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体会概要.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62796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体会概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体会概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体会概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体会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天怎样做教科研体会概要.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今天怎样做教科研有感黄美玲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冯卫东的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我感觉这是一本非 常好的书,对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这本书不仅有理论上的指导,更有许多真实的案例,为我指明了教学科研研究的方向,使我收益 非浅,深切体会到教科研能大力促进我们教师的成长。教科研曾经离我们很远,像多数人一样,提到教科研,我就想到论文,就想到搜肠刮肚,就想到万般艰难,就感到头 大,就觉着沉重,就认为教科研是其他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多大关系。在这本书里,冯 老师深入简出地道出了教师做教科研的方法。读了 ,我有以下两方面的深切感受。、教师应该爱上写作全国著名学者、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

2、写作会提升阅读的品质,写作会使你 更 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写作会帮你梳理思绪,写作会帮你深化认识,写作会提升你生 活的品质。我开始尝试着把平日教学中有价值的点滴感悟写下来,例如学生的一次 精彩发言,一节班会课,或与学生的一些心灵交流,这些点滴我流水 帐式地写成札 记,开始仅有事件的简单陈述,坚持下去,后来发现只要你是用心 在与学生交流,在 内心真诚的召唤下,记录时文字自然而然就会流泻于你的笔端。那些琐碎又有价值的问题不再烟消云散,那些不易琢磨、无法把握的东西,通过 笔耕”后逐渐变得清 晰起来。我体会到原来写不出好的东西,除了文笔弱之外,更主要的是缺乏日常的 练笔。正如冯卫东老师写的:在其他条件

3、大致相同的情 况下,写与不写教育随笔,个 人的教育境界一定会有较大的差异。”是的,我们只有养成经常写教育随笔,有感而 发地写一写教学反思,这样才能慢慢地积累我 们写作的素材。通过写随笔,我们才 能赋予有关教育事件以意义,这些意义会在 随笔的夹叙夹议中体现出来,日积月累 的沉淀之后,再加以适当的剪裁、 整合与建构就能成为我们手上不错的论文题材。 因为书中告诉我们: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漫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和路径。 教师写教育随笔,可以炼眼一一锤炼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炼笔一一锤炼表达思想的 能力,可以炼意一一锤炼与提 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等。二、老师应成为课题研究者课题专家所言

4、:课题能使每位真正的践行者在隐性中成长,课题会使我们成为 半个专家”能给我们指出一条专业成长的路,只有在亲身实践中,经历了挫折,才能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规划课题选题与实施部分内容的学习我恍然大悟,原来看似遥不可及的 课题”它就在我们身边。作者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深情的文 字:微 型课题是方寸之内可以驰骋的篆刻,是尺锦犹见 上河图的苏绣,是碧水倒映蔚蓝天 的清溪,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 一句无意有心的闲谈,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都可 以牵出一个韵味无穷的微型课题。”对于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搞教科研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冯老 师在书中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把

5、 问题”当作 课题”。教育教 学实践中有了问题不可怕,要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再用课题来解决问题,这有利于 教师从根子上认识和解决问题。(二把 教学”当作 研究”。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 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 两张皮”。在教 学活动要不断地探究、 修改与完善, 不做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教师应自觉学习 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地进行创 造性探索活动。(三选题要做到 三本”。首先是实本。即要从学校以及个人的实际 出发,以实为本,要弄清我现在 在哪里。其次是需本。从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发,以需 为本,要弄清我要到哪里去。 再次是能本。要从自身的能力出发,要弄清我能到哪里 去。关于课题的选题,冯

6、老师觉得可以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思考、选择、确定。一是教科研及其管理类课题,二是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类课题,三是教育或学校管理类课 题,四是德育与心育类课题,五是课堂与教学类课题,六是课外教育指导类课题。选 题确定之后,需要进行文献资料研究,学习与课题有关的 问题域”的文献资料,让自 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特别强调:搞科研一定要开展行动研究,即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 研究中积累经验,这是研究者生成和提升自我教育智慧的逻辑起点。书中还阐述了教师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及成功规律归纳、微型课题应该如何开展、微课堂研究等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工作的很多内容。本书没有理论研究类书籍 的枯燥乏味,丰富、典型的实践案例中流露出作者热爱教育的温暖情怀,让人内心 熨贴的同时萌发出做教科研的冲动,想到这本书的来历,也就体会到了江油市 教研 室对全市教师的希冀。 明白了赠书者的深意,对我来说,坚持把教育随笔写下去,阅读更多的教科研书籍,从中筛选、消化、转换那些好的理论、方法,在行 动中研究,努力找到真正属于并适合自己的教科研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