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795194 上传时间:2022-02-20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12德清湖州领雁工程.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州市小学科学领雁工程,2008年12月8日地点:德清,各位老师上午好! 章鼎儿rd_,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活动:有效?无效?负效?实际教学活动中是存在着无效、负效的活动有效教学活动:低效?高效?所以,有效性问题的实质是提高效率 提高科学课教学活动效率,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效率=产出/投入科学课的产出是什么?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课的投入是什么? 时间、精力、财力、物力 显然,当前的研究重点需要放在产出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概念 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提高效率的第一要项是什么? 课堂教学活动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指向的是知识性

2、的活动结论? 教学目标指向的科学素养提高?活动的价值意义、价值取向问题,活动价值意义涉及的研究,我们赋予教学活动的价值意义是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 活动设计 学生 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只是科学素养的研究认识,还有同样重要的学生的研究认识,课堂效率、活动效率研究,既需要教学方法层面,活动形式层面的研究探索更需要深入到教学目标层面与学习主体发展层面的研究探索,以一些教学实例的方式,从课前的准备工作开始我们一起来分析、探索如何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走向科学素养的发展目标如何在学习主体研究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设计,备课效率策略,科学课的准备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效率的策略 平

3、时,我们是怎样备课的?,第一类备课,以教科书为标准,围绕着教科书进行的备课通常情况下,如果具备教科书设定的活动材料等条件,多数的老师是这样备课与上课的.应该是一种常态的备课,第一类备课的重点,研究与把握教材的活动内容与目标研究学生在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老师实施指导的方法,第二类备课,因为某些因素需要对教科书的内容、目标进行处理的课的准备。例如教科书设定的活动材料无法满足的课因为诸多的原因,这类课有着一定比例这是一类向着两极发展的课,第二类备课的重点,在研究、把握教材的活动内容目标上,准备、设计新的活动,确定新活动的内容与目标研究学生在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

4、老师实施指导的方法,这两类课,第一类课: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第二类课:以活动材料为中心的课 或以( )为中心的课,第三类备课,建立在学习主体发展基础上的,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的课的准备以学习主体为中心的课就效率的角度说,这是最优化的备课策略,老师,教科书,实验室,学生,材料,教科书,老师,实验室,学生,材料,老师,材料,实验室,学生,教科书,老师,学生,实验室,教科书,材料,教科书,这样的课是怎样的?,教科书的内容与目标是一个供参考的计划所以老师有可能有许多版本的教科书在这样的基础上,为自己的学生制定学年的、学期的、单元的教学计划直到为学生确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未来的科学老师将是这样的实际上,

5、今天也是这样要求的不是每节课都要写教学计划、写教学目标吗?,这样的课是怎样的?,磁铁的磁性回忆一下教科书的活动内容与目标我们可以这样上,因为教科书是这样的我们还可以那样上因为我们的课程在向着那个方向发展,这样的课是怎样的?,活动内容:认识磁铁的磁性和磁极活动形式: 学生 磁铁 教学目标:学生能在观察磁铁的过程中,及与小组同学、其他小组的交流、讨论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和磁极 请思考这样的课的意义,关于磁铁的磁性,请老师们设想一下:我们的学生在上过磁铁课后,会怎样表述磁铁的磁性请老师们自己表述一下你所观察到的磁铁的磁性我们的科学课不要说科学探究活动,就连“观察”活动还处于较低水平,我们怎能不思考改

6、革呢?,老师面临的问题,学生面对一块磁铁及一堆回形针或其他铁制品时会怎样? 玩玩没兴趣了,不玩了 玩有所发现,开始某种探究 (效 率 不 那 么 高)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认识磁铁的磁性、磁极,提高活动的效率呢?,上了一节“磁铁”,两年前在崇文上的磁铁课 就属于: 玩有所发现,开始某种探究 (效 率 不 那 么 高)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认识磁铁的磁性、磁极,提高活动的效率呢?,后来怎么上了,出示条形磁铁任务:研究条形磁铁的磁性投影:假设的条形磁铁磁性分布示意图能看懂吗?每人一块条形磁铁,一张条形磁铁六面图小组一堆回形针要求每人自己完成条形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并画出“条形磁铁磁

7、性强弱分布示意图”,后半节课,让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观察成果,介绍自己的示意图,把示意图贴在黑板上全班评析、讨论、整理观察结果,讨论整理中形成的共识,条形磁铁的磁性不是均匀分布的;在四个面上,磁性由两端很强,向着中间慢慢变弱,直到中间变得几乎没有磁性;两端两个面的磁性很强,而且这两个面的磁性强弱分布比较均匀;问题:知道磁铁的磁极吗?知道磁极的意思吗?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吗?知道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吗?,我们的备课过程需要重视什么了,研究一个活动,研究活动的意义(价值)研究学生的自主活动,研究学生自主活动中的问题,与他们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研究老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方法 已经到了迫切需要研究的时

8、候了 已经到了需要一批人重视、参与的时候了,是什么阻碍我们的研究?,对学习主体的认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自始至终还没有被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所以,我特别提出一种类型的备课: 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科学课的备课,昼夜变化现象告诉我们什么,一个案例上世纪80年代的自然课学生都知道:地球自转!学生都知道了的课怎么上?,一支笔的活动铺垫,视野 运动物体,一组问题的思考:,甲从我的左边进入视野,过了一会儿到了视野的右边,在视野右边消失了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甲从我的左边进入视野,接着到了视野的右边,在视野右边消失了;过了一会儿,甲又从我的左边进入视野,到了视野的

9、右边,在视野右边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请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想象一下,验证一下,确实如此“甲”和“我”的四种运动,都可以让“我”看到的所陈述的这种现象相对运动现象与推测现象与事实 教给?说教?观察与事实 思考、体验、经历、认识,主要问题出现了,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第二天早晨,太阳又对天天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我们可以作怎样的解释?没有学生轻易下结论了几乎每个学生都作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推测有许多,事实只一个,地球自转太阳绕地球转地球自转与太阳绕地球转,转动方向相反地球自转与太阳绕地球转,转动方向相同,转速不同还有吗?实际事实呢学生一致认为“自转”! 与一开始说自转已

10、有质的不同了,课还没完,判断、确认的依据是什么?明明看到太阳在绕着转,你们根据什么说地球自转引起的?课进入第二阶段 原先设想分二组辩论的,结果,没人支持地心说,成为老师扮演地心说代表人物与全班学生的辩论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研究学生基础上设计的课的案例不是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当年还没有提科学探究活动不过已经有“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影响了,从学生参与的活动的意义看,是有价值的:不只是知道地球自转、认识地球自转还有空间运动的认识还有相对运动的认识还有观察、联系、解释、假设、求证与自始至终的积极的思维参与,实际上,当时我正在思考,像这样的课,学生已经知道的是什么他们已经没有问题了吗?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

11、?学生需要的怎样的帮助与指导呢?,探究活动设计的基础,研究学生将参与的活动,研究活动的价值意义研究学生的自主活动,研究学生自主活动中的问题,研究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研究老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方法 研究科学探究活动 研究学习主体,研究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发现教材(教科书和材料)活动的意义发掘教材(教科书和材料)活动的意义赋予教学活动新的更具价值的意义赋予活动以科学探究的意义当前,科学课的一大任务:推进科学教学活动的改革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研究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备课的策略活动设计的策略教学实施的策略 课的评价 活动价值意义学生参与活动是一节课的首要观察指标,研究学生的自主活动

12、,自主活动的研究有两层意义一是参与层面上的意义自主参与非自主参与是两种不同质的参与二是活动层面上的意义自主参与的活动有可能是探究活动非自主参与的活动不可能是探究活动,例:材料单元的硬度比较活动,教科书(略)主要活动材料:每小组有一个硬度比较实验盒盒里有铜、铁、铝、木、纸、塑料圆片还有铜、铁、铝、塑料短棒我们怎样设计一节课的活动?我们会怎样设计活动?20分钟,图片,请简要介绍一下活动设计,请2-3位老师,硬度比较实验盒的活动,铜、铁、铝、木、纸、塑料片和铜、铁、铝短棒小组活动目标设计: 1、以自己设计的比较活动比较6种材料的硬度,并按硬度序列排列6种材料。 2、发现2种以上的比较这些材料硬度的方

13、法,并对自己小组发现的方法进行评价。 3、在小组交流基础上,整理出材料硬度比较更合理的方法。,课怎么上?,有两块木头,它们的硬度是否一样?谁有办法比较? 今天的活动就是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每个组,将有6种材料:介绍实验盒里的材料(个圆片,根小棒),上课两分钟后,小组活动的任务如下: 1、以自己设计的比较活动比较6种材料的硬度,并按硬度序列排列6种材料。 2、发现2种以上的比较这些材料硬度的方法,并对自己小组发现的方法进行评价。有问题吗?没有的话。请各小组领取材料。活动开始。时间15-17分钟。,上课3分钟后,主要活动开始,小组活动开始。时间15-17分钟。(大概上课分钟后)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

14、研究结果。(12分钟)(还有分钟)现在,请大家整理全班的研究: 1、排序 2、方法 3、最欣赏的方法 (最后,读一份关于硬度的资料),用分钟设计的活动,像硬度比较实验盒这样的材料,是为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课设计的。,设计的方法,确定设计成自主活动为自主活动设计一个可以达成的有足够价值的目标目标高于教科书目标,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主体参与的活动主动参与的活动多感官参与的活动思维参与的活动具有学生实际经历意义的活动具有主体科学素养发展意义的活动有几个连续活动侧面组成的活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有可能向不同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同一方向发展的活动有一个起始目标引导,由新的发现、新的问题持续

15、发展的活动。开始于一个问题的探究,结束于更多问题提出的活动学生自己发现一些问题,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的活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是怎样的?,可以不断深究,不断延续,没完没了的活动可以分阶段整理小结,并在其中的任一阶段总结、结束的活动个人、小组、全班学生参与的活动教师设计、指导、调控下的活动 等等,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怎么实施,打个比方:像一架大飞机要着陆,得提供跑道,得提供机场科学探究活动要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地生根 需要提供一定的 时间 需要提供一定的 空间,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 活动的时间 思维的时间给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 活动的空间 思维的空间,教学实施中的普遍问题,活动前的指

16、导的问题主要活动实施的问题活动后的交流、整理、归纳的问题,活动前指导用了许多时间,反映出普遍重视活动指导 但是,重过头了。 活动指导比活动本身都重要了! 这个指导是什么指导?! 这个活动是什么活动?!,对“指导”的认识出了问题,公平实验也好,变量控制也好,包括其他的许多认识、许多方法,学生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完成认识的,还是通过它们经历的探究活动完成的?如果“指导”承担着主要任务,那还要活动做什么用?证实、强化、巩固吗?这不就是另一级别的“科学课”了吗?,指导不是解决所有问题,老师的活动前指导,不要妄图解决所有问题首先得明白: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同时要知道:如果你帮助解决了学生活动中的所有问题,

17、也就意味着你改变了活动的性质和价值这样的活动不再是科学探究活动。,两种不同的谈话问答式指导,谈话法问答式的指导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思维参与、思维活跃的。前提是以学习主体为中心的谈话问答。但当前更多的所谓的指导性问答与谈话,是教师中心的。老师朝着只有自己知道的方向绕,学生边回答着一些简单的问题,边揣摩着老师的意图,连自我都丢失了,无从谈起有效的思维参与。,难度很大的最易出问题的,前者的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后者的问题很多 司空见惯的大块大块的谈话、问答过程,其实是一节课最会出问题的地方话多必失!准备与实施20分钟的谈话指导,远比准备、设计与实施20分钟活动困难得多。,指导的第二个问题:效率不高,化那

18、么多时间指导指导效率低!化那么多时间指导,还没指导好。指导效率低得很!,指导效率不高的问题,指导没有计划重复、反复“指导”指导没有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西瓜绿豆,事无巨细。指导没有目标,已知层面,指导无效指导缺少方法,不得法。混乱。矛盾。指导形式主义,走过场。,指导要有计划,指导要有计划,首先指的是: 这节课的实施的指导是单元、册、学年,直至整个小学阶段计划的一部分。 哪怕是出去上一节课,也要设想一个这样的计划。 尽管种种类似公平实验这样的指导计划,本来不是教师的责任。,指导要有计划,作为独立的一节课,也是要计划的 解决反复唠叨的问题 解决无目的重复的问题 解决流于形式的问题 解决前后矛盾的问

19、题 预防出现重要的指导疏漏的问题,指导要有研究,指导学生要研究学生指导活动要研究活动 适合学生发展需求 适合学生活动需求 解决指导重点的问题 提高指导效率,关于指导的方法问题,目标分步推进方法(课、单元、册、学年)时间分段指导方法对象分级指导方法手段多媒体应用方法实施者更多参与者指导方法,关于活动指导实施的小结,当前的活动指导问题很多,严重影响科学课的发展。提请大家重视,实施改革。因为探究活动的需要,必须控制指导的时间。建议控制在10分钟以内。提高自己对指导的认识,在研究学生、研究活动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活动指导的方法。提高活动指导的效率。,关于活动后的交流、整理,多数的科学课会是这样三部份组成

20、:活动前指导主要活动活动后整理重要性排列 (主次、主从地位) 首先是主要活动与活动后整理 然后是活动前指导,忽略活动后的交流、整理,是当前科学课的另一个薄弱环节从对探究活动的影响来说,改革活动指导迫切性更强烈但从重要性的角度说,改革、加强活动后的交流、整理更值得引起大家重视。,再来看看时间分配,活动前26活动6活动后8(12)活动前28活动8活动后4( 6) 活动前36活动8活动后0( 2) 还没把活动后的“活动”真当作一回事,活动后是场重头戏,科学探究是全班的协作活动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十分重要你要买一套130万的房子,尽管你获得了许多信息你发现居然还有几十人、分成11个组在用种种科学的方法搜集

21、信息,而且进入信息交流阶段,你会竖起耳朵吧?,我们没把交流当作一回事,没把交流当作一回事实际上正是没把刚才的探究真当一回事实际上是我们老师没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当作一回事,在交流整理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比对对信息进行甄别对信息进行整理对信息进行处理对信息进行加工 整个过程是个思维参与的过程 是科学探究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整理基础上形成共识,通常我们听到的是“结论”下结论还早着特别在阶段性的交流整理时即使在探究活动结束时,也不要妄断结论。使用“共识”这个词,共同的认识。大家一致的认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绕的圈数有关,多的磁性强,少的磁性弱是个阶段性的认识是刚才的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后的一种表述。它是符合这节课的活动事实的。但它不是“结论”,电磁铁和小车,与绕的圈数有关,多的磁性强,少的磁性弱形成的速度与垫片的多少有关。多的快,少的慢。都是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后的表述。都是符合课的活动事实的。如果说结论,就不一样了。,学生的共识与老师的结论,课要结束在学生的共识上真正的共识有一个形成过程、形成氛围的共识而不是老师的结论不是老师结论式的共识。 这是需要时间的。,多数三部份组成科学课,尝试进行这样的探索:活动前指导主要活动活动后整理 1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以下 左右 以上,建议大家试试,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