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868647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 “性恶论 ”和“性善论 ”分别是由 ()提出的。A. 孟子和荀子B.孔子和孟子 C.董仲舒和墨子D.荀子和孟子2.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 ”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 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 D.因材施教3.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 人格感化B.环境陶冶C.艺术陶冶D.座右铭4. 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

2、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A. 教育终身化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5.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我们把它叫作( ) 。A. 青春期B.关键期C.生长期D.心理断乳期6. 办学宗旨、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等属于 ( )。A. 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制度文化C.校园精神文化D.学生文化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 )相隔离。A. 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8. 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A.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的特点B.小学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发展过程C.学生的思想品德是

3、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D.道德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9. 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 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A. 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10. 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是()。A. 直接导入B.直观导入C.情境导入D.复习导入11.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A.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B.了解和研究学生C.树立良好的集体舆论D.做好班级工作计划12

4、.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理论,和该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A.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 认知结构学习论C.试误说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3.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14. 教师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现在的表现去判断他的过去和将来,要查看学生的 成长档案,和学生之前的班主任进行沟通。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A. 延续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15.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 知识的传授

5、B. 发展学生的能力C.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6.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A. 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实践性17.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 )的理论。A. 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隐性课程18.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A. 环境B.遗传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19. 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 ”,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这一观点支持

6、了教育的()。A. 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心理起源说20. 某学生既想参加英语脱口秀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别人嘲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 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 【答案】 D。解析:荀子提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化性而起伪 ”,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 ”观点。孟子提出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一种典型的 “性善论 ”观点。2. 【答案】 D。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

7、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发展。3. 【答案】 D。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座右铭属于道德修养法。4. 【答案】 D。解析: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

8、多元化等。5. 【答案】 B。解析: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6. 【答案】 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7. 【答案】 D。解析:这句话是说劳心者作为统治阶级,无需从事生产劳动, 而劳力者作为被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供养统治阶级。这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观点

9、。8. 【答案】 B。解析: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小学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而非简单理解为品德发展过程。9. 【答案】 B。解析: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题干中有些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都是缺乏意志品质的表现,故本题选B。10.【答案】 A。解析:直接导入是指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

10、要求的导人方法。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11. 【答案】 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组织和形成班集体。12. 【答案】 C。解析:完形 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 错误理论之间的明显对立在于顿悟和试误。13. 【答案】 A。解析: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共同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故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14. 【答案】 A。解析: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过去、现在,这体现教师劳动是没有什么时间限制的,所以是时间上的延续性,所以选 A。15. 【答案】 B。解析:这句话出自老子 ,表达的意思

11、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16. 【答案】 C。解析: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于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开展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17. 【答案】 B。解析: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它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18. 【答案】 C。解析:原文出自于荀子 劝学。大意为:干国、越国,夷族和貊族的孩子,生下来时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然而,他们长大后习俗却不同, 这是因为后天的教化使他们这样的。故体现了后天教育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19. 【答案】 B。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学习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印刻 ”的概念恰恰体现了动物这一本能。20. 【答案】 C。解析:对于英语脱口秀,既想参加,又有不想参加的方面, 对于一个目标,有想要的,有想躲避的,所以是趋避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