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931630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s版教学课件第1篇:语文s版搭石课件 语文s版搭石课件【一】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的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的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

2、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的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六)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的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七)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的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作者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语文s版搭石课件【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一个字,会正确书写八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

4、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味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乡间搭石这一平凡事物,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想象画面,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

5、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策略 搭石这篇文章通过质朴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境中,体现了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切的怀念之情。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感情朗读”为主线,体验文本之美。 通过自主默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行为美;通过想象画面、配乐诵读,感悟人们走搭石协调、有序的画面美;通过整体回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情意美。 2以“创设情境”为手段,体会文本内涵。 为缩短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本设计力求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四、

6、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我们跟随作家刘章爷爷来到他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但作者始终难以忘怀的却是溪中的这一排普普通通的石头,这就是搭石。 【设计的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乡间美景之中。 (二)回顾课文,提出质疑 1回顾课文内容。 初读了课文,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描述,看到了发生在搭石上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呢?(预设:摆搭石、走搭石) 2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为什么说这平平常常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联

7、结着乡亲们怎样的美好情感呢? 出示课件: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设计的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去读书、去思考,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然后交流反馈,表达见解。 出示课件: 默读二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先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再圈出让你有感受的词语,然后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设计的意图】以“搭石,构成了家乡

8、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体会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其蕴含的情感美。“自学提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自主阅读,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学习画面一: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 (1)在欣赏“摆搭石”的风景时。 抓住“早早地”“谴责”等词语,理解将搭石摆放好的原因。 出示课件: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为什么“早早地”?(

9、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那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我们明白了人们摆搭石的原因,体会到了早早地摆放搭石的重要,是为了让人们免受秋的寒凉,也不会受到乡亲们的谴责。 指导朗读。 (2)在欣赏“换搭石”的风景时。 品味文字,以读促悟。 上了点年岁的人每次遇到搭石不平稳的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来回答。 创设情境,随机采访。 两三个学生接着谈体会后,顺势采访学生:看来,不少同学都对这句话有体会。好,那么咱们师生合作一下。你们

10、就扮演这里上了年岁的人,我扮演记者,看到此情此景,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就采访你们其中的几位。准备好了吗? 创设采访情境: 师:老人家,您找到这块合适的搭石就不容易了,为什么还在上面踏来踏去呀? 预设学生发言:我心里不踏实!这样踏几个来回,才知道它稳不稳,免得人走上去东摇西晃。 师:大娘,我看您在这地上都找半天了,您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 预设学生发言:姑娘啊,你不知道,这摆在溪中的搭石,一定得找平整的、方正的。 师:大爷,您都在这搭石上踏了好几个来回了,歇歇吧! 预设学生发言:不累,不累!这溪中的搭石只有多踏几个来回,它才稳当啊! 出示课件: 想一想,说一说。 大娘,我看您在

11、这地上都找半天了,您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 _ 大爷,您为什么要在石头上踏来踏去呢? _ 【设计的意图】借助“随机采访”这一学生感到新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体会人们在调整搭石过程中“找”“踏”的行为,从中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淳朴情感。 (3)回扣“一道风景”。 老师总结:村里人及时摆放,精心调整搭石的画面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学习画面二:一行人走搭石。 (1)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协调有序”什么意思

12、,谁知道?(相互配合得好,很有顺序) 谁能想象这情景,读一读这一行人是怎么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呢? 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第四个做后面的,依次类推: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一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二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三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四桌小朋友读) 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老师总结:人们没有踩脚,没有人

13、掉入水中。动作是那样地默契,那样地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设计的意图】这样的情境创设,关注了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学生仿佛自己就在走搭石,在情境中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 (2)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指名配乐读:这个情景打动了你、我,咱们一起读读。请大家看大屏幕,找两个同学分别来读,其他人静静地欣赏这有声有色的画面。 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只见在朝霞中,乡亲们就说说笑笑地来到搭石前,他们是怎样走搭石的?每当上工 到了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一路欢歌笑语,又来到搭石前,他们又是怎样走搭石的呢?每当下工 你们看,作者描写得多么生动啊!不仅写出了声

14、音美,还写出了形态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设计的意图】此环节力求通过品析文字、想象画面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读与悟有机结合,以读促悟,以悟激情,以情导读。 4画面三:两人面对面走搭石。 我想这一行人走搭石时的画面一定印在了你们的心里,那么两个人走搭石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你还体会到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抓住“总会”“止步”“招手示意”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可以让学生相对而站演一演,走进文本,感悟村里人先人后己的美德。 5画面四: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 两个人走搭石,互相礼让。那么,遇上老人过搭石呢? 出示课件: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5、。 (1)依托“伏”字感受淳朴,理解“理所当然”。 学生抓住“伏”字谈自己的感受,老师顺势让学生说一说“伏”的意思,表演“伏”的动作,再说一说年轻人为什么要“伏”下身子。 学生谈到“理所当然”,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村里人世代沿袭的敬老的民风和民情。 【设计的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认识到家乡这种礼让敬老之美体现在时时处处,延续于世世代代。 (2)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碰上小孩,提着重物的外乡人,残疾人走搭石,村里人会怎么做呢? 出示课件: 年幼的孩子 提着重物的外乡人 残疾人 假如碰上_,村里人会

16、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的意图】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想象,联系表达,使学生在感受什么是“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的基础上,感受到这美是动作美,更是心灵美。 6再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的意图】四个画面,有主次的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使学生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地理解人文内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习第五自然段。 总结:这些“理所当然”的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它还联结着什么呢?(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2看来,在你们的心中已

17、经深深地记住了这一排排默默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普普通通的搭石,因为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大声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设计的意图】学生在深入体会、品味搭石环节中,不断感受到村里人淳朴的民情和美好的民风,此时以读代讲,学生再理解“搭石联结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便水到渠成。 (五)课外延伸,读写指导 1同学们,作者具体地描绘出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时美丽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风景美、人情美。普普通通的搭石为什么给作家刘章爷爷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呢?预设:他小时候走搭石,年轻时走搭石,离开家乡数年后,还要回来走

18、搭石。这一排排搭石,他不知见过多少次,也走过无数次。 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留心观察生活,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2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像这样的“搭石”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请你回想身边那些普通的人、平凡的事,把想到的情景写一写。 【设计的意图】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第2篇:十二月歌,PPT(语文S版)课件 十二月歌,PPT(语文S版)课件 篇一:十二月歌课文 14.十二月歌正月新春舞龙灯,二月郊外放风筝,三月清明杨柳绿,四月牡丹花正红,五月端午赛龙舟,六月荷花满池塘,七

19、月牛郎会织女,八月中秋桂花香,九月登高过重阳,十月满园橘子黄,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冰霜。 篇二:(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十二月歌 十二月歌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汉字。 gng ni zg ()( )( )( ) 二、连一连。 放 高山 赛 树 登 电车 爬 风筝 坐 龙舟 小资料库 中国农历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篇三:十二月歌(一年级语文S版) 十二月歌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十二月歌,相信你们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学

20、生齐读 二、新课教授 (一)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 2、请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数一数有多少行。有12行,每一行代表一个月,请同来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跟读。 (二) 识字教学 1、(1)第一句:正月也就是一月。 (2)正月里人们在干什么呢?舞龙灯表达在新的一年高兴的心情。 (3)龙:边音,后鼻音,组词 龙人 恐龙 2、第二句:(1)外:加一加 (2)放:换一换 故字的古换成方 3、第三句:(1)清:后鼻音 (2)三点水 加一加的方法 青青草有水就 会清。 4、第四句:(1)四:整体认读音节 平舌 (2)出示笔顺 注意第四笔是竖弯

21、,不是竖 弯钩。 5、第五句:(1)端午节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每年5月初五要吃粽子,赛龙舟。 (2)午的笔顺 、组词、造句 6、第六句:六的笔顺和组词造句一点一横,两眼一 瞪 7、第七句:(1)一个美丽的传说,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 鹊桥会相见。 (2)牛:的笔顺 组词造句 (3)女:笔顺 注意是鼻音 组词造句 (4)牛和午做区别 8、第八句:(1)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家人团聚,这 时候的桂花特别香。 (2)秋:加一加,禾字旁 (3)香:加一加的方法 9、第九句:(1)农历的9月9日就是重阳节,也叫作敬老 节要登高望远。 (2)九:笔顺 组词 造句 10、第十句:(1)十月是收获的季

22、节,果实都丰收了。 (2) 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怎么记住这个“黄” 字怎么记住。 11、第十一句:(1)冬月就是11月,11月天气寒冷,下 大雪,但是轻松却更加挺直。 (2)雪:加一加,横山 (3)松:加一加 12、第十二句:腊月也就是12月,在这个季节,很多美 丽的花都因为天气寒冷而凋谢了,而唯有 一种花也就是腊梅却在这寒冷的季节盛 开。 (三)巩固识字 1、开火车 2、男女比赛读 3、集体读词 三、写字指导 1、九:先写撇,竖弯钩 2、四:先写里面再封口,上大下小 3、女:撇点是一笔,点要写的长一点 4、六:要写的方正 5、牛:出头 6、午:不出头 四、连线练习 第3篇: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课

23、件 小学语文的教学开展前,相关的语文课件应该要及时进行制定。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课件,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课件一 学习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4、,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n,不读wn;霎,读sh,翘舌音,不要读成s;拙,读zhu,不要读成zhu。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

25、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

26、导。 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中,非常民主,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

27、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

28、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学课件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

29、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

30、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

31、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第4篇:s版搭石课件 s版搭石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一个字,会正确书写八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味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

32、值观: 了解乡间搭石这一平凡事物,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想象画面,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策略 搭石这篇文章通过质朴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境中,体现了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切的怀念之情。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感情朗读”为主线,体验文本之美。 通

33、过自主默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行为美;通过想象画面、配乐诵读,感悟人们走搭石协调、有序的画面美;通过整体回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情意美。 2以“创设情境”为手段,体会文本内涵。 为缩短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本设计力求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我们跟随作家刘章爷爷来到他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但作者始终难以忘怀的却是溪中的这一排普普通通的石头,这就是搭石。 【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

34、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乡间美景之中。 (二)回顾课文,提出质疑 1回顾课文内容。 初读了课文,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描述,看到了发生在搭石上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呢?(预设:摆搭石、走搭石) 2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为什么说这平平常常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怎样的美好情感呢? 出示课件: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去读书、去思考,进

35、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然后交流反馈,表达见解。 出示课件: 默读二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先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再圈出让你有感受的词语,然后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体会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其蕴含的情感美。“自学提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自主阅读,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学习画面一: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 (1)在欣赏“摆搭石”的风景时。 抓住“

36、早早地”“谴责”等词语,理解将搭石摆放好的原因。 出示课件: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为什么“早早地”?(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那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我们明白了人们摆搭石的原因,体会到了早早地摆放搭石的重要,是为了让人们免受秋的寒凉,也不会受到乡亲们

37、的谴责。 指导朗读。 (2)在欣赏“换搭石”的风景时。 品味文字,以读促悟。 上了点年岁的人每次遇到搭石不平稳的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来回答。 创设情境,随机采访。 两三个学生接着谈体会后,顺势采访学生:看来,不少同学都对这句话有体会。好,那么咱们师生合作一下。你们就扮演这里上了年岁的人,我扮演记者,看到此情此景,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就采访你们其中的几位。准备好了吗? 创设采访情境: 师:老人家,您找到这块合适的搭石就不容易了,为什么还在上面踏来踏去呀? 预设学生发言:我心里不踏实!这样踏几个来回,才知道它稳不稳,免得人走上去东

38、摇西晃。 师:大娘,我看您在这地上都找半天了,您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 预设学生发言:姑娘啊,你不知道,这摆在溪中的搭石,一定得找平整的、方正的。 师:大爷,您都在这搭石上踏了好几个来回了,歇歇吧! 预设学生发言:不累,不累!这溪中的搭石只有多踏几个来回,它才稳当啊! 出示课件: 想一想,说一说。 大娘,我看您在这地上都找半天了,您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 _ 大爷,您为什么要在石头上踏来踏去呢? _ 【设计意图】借助“随机采访”这一学生感到新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体会人们在调整搭石过程中“找”“踏”的行为,从中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淳朴情感。 (3)回扣“一道风景”。

39、老师总结:村里人及时摆放,精心调整搭石的画面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学习画面二:一行人走搭石。 (1)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协调有序”什么意思,谁知道?(相互配合得好,很有顺序) 谁能想象这情景,读一读这一行人是怎么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呢? 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第四个做后面的,依次类推: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一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二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三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四桌小朋友读) 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老师总结:人们没有踩脚,没有人掉入水中。动作是那样地默契,那样地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创设,关注了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学生仿佛自己就在走搭石,在情境中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 (2)体会“清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