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914187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4.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到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服务,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道德准则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二、课程教学目标1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能应用Internet获

2、取信息,能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办公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职业相关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应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步养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3使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及知识产权意识,自觉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计算机文化内涵,为今后的职业活动、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两部分构成。(1)基础模块

3、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为5060学时。(2)实践业模块是为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容,为4060学时。本模块是学生完成基础模块内容学习后,为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四、教学内容与要求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如下:(1)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述和辨认。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与所学知识相类似的应用问题。(2)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和熟练两个层次会

4、: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独立操作。熟练:指完成操作时,动作正确,连贯娴熟,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自己的操作,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景的需要。1基础模块第一单元 计算机基本知识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应用;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知道主要硬/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会用数据存储基本单位区分存储空间大小;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知道其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常用计算机设备了解存储设备(硬盘、光盘与光盘驱动器、移动存储器等)的作

5、用和使用方法;了解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等)的作用,能够正确连接和使用这些设备;了解通用外设接口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连接常用外部设备;了解键盘键位及功能,能正确使用键盘录入字符;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有信息安全意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具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遵守版权法、知识产权法和社会信息道德的要求,具有法律意识第二单元 操作系统的使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操作系统简介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会启动/关闭计算机系统;图形界面了解组成Windows界面的基本

6、元素(对象),熟练使用鼠标、键盘完成窗口、菜单、工具栏、任务栏、对话框等基本元素的操作;了解快捷键和快捷菜单的使用方法;文件管理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和作用,会对文件和文件夹做基本操作;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等资源进行管理;了解常用文件类型系统管理与应用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会使用控制面板配置系统,如显示属性、鼠标、输入法的设置等;会安装和卸载常用应用程序;会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常用工具;系统维护会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会安装和使用压缩工具软件;了解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掌握用户数据备份的方法;中文输入了解典型的中文输入法,熟练掌握一种中文输入法;第三单元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要

7、求文档的基本操作会创建、编辑、保存、打印文档操作;会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文档;文档的格式设置熟练设置文本的字符、段落、页面的格式;会在文档中设置页眉和页脚;会进行边框和底纹的操作;会在文档中插入页码、分页符;会在文档中插入分节符;会在段落中应用分栏操作;表格操作会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表格;会设置表格格式;图文混排会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文本框、艺术字、剪贴画、自选图形、图片等;会对文档进行图、文、表混合排版;打印和预览会进行文档预览并适当调整页面进行打印;第四单元 电子表格软件应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会创建、编辑、保存电子表格文件;熟练输入

8、、编辑、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熟练掌握电子表格的格式化方法,如设置单元格、行、列、单元格区域、工作表、自动套用格式、条件格式等;数据处理了解单元格地址的引用,会使用公式和常用函数计算;会对工作表中的数据排序、自动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数据分析了解常见图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会创建与编辑数据图表;会使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打印输出会根据输出要求设置打印方向与边界、页眉和页脚,设置打印属性;会预览和打印文件第五单元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会使用向导、模板创建演示文稿;会手工创建、编辑、保存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修饰熟练

9、操作幻灯片的复制、移动、页面设定;熟练更换幻灯片的版式;会使用幻灯片母版;会设置幻灯片背景、配色方案;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熟练设置、复制文字格式;熟练插入、编辑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内置对象;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声音、图片、动画等外部对象;会在幻灯片中建立表格与图表;会创建动作按钮建立幻灯片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会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会根据播放要求选择播放时鼠标指针的效果、切换幻灯片;会演示文稿打包,生成可独立播放的演示文稿文件;第六单元 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应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计算机网络功能和分类了解计算机网络功能和分类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了解Internet的

10、基本概念,能列举Internet提供的基本功能;Internet的接入方式了解Internet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能根据需要选择相关设备接入;网络信息获取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会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电子邮件的管理会申请电子邮箱;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常用Internet工具的使用会使用常用即时通信软件;会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信息; 常用网络平台的使用会申请和使用网站提供的网络空间;了解常用网络平台的使用,如网络学习系统、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等2.实践模块序号模块名称教学要求与实践内容模块一操作系统的使用1、 教学要求通过当前流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学会对文件、资源进行

11、管理2、 实践内容认识操作系统的界面、菜单构成,使用常用附件,进行文件管理模块二文字输入1. 教学要求通过文字输入训练,英文或中文输入达到一定的速度,拥有专项职业技能2.实践内容汉字输入训练模块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基础训练1、 教学要求提高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础训练,学会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的使用2、 实践内容(1) 文档的打开、建立、保存,文档的编辑、格式化、排版;(2) 表格制作和使用(3) 图文混排操作模块四宣传手册制作1. 教学要求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学习在文本中综合应用图、文、表及相关素材2. 实践内容(1) 宣传手册的版面规划;(2) 获取、处理相关素材;(3) 制作封面、封底及相关内容

12、模块五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训练1、 教学要求提高对电子表格软件基础训练,学会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的使用2、 实践内容(1) 创建、编辑、保存电子表格文件;(2) 电子表格的格式化操作;(3) 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模块六统计报表的建立1. 教学要求通过统计报表的建立,加强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2. 实践内容 (1) 建立数据表;(2) 统计、分析数据;(3) 用图表表示统计分析结果模块七 制作产品的演示文稿1. 教学要求通过制作产品演示文稿,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2. 实践内容(1) 设计规划演示文稿内容,准备制作演示文稿的素材;(2) 制作演示文稿,将素材加入到作品中;(3) 设计

13、播放的动作和特殊效果;(4) 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模块八Internet的使用1. 教学要求通过使用Internet,学会运用浏览器进行网上浏览、电子邮寄的使用等2. 实践内容(1) 上网浏览信息;(2) 申请电子信箱、收发邮件;五、学时分配模 块类 型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计讲授实践机动基 础模 块计算机基本知识44操作系统的使用66字处理软件的使用1010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1010演示文稿软件应用66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应用44小计4040实 践模 块操作系统的使用44文字输入66文字处理软件的基础训练66宣传手册制作44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训练66统计报表的建立44制作产品的演

14、示文稿44Internet的使用44小计3838机 动2总 计80六、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尤其是过程性评价。通过各种评价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各种评价方式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和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快速性及全面性,达到全面

15、考察学生信息素养养成过程的目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学习态度、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达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目的。七、说 明(一) 建议教科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 柳青主编 (二) 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3年制,在校学习两年)。2. 本课程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两个模块为必修内容。本课程的课时数为80学时,具体内容详见学时分配表。3. 实践模块的教学采用上机房上机的方法进行。(三) 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应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的作用,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