盐是将KIO 3或KI 按一定比例加入食盐中配制而成的,其中还可能含有少量Fe 2+、Fe 3+。某兴趣小组欲探究该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含量。 已知: IO 3-、Fe 3+、I 2的氧化性依次递减; I 2+2Na 2S

16、2O 3 =2NaI+Na 2S 4O 6 请回答: 实验I:确定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编 号 用适量蒸馏水溶解食盐,并将所得溶液分成2 份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溶液加入KSCN后无明 显变化,加入氯水后变红 向第二份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足量KI 溶液变蓝 固体,最后加入淀粉溶液 (1)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经检验,实验中加入KI固体充分反应后,生成的含碘物质只有一种,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食盐中的碘元素存在于(填化学式)中。实验II:测定加碘盐中碘元素含量 【实验步骤】 配制100

17、 mL 0.002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取20.0 g加碘盐,置于锥形瓶中,加入100 mL蒸馏水,溶解。 向锥形瓶中加入2 mL 1 mol/L盐酸,再加入足量5% KI溶液,振荡,静置几分钟后,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用0.002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3次。 【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1 2 3 14.98 15.00 15.02 Na2S2O3溶液的体积 /mL (4)步骤中,配制100 mL 0.002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天平、烧 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5)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18、(6)已知:加碘盐中含碘元素的物质与所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根据 实验数据,可计算出每1 kg碘盐中含碘元素mg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8.(15分) (1)A为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含少量Ca2+、Mg2+)的装置。 电解一段时间后,B中出现浑浊现象,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此时电极a附近的现象为,因此工业上电解所用的食盐水需精制。 (2)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X,可应用于提取溴单质。现有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气体X的化学式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母液苦卤中含有较多的NaCl、KCl、MgCl2、MgSO4等物质。用沉淀法测定苦卤 中镁元素的含量(

19、g/L),实验过程中应测定的数据有。 电解200kg 质量分数为25%的饱和食盐水,当浓度下降到20%时,收集到氯气的 物质的量为(溶于溶液中的氯气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9.(15分)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仪器 (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 NO+NO2+2OH-=2NO2-+H2O 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 NO 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 A 、 C 、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 (3)在关闭

20、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 牙膏是由摩擦剂和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质组成。常用的摩擦剂主要有:CaCO3、Al(OH)3、SiO2nH2O、Ca3(PO4)2。资料显示:Ca3(PO4)2高温不分解;Ca3(PO4)2和CaHPO4不溶于水;Ca(H2PO4)2溶于水;Ca3(PO4)2 + 4H+ = 3Ca2+ + 2H2

21、PO4-。 (1)为测定某牙膏的酸碱性和摩擦剂的主要成分,甲同学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取一小段牙膏与一定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酸碱性的方法是 (填相应操作),读出其pH接近8; 若向所得不溶物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得到澄清溶液,有气体产生,则产生气体的离子 方程式是;若向所得不溶物中加入NaOH溶液,经测定,不溶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取中加稀盐酸后所得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观察到最终有沉淀生成,生成该沉 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根据上述实验,摩擦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2)乙同学用如下装置(已检验气密性,夹持装置略)通过测CO2的质量来计算牙膏不溶 物中CaCO3的含量。

22、滴加稀盐酸之前的部分操作: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再将盛有碱石灰 的干燥管连接在整套装置上。按此顺序进行操作的原因是; 用上述装置重复几次实验,所测样品中CaCO3的含量均偏高,若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没 有失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或; 设计实验不用其他任何试剂(仪器可任选),仅用牙膏不溶物样品测定摩擦剂中CaCO3 含量的方法是(不必填具体操作)。 21.(14分)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步骤: . 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 并打开活塞a,滴加盐酸。 . A中看到白色沉淀时, 关闭活塞a。 请回答:

23、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_ _。 (2)通过步骤得知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填字母)。 A.挥发性 B. 还原性 C. 氧化性 D. 酸性 (3)C装置的作用是_,X是_(写化学式)。 (4)为了验证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步骤中未写的操作和现象是_, 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5)碳、硅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_ _(从原 子结构角度加以解释)。 10.(14分) (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 . ,关.闭弹簧夹(1分) (3)BaSO4还原性 (4)观点1:SO2和Fe3+、酸性条件下NO3

24、-都反应(1分) SO2+2Fe3+Ba2+2H2O=BaSO4+2Fe2+4H+(可分两步写,各1分) 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铁氰化钾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则溶液中有Fe2+,观点2合理c 11.(16分) (1) 3(或4), 4(或3)接b, c接2, 1 (2)防倒吸 (3) C中品红溶液褪色 (4) Ca2+2OH-+SO2=CaSO3+H2O (5) Zn+H2SO4(稀)= ZnSO4+H2 (6) 验证产物中先产生水、SO2,后产生H2(其它合理答案) (7) 无水CuSO4(或无水硫酸铜) (8) C中品红褪色,D中酸性高锰酸钾不再褪色后,F

25、中有红色物质生成,G中无水硫 酸铜变蓝 12.(13分) (1)除去空气中的CO2,使乙装置中的溶液只吸收黄铁矿煅烧产生的SO2(1分) 吸收黄铁矿煅烧产生的SO2(1分) SO2+2OH-=SO32-+H2O(1分)2SO32-+O2=2SO42-(1分) (2)使SO32-完全氧化为SO42-(1分) (3) 2 1 32m 100% 233m (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4)偏大(2分) (5)250mL容量瓶(2分,没写规格得1分) (6)0.5mol/L (2分) 13.(14分) I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2H2O-2 II 否-1氨气极易溶

26、于水-1III NH3H2 O NH4+OH-2 IV(1)3CuO + 2NH 33Cu + N2 + 3H2O-2 (2)取少许样品,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呈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 之则没有 -2 (3)Cu 2O-2 高温下,CuO 比Cu 2O 的热稳定性差-2 14.(15分) (1)2Fe 3+ + Fe = 3Fe 2+ (2)b (3)过滤 (4)溶液中存在平衡:TiO 2+ + 2H 2O H 2TiO 3 + 2H +,当加入热水稀释、升温后, 平衡正向移动,生成H 2TiO 3。 (3分) (说明:写出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得1分,从稀释和升温角度正确分

27、析平衡移 动各得1分。) (5)MnO 2 + 2Fe 2+ + 4H + = Mn 2+ + 2Fe 3+ + 2H 2O (6) 2O 2- - 4e - = O 2(同时写出C + O 2 = CO 2不扣分) 或 C + 2O 2- - 4e - = CO 2 制备TiO 2时,在电解槽发生如下反应: 2CaO = 2Ca + O 2, 2Ca + TiO 2 = Ti + 2CaO , 由此可见,CaO 的量不变。(两个方程式各1分,不写“一定条件”不扣分) 或: 制备TiO 2时,在电解槽发生如下反应: 阴极:2Ca 2+ + 4e - = 2Ca 阳极:2O 2- - 4e -

28、= O 2 2Ca + TiO 2 = Ti + 2CaO , 由此可见,CaO 的量不变。(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各1分,不写“一定条件” 不扣分)。 15.(15分) (1)Cu + 4HNO 3 (浓) = Cu(NO 3)2 + 2NO 2+ 2H 2O (2)C 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5)NO 2能被Na 2O 2还原(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6) EDBDF 或EDBF 2NO 2 + Na 2O 2 = 2NaNO 3(3分,不配平扣1分) 16.(15分) (1)(3分) 一定条

29、件 一定条件 通电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 1分;导管及塞子 1分;PdCl 2试纸1分;错画或少画一项扣1分) (2)防止倒吸 (3) (4)PdCl 2 + CO + H 2O = Pd + CO 2 + 2HCl (5) NaOH 、Na 2CO 3(少写一种扣1分,多些、错写无分) b d (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无分,下同.) 1 mol/L (不写单位扣1分) 17.(13分) (1)碘盐中不含Fe 3+,含有Fe 2+ (各1分) (2)IO 3- + 5I - + 6H + = 3I 2 + 3H 2O (3)KIO 3 (4)100 mL 容量瓶 (不写100 mL 扣1分;不写

30、100 mL 容量瓶不给分,同时写出药 匙等其他合理仪器不扣分) (5)蓝色消失.,半分钟内不变色 (6)31.75(3分) 18.(15分,合理即给分) (1) Cl 2 + S 2- = 2Cl - + S (2分) 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出现浑浊 (2分) (4分) (2) Cl 2 (1分) Na + O 2 Na + SO2+Br2+2H2O=2HBr+H2SO4(2分) 苦卤样品的体积、Mg(OH)2沉淀的质量(2分) 97.7 mol(2分) 19.(15分) (1) E 、 D 、 B 3 分 (2)防止 .对A中反应气体产物检验不完全2分.可能生成的NO被完全氧化成NO2,造成

31、 (3)D.中.出现红棕色 .气体 2 分 冷凝使NO . 2 分 .2.完全液化 (4)4NO2 + O2 + 4NaOH = 4NaNO3 +2 H2O 2分 水蒸气存在,会与NO2反应产生NO,造成对NO来源于哪里的认识不清2分(5)2NaNO2 + H2SO4 = Na2SO4 + NO2+ NO+ H2O 2分 21.(共14分) (1)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滤液,滴在pH试纸上,经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后(2分) CaCO3 + 2H+ = Ca2+ + CO2+ H2O(2分) 2H2PO4-+ 3Ca2+ + 4OH-= Ca3(PO4)2 + 4H2O(2分) SiO2nH2O、A

32、l(OH)3(2分) (2) 避免碱石灰吸收装置中原有空气中的CO2(2分)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CO2或H2O(1分) NaHCO3溶液除HCl时产生了CO2(1分) 称量不溶物样品在高温下完全分解前后的质量(2分) 21.(14分)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1)CaCO3 + 2H+ = Ca2+ + CO2+ H2O 11.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2)A D dr 直线L和O相离.(3)除HCl气体、NaHCO3 dr 直线L和O相离.即;(4)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当D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 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cosNa2SiO3 + CO2 + H2O = H2SiO3(胶体)+ Na2CO3 (3)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三角形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即;(5)碳和硅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 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