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l灵动课堂”课堂模式.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910652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导学l灵动课堂”课堂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问题导学l灵动课堂”课堂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导学l灵动课堂”课堂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导学l灵动课堂”课堂模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问题导学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问题导学 灵动课堂”的主要内涵 “问题导学 灵动课堂”是指以问题来引导、指导学生探究知识,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技能 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在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引导,在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中,促成学生思维成长的灵动课 堂。在此过程中,教随学定,教是灵动的,学随思定,学是灵动的。是灵活、灵动、灵性的智慧课堂,是 动脑、动口、动手、动情、动能的互动课堂。就全校而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根本的,形式 上并不追求简单的统一模式,各年级、各学科依学校基本模式

2、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和教学内容。 二、“问题导学 灵动课堂”的理论依据 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体验,既是一种活动,又是活动的结果。作为 一种活动, 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作为活动的结果, 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 识和情感。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2.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角色从传统的模式中 解脱出来, 由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它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有利于终身 学习。 3. 生本教育与生本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

3、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 生本教育主张: 教育应实现由 “师 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学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学,实 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4. 教育心理学理论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 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只有学生 能问、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了解 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才能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教育也才能 最

4、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 三、“问题导学 灵动课堂”课堂模式的操作要领 1. 预设问题 引导预学 预设问题的载体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 的知识构建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结构包括:课标导读、问题导思、例题导练三大块,其中问题导 思包括预设问题、生成问题。问题获取需要备课组合作解决。学生预学时间各学科不同,时间充裕的可 用自习时间充分预学,时间不充裕的学科约用课堂 10 分钟左右。 关键内容是问题设计。 “问题”主要是指当前状态下没有现成答案,或没有完全确定的解决方法, 有探究价值,有解决的可能。 要注意的是( 1)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探究性、启发

5、性。要避免问题设置过于简单直白,在教材上 即能找到现成答案; ( 2)问题设置要形成“问题串” ,问题之间有显性或隐性的勾联; ( 3)问题设置不 能脱离重难点;( 4)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要根据班级学生层次、 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层次显示问题梯度, 预设要注意量上的递进和质上的逐步提升。既要考虑基础性问题,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 也要考虑探究性、发展性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还要考虑与学生前后知识经验相关联,与学 生心理发展特征相关联。 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问题化,既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有助于解决一部分学生“陪读”的问 题,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 生成问题 深化思

6、考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据此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即疑难点、 拓展点, 此时的重点不 是教师备课时自己以为困难的地方, 而是大部分学生预学时觉得困难的地方, 实现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 学生,变为教师带着2 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来自于学生的问题,除学生在学案中问题生成部分直接提出的外,教师还应善于从以下渠道发现、 收集、 概括问题, 例如:由自主学习中的困难、 成果提炼出的问题; 学生小组展示中暴露或生成的问题,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等等。 要注意的是( 1)生成问题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 ( 2)生成问题的质量体现学生思维深度,对教师 素质水平要求极

7、高。 3. 探究问题 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是用不同的方式建构知识的学生之间有差异,这 种差异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可能和心理基础。 从这个角度讲, 合作与交流是人的一种本能的需要, 差异即资源,差异即财富。适宜合作学习的任务具有以下特征:能激发探究欲望,有探究价值,有解决 可能,有合作必要。合作学习的方式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 步骤( 1)展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包括对导学案中预设问题的解答、小组合作的成果、预习或 课堂探究中生成的新问题。有条件的学科可事先收集、归类,以使展示更有代表性,解决问题更有针对 性。习题讲评课要注意归类总结和归因分析。要注意的是不

8、能全部展示正确的解答,展示错误更重要, 正是通过展错后的纠错,才能实现课堂目标的高效落实。 ( 2)探究:有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探究两种形式。 生生合作探究的流程是展示、 评价、 完善。 由学生进行对问题的解答、评价、补充。师生合作的内容为重难点问题和学生没有解决到位的问题,教 师加以引导、点拨,从知识层面和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方面形成正确认识。合作探究环节中,能让学生 讲的还是让学生讲。 此环节是一堂课的重点,用时 20 分钟左右。 4. 提炼问题 归纳总结 课堂在集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对本课知识能力的关键点进行提炼概括, 对课堂进行有效总结, 提炼规律,摸索方法,进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思

9、维,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提炼总结的形式有以主板书形式呈现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主要是重难点) ,有思想方法、学科素养 的提炼, 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当然这一步骤到底怎样呈现视各学科的不同而定, 理科习题课堂也 可就只有思想方法的提炼总结。 此环节用时 10 分钟左右。 5. 反思问题 巩固拓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巩固、 拓展与延伸, 夯 实基础,在理解、体验、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识,挖掘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智慧。 前面几个环节学习了知识,但知识的应用在于迁移提高。这一流程可以通过例题验证、课堂检测、 变式训练做到让学生会举一反三。其中例题要精选 2-3 题,要有典型性、层次性,教师点评不能就题讲 题,要有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的提炼点评。 此环节用时 5 分钟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