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头战象 1教学反思 鲁教版 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82344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头战象 1教学反思 鲁教版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头战象 1教学反思 鲁教版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头战象 1教学反思 鲁教版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头战象 1教学反思 鲁教版 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一、读课题,定基调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

2、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二、做到长文短教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

3、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4、,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四、抓“空白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反复诵读课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