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83602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精要学案 旧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知识点精要第三章【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 是地球上人地关系最为密切的人类家园。浩瀚的海洋,被誉为 的摇篮、 的宝库。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地依赖 。2、地壳是 组成的,岩石是 组成的。 3、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 多种。含量最多的前8种元素依次是 、 、 、 、 、 、 、 。4、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叫 。 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5、一些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利用要求,就叫 。矿产的富集地段叫 。矿产是人类 资料和 资料的重要来源。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和 。如:大理

2、岩主要由 集合而成,花岗岩是由 、 和 组成的。6、含矿产的 就是矿石,矿石的优劣常用 来表示。7、关于岩石,认真看下表。8、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认真看右下图。【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 。2、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 作用和 作用。内 力 作 用外 力 作 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表现形式 、 、 、 、 、 、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坳陷,形成 或 把高山 ,把盆地 3、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但按其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 运动和

3、运动。二者是相伴发生的,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以 运动为主, 运动为辅。 4、 学说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 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板块处于不断 之中。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板块的交界地带多 、 ,地热资源丰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A.板块与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 、 ,这里是 边界。B.大陆板块

4、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这里是 边界。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屿、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这里是 边界。5、喜马拉雅山是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是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6、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 。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可分 和 两大类。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的影响岩层形态地 形成 因背斜岩层 山岩层 而形成山 谷顶部受 力,易被而成谷向斜岩层 谷岩层 而形成谷山槽部受 ,不易被 而成山7、当岩层受到地壳

5、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 和 。8、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岩体就会破裂。岩层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的 、 ,这叫做断层。9、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 、我国华山北坡大断崖等。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 山、 山、 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 平原、 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 、 。10、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6、。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 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 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处,“隧道”可能就会变成“水道”了。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 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11、外力作用的形式有 、 、 、 和 。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 。球状风化物以柱状节理发育的 岩地区最为典型。12、 、 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黄质地 ,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 , 侵蚀严重,造成前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 ;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则形成 和 。 13、风蚀地貌有 、 、

7、、 ;风积地貌有 和 。 和 是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我国的黄土高原就其形成来说,属于 地貌。流动沙丘的迎风坡较 (陡、缓)。【3.3海水温度和盐度】1、地球上水的主体是 水,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 。 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因为 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而海洋占地球表面的 ,因此可以说, 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2、海岸是 和 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区。表现: 运动是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引起海岸线变迁。入海河流携带的 在河口附近沉积,形成 和 。全球 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3、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 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 所消耗

8、的热量。一年中,整个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 的。(理解教材69页图3.23)4、海水温度变化规律:纬度变化:不同纬度海区水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季节变化:同一海区水温, 季高, 季低。洋流影响:同纬度海区水温, 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 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深度变化: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 。由于海水导热率很低, 米以下海水随深度变化不大。(理解教材69页图3.24)5、由于海水热容比空气大 多倍,因此,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 的作用。6、海水盐度。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 和 。人们用 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 。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有:不同纬度海水

9、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量和 量的对比关系。 量大于 量的海区盐度高, 量小于 量的海区盐度低;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主要受 的影响。有河川径流注入的海区,其盐度比同纬度海区 ,反之则 。同纬度海区洋流性质不同,盐度高低也不同。 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 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7、盐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 海区向两侧的高纬、低纬 。原因:赤道地区盐度较低,是因为赤道地区 量大于 量;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原因是 量大于 量。南纬40以南地区的盐度比同纬度的北半球 。因为此纬度地带北半球 面积比南半球大。(理解教材70页图3.25)8、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位于 ,盐度达 ,因为此海区位于 ,从陆地上流入

10、的 少, 又强烈。 是世界海洋盐度最低的海区,盐度不超过 。因为该海区有陆上河流汇入大量, 又小。 【3.4海水运动】1、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 、 、 三种。 是常见的一种波浪。 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潮汐是海水在 和 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最主要的是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 ,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 。当日月地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 潮,当日月地三者在成一直角时形成 潮。钱塘潮形成的地形条件是 形的海湾,口大内小;形成的气候条件是夏秋季节 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 。2、 和 ,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11、洋流的成因类型分为 、 、 三种。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的洋流叫 ;如南北半球低纬盛行的 风和中纬度盛行的 风所形成的横穿大洋的洋流。各海域因海水的 、 不同,导致海水 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 。如地中海与大西洋比,地中海盐度 ,密度 ,水面 ,表层海水是由经 海峡流入 ,底层海水由经 海峡底层流入 。由 和 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 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出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 。 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秘鲁附近海区盛行的补偿流。3、洋流按性质分为 、 。秘鲁寒流的性质是 流。4、观察洋流分布模式图: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从低纬流向高

12、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叫做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 、 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宜于 ;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叫做 。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 、 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 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成为渔场,如加拿大纽芬兰渔场位于 流和 流的交汇处,日本北海道渔场位于 流和 流的交汇处。(注意:秘鲁渔场的成因与它们不同,是得益于秘鲁附近海区盛行的 流)。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 速度,另一方面使污染范围 。【3.5陆地水与水循环】1、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叫 。

13、2、陆地水按空间分布不同分为 水和 水,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 。3、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 水和 水。潜水是埋藏在地下第 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自由水面;承压水是埋藏在上下 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自由水面。4、 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储水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水量的 ,它们主要分布在 地区和 地区,目前利用的少。5、根据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人们把水资源分为 水资源和 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 地下水)的循环周期 ,更新 ,一旦开发利用,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更新 ,周期 ,因而 水资源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6、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水、 水以及

14、 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 。7、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是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 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 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 变化和 变化。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受 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 变化有关,如塔里木河。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注意“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我国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是 )。湖泊对河流径流起 作用,在洪水期 部分洪水, 、 河川洪峰,如水库的功能。8、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循环系统循 环 过 程 和 环 节 海陆间循环海洋 陆地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洋海上内循环海洋蒸发海洋 内陆循环内陆植物 和湖面 内陆降水9、水循

15、环的意义:联系四大圈层( 、 、 、 )。维护全球水的 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 。(最重要的循环方式是 循环)实现四大圈层之间的 迁移和 交换。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水资源是 的。要合理利用、节约利用,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是 的。【3.6生物】1、生物是 的产物,同时它作为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构成了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部分 圈。2、 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 、 和 条件。3、 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密林的上层; 植物分布在背阳、阴蔽的地方或密林的底层。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的作用:充分利用 ,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

16、效果。4、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它能产生某些 现象,与其生长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指示 。如华北民间的谚语“枣发芽,种棉花”,旗形树冠指示 。干旱地区常借助植物寻找 。植物对环境 具有指示作用。如矮牵牛能指示大气中 污染。因此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 。5、莲生长在 环境中,骆驼刺生长在 。6、生物既生物是地理环境的 ,又是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其简单化学反应式为: 。7、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两个转变。光能转变成 能,无机物转变成 。三个改造。A.改造大气圈。大气中的氧来源与 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B.

17、改造水圈 。C.改造岩石圈。8、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的 和 联系起来。9、经城市绿地净化的新鲜空气流向建筑区,使建筑区的气温 ,湿度 ,从而改善了局部 。10、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如果人为破坏植被,就会引起 失调, 恶化。 在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三北”防护林起何作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又起何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在牧区和平原地区林带起何作用?(保护农

18、田和牧场) 城郊防护林起什么作用?(净化流向城区空气,降低城区气温,增大城区湿度)城区花园绿地起什么作用?(调节城区局部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减轻污染。另外,还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声)【3.7土壤】1、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叫 。土壤处于 圈、 圈、 圈和 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 界和 界的中心环节。2、具有 、能够生长 ,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能同时并不断地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 、 、 和 的能力。3、土壤是由 、 、 和 四种物质组成的。它们之中既有无机物,又有有机物,并且固、液、气三相俱

19、全。 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如钾、磷、钙、镁,在理想土壤成分中占 ; 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理想土壤成分中占 ;水分和空气在理想土壤成分中占 ,其组成比例常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 ,影响植物生长;如果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则会造成 和 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4、土壤的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 、 、 、 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各种需求。性状良好的土壤,既能 ,又能 ,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5、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土壤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 ,没有土壤也就基本上

20、没有农业。在合理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的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而损耗,反而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所以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 资源。土地资源利用不当,会引起土壤肥力 。6、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土壤的形成经历了三个过程: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 ,释放矿物养分(钾、磷、钙、镁等)。低等生物着生过程(标志成土过程的开始):形成 土壤,积累有机养分,土壤颗粒发生团聚。高等生物着生过程:形成 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7、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表现在:一是 的积累过程;二是 的富集过程。另外,人类活动也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如我国北方的 土,南方的 土。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反之,则会

21、引起土壤退化。【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地球表面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 循环、 循环、 循环和 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总是作为整体的 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及相应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温带荒漠带的显著特征。)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的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

22、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3、就全球或某一地区来说,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就不同地区相比较而言,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明显的 。4、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处所的 位置和 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各自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 。5、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规律分 异 规 律定 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以 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

23、向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与经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以 为基础中纬度地区最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的垂直变化低纬海拔较高的山最明显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 分异规律。(如,因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洲南端大陆东侧,因受安第斯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沙漠中的绿洲等)6、地理环境的 是相对的, 是绝对的。7、我国境内自然带分布所体现出的规律: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向属纬度地带性;我国北方地区东西向属经度地带性;西南横断山区垂直向属垂直地带性。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