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14955555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有多重教学设计有多重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打算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有多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多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洁的换算。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洁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忱参加、仔细倾听、主动思索的习惯,培育团队合作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质

2、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详细,不能只靠视察得到相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留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实力的培育,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相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班有学生64人,是大试验班,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平常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得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当开展奠定了基础。就质量学问而言,学生平常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详细质量没有感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沟通。(1)汇报:课前,同

3、学们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信息,说说你的调查信息。(老师说明: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好坏叫做质量;平常我们所说的重量,也叫做质量。板书:质量)(2)启发:你有什么发觉呢?(3)互补: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还有用公斤、斤作为单位的;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2揭题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它们。(评析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学问的探究欲望。老师还留意到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引入“质量”这一名词。)(二)自主求知1沟通自学收获,获得基础学问。(1)出示:自学引导题(实物展台)。你能找到重1千克和1克的物体吗?千克和克之间有

4、什么关系呢?你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千克和克吗?(2)互学。通过视察包装袋,我知道了1袋盐重500克,2袋盐正好重1千克。通过询问父母,我知道了1枚2分硬币正好重1克。(选择学生的调查结果适当板书)通过看书,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质疑:1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多少个1克才相当于1个1千克?)通过看书,我知道了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老师教读学生练写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评析以自学引导题为主线,通过对课前自学的反馈,使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基本学问点初步了解,为下面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三个问题,指向明确,便于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学,克服了学生预习时的盲目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

5、果。)2独立实践体验,初步建立概念。(1)掂一掂:掂两袋盐,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约重1千克?哪些物体约重1克?(3)评一评:其他物体是否约重1千克或1克?(对应板书)3小组实践体验,明晰质量概念。(1)质疑:要想知道物体究竟有多重,怎么办?(2)(实物展台)出示各种秤的图片:台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3)询问:你们用过天平和台秤吗?(4)互补。天平称较轻物体,台秤称较重物体。天平: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指针指中间,两边才平衡。台秤:1大格表示1千克,1小格表示100克。(说明:均为8千克台秤)(5)(实物展台)出

6、示活动报告单:估一估、称一称( )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一枝铅笔 一本字典 50颗花生 一个土豆我的估计称量结果老师说明活动要求:先请同学们估一估每种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称量时大家要相互帮助,小组长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称的机会,称完后刚好做好记录。分组活动,老师巡察指导。请1组学生上台,(实物展台)展示4人活动报告;组织学生互评。(a?贝蠹叶晕颐堑谋嬗惺裁纯捶?b?蹦奈煌?学估计得比较接近?c?彼?们的称量结果精确吗?d?蔽?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评析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活动组织颇具匠心,先悉心体会1千克和1克,再进行小组间的操作与沟通。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估一估”“

7、称一称”“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自主获得对质量的理解和感悟。这看似繁多的活动内容,在老师的细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质量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这是一个胜利的活动组织案例。)(三)总结回顾1阅读:老师引导学生看书。2沟通: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须要提出的吗?4评价: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呢?(评析总结过程不仅注意了对学问的整合,也注意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提示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树立对待学习的正确情感与看法。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均能克服数学教学中的非数学活动倾向,有效地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了监控,更好地将学生

8、的学习热忱与创建性引导到数学活动中去,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情感的和社会性的发展。)(四)运用拓展1第20页第1题:(1)独立尝试填写;(2)反馈。(这两个台秤有什么不同?)2第20页第2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实物展台)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图片)(1)一个乒乓球重1();(2)一袋洗衣粉重1();(3)1管牙膏重100();(4)一个小挚友重23()。4(机动)想一想: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1)独立思索。(2)请持不同答案的若干学生上台,分组开展互辩。(3)达成共识:物体的大小确定不了物体的质量。5布置作业:完成第20页实践活动。(评析信任学生的实力,在练习时,总

9、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利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再进行师生间的沟通,产生共鸣。构建在“自悟”基础上的沟通更利于学生从中获得胜利的喜悦,也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考查、自我校正习惯的培育。)板书设计:质量质量单位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约重1千克的物体克 g 约重1克的物体教学反思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如何培育学生的质量概念?这是我在设计本课时,着力思索的两个问题。本课,我为学生打算了称量工具,让学生带来了食盐、硬币、花生、苹果等许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建了充分的条件。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质量的理解分为“模糊初感明晰”三个阶段,使之落到了实处。在设计本课时,没有将操作活动按传统

10、方式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前,以自学引导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调查,感受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1千克1000克”以及用字母表示千克和克这样的基本学问,这样很好地发挥了社会大课堂和课本的工具作用。起先,先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互学,再独立掂两袋盐、一枚硬币,使学生的认知由模糊逐步向清楚过渡;接着组织学生分组开展估一估、称一称的操作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不同质量,体验到千克、克这一数学学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于在设计时,删减了一些称量食盐、硬币和关系推导等环节,给学生的操作供应了更多的时间。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活动开展相对集中。实践表

11、明:课堂上,学生沟通得充分,操作得也很充分,精彩地完成了老师预定的任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玩”得尽兴,的确是一次胜利的教学活动。值得改进的是:在天平和台秤的运用上,讲解略显仓促,学生一时不能很好地驾驭,肯定程度上影响了测量的精确性,假如课前老师能拿出时间进行特地、细致的讲解、操作,活动的效果会更好些。有多重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驾驭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3、结合详细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实力。教学重点:驾驭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

12、正确应用质量单位。教学过程:一、复习。在上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相识了千克、克两个质量单位,那同学们能告知我你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有哪些了解呢?我们还知道了自己 的体重,动物园的小象贝贝想让大家猜猜它的体重,同学们能猜出来吗?二、新授。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假如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便利,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2、感知吨。(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2)想象1吨。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13、(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3、看一看,算一算。(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3) 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4) 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4、简洁的换算。(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1吨 =1000千克 1t = 1000 kg1千克=1000克 1kg= 1000 g(2)视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觉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

14、决一些问题吗?5吨= ( )千克 8000千克= ( )吨5、 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如第1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6吨=( )千克 9吨=( )千克4000千克=( )吨 27000千克=( )吨2、曹冲称象。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质量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四、作业。书上第22页的第2题。思路:估计重量引出1吨概念的必要性找寻1吨的参照物确定不同物体重量单位重量单位间的换算有多重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

15、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吨,驾驭“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洁换算。2培育视察实力、估计实力、推理实力,初步发展空间想像实力;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洁问题。3结合详细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先支配了相识千克和克,再相识吨,最终支配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其次课时,主要是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吨,驾驭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洁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洁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相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常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

16、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来感受1吨有多重;再通过练一练,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最终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还设计了多幅情境图,有利于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学问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学问和学生的生活阅历融合起来,亲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萨尔图区地处大庆市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好,教学挂图、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教学用具基本上能满意

17、教学的要求。老师的总体素养也比较好。经过两年的课改试验,三年级学生的视察实力、估计实力、推理实力、空间想像实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虽然,平常学生对 “吨”接触得很少,但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相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并且老师通过创设好玩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视频、图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欢乐的体验,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1故事引入。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肯定要仔细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出示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

18、“曹冲称象”的故事。)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仔细,你们想一想,大象究竟有多重呢?(生可能回答:肯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师引导学生思索: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二)探究沟通,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书上画面(也可以出示其他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1)小组内看图相互说一说,1吨有多重。(师深化小组,对读图有困难的学生赐予帮助。)(2)算一算。通过小组计算(记录员记录数据),让学生沟通多

19、少千克是1吨。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3)小组汇报。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老师进行补充。(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依次),师巡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2)填一填。4千克( )克3吨( )千克5000克( )

20、千克( )t20xx kg18 t( )kg( )kg6 t2学生做完后,老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索方法。在里填上“”“”或“”。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3 t3600 kg学生独立思索再反馈沟通,请几名学生汇报思索方法。4数学故事。(1)估算。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质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

21、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索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2)请同学们探讨: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纳这个方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3)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沟通一下计算结果。各组汇报计算结果。(有关探讨和计算这两个小环节,老师可依据时间自行把握,假如时间不够用,可作为课下作业。)(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假如有必要老师可以以参加者的身份加以补充。(五)拓展作业今日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量的信息,假如发觉了,请仔细视察,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上。教学反思关于质量单位吨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生疏。通过创设

22、好玩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识而又感爱好的生活阅历联系起来,并且产生了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去探究身边以往不太关注的事物,把“吨”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思索、探究、沟通,构建自己关于吨的新知。在教学中,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空间想像不是很详细,假如在教学中能通过多种手段来尽可能地感知质量单位吨会更好一些。案例点评本节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探究。老师首先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导入,揣测大象的体重;然后计算四周熟识物体的质量;最终来称大象体重。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得有爱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3、2重视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实力的培育。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老师在关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视察、思索、分析、探讨,去主动地获得学问,从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驾驭探究问题的方法。3注意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每个人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并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4教学设计有肯定的弹性。本节课在教学环节和教学用具上,老师可以依据详细条件和详细状况去选择。有多重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义务

24、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相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只靠视察得到相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建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详细地感知。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知并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驾驭“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课前打算:学生打算 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2、每组打算一个台秤(或一

25、个弹簧秤)两个熟鸡蛋、两袋盐、1小袋水果 、几枚硬币老师打算 1袋棉花和1袋铁钉(大约都是1千克左右)并为每组学生打算一个天平 。教学手段:动手操作 合作沟通 感知体验 多媒体课件学校及学生的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具有现代化规模的省级师范校,学校的各个班级都配有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很简单从网上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而且学校地处市场、超市和药店等公共场所较近。学生常常跟家长一起买东西能望见不同类型的秤(如:台秤、电子秤),所以简单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简单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但平常人们常常沟通的语言还是几斤、几两,因此学生对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很生疏,另外,班级学额(

26、60人左右)较大,分组时各组人数要达到810人,这可能对教学造成一些障碍。因此,老师肯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详细地感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学校打算在下周三进行一次拔河竞赛,咱们班应当选那些同学参与呢?(生纷纷指出学生的名字。)师:(指着班上最瘦小的一名学生)为什么不选他?2、实践体验。同时让高大的一名学生和这名瘦小的学生相互背一背,并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再请学生掂一掂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相互说一说。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老师引出课题。板书:有多重(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好玩的情境,使学

27、生的留意力立刻集中起来,使学生以剧烈的渴望进入下面的学习了。)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一)相识生活中的秤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或物体究竟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2、生分别说出自己见过的一些秤,同时老师依据学生说的出示一些秤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和实物。3、让学生视察带来的台秤、弹簧秤、天平,视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想好了和小组里的同学沟通一下。指名汇报,随机介绍kg是千克的表示符号。4、本节课我们就用台秤、弹簧秤和天平来称一称。(二)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1、称一称。把自己小组带来的两袋盐放在台秤或弹簧秤上称一称。生视察秤的指针指向几,老师指出1千克就是两袋盐的质量。2、掂一掂。再把

28、刚才称的盐放在手中掂一掂,边掂边用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并说说掂1千克的感觉。3、估一估。师:你们再掂一掂身边的其它物体,能找出哪些东西重1千克吗?估计后再把这些物体放在秤上称一称,并相互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生1:我们组5个苹果生2:我们组的8个文具盒生3:我们组6本书4、猜一猜。师拿出1袋棉花和1袋铁钉,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说明理由,大家的看法不统一,怎么办?以实践来证明,请2名学生分别称一称。师质疑:这2袋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说明白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物体体积大并不肯定重。5、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说一说身边或教室中物品和质量。生:窗台上的一盆花有1千克重。生:指着一摞作业本大约有1千

29、克重。6、小结:刚才我们大家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体的质量有多重,可我们看像这些(举起一枚硬币,指着衣服上的钮扣和学生带来的鸡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笔、橡皮等),比较轻的物品怎么知道它们的质量呢?生1:也可以用秤称。生2:我看书知道可以用天平来称。(三)建立克的质量概念师:我们就用天平称一称带来的硬币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师称几根粉笔的做法。老师边称边介绍克的表示符号“g”。学生小组进行操作,称硬币、鸡蛋和铅笔、橡皮等物品。汇报:生:10个1角是10克,我知道1个1角的硬币就是1克。生:一枝笔是10克。生:一个鸡蛋是50克。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议一议等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

30、克的质量概念。(四)单位换算1、师:同学们相识了千克和克,拿出你们组带来的盐视察一下盐袋的正面是怎么规定质量的。引出:1千克=1000克2、练一练书中20页的2题。3、指“kg”、“g”,让学生说说在哪儿望见过这种符号。(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自感知,.学生学的轻松、开心,多次实践又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三、巩固练习了,加深理解1、师:老师这有一段录像同学们想不想看。生:想看。师:录像中有数学问题,要留意哟!答上的嘉奖一颗起先放录像。镜头一:几名学生在校医室量体重,当一名学生站在秤上时,画面拉近称上的刻度。50千克。镜头二:一

31、名学生与父母在超市购物,学生拿起一个果冻,画面拉近封皮上的净含量: 30克。镜头三:爸爸拿了一个西瓜放在台秤上,画面上拉近秤上的刻度。指针指向刻度“5”。2、师:谁找到了镜头中数学问题,请回答。(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活中情境,使学生在一种开心的氛围中,自觉地驾驭了学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四、课后实践,不断延长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体或买1千克的东西有多少?3、回家用秤称一称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几种物品的质量。(设计意图: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中物品,发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四周的事物。)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的,在活动中学生亲

32、自感知、亲自体验。并在感知和体验中通过思索建立了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参加爱好,培育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尝试了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沟通获得新知的喜悦,然后再让学生依据实际操作获得学问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中驾驭了学问。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班级的学额(60人)较大,每组人数较多,每组中在操作过程中协作的不好,学生都争着操作、争着发言,因此课堂显得较混乱。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调控。点评: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猜一猜等实践活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33、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阅历,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与父母购过物,但是留意的只是买什么,并没有留意有多重。因此,老师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视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并在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较好的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使学生经验视察、操作、推理、沟通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有多重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驾驭“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相识质量

34、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驾驭“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1千克的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嬉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嬉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相互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相识秤。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拎一拎。、说一说。、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5、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4、单位换算。、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望见过这种符号。三、拓展应用1、一个鸡蛋重( ) 一个西瓜重( )2、 2kg=( )g 4000g=( )kg7kg=( )g 8000g=( )kg3、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有多重教学设计6设计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相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详细、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相识

36、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肯定的挑战性。基于上述状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1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中,给学生供应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坚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注意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留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学问的生成。课前打算老师打算PPT课件 天平 盘秤学生打算盐 牛奶 黄豆 回形针 花生米 军棋 2分硬币 苹果 鸡蛋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察主题图

37、,找出有关信息。提问:(1)图中调皮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2)调皮和小鸟分别有多重?(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发觉:调皮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体重是50克,调皮比小鸟重。小结:调皮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用“克”作单位,我们这节课就来相识这两个质量单位。探究新知1相识秤,学会读数的方法。(1)了解学生知道的秤。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干脆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许多物品没有包装。例如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呢?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课件出示各种秤)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秤,比如学生可能通过看图

38、,看电视,逛市场见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等。(2)了解读数的方法。出示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假如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学生视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相识质量单位“千克”。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1)称一称。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2)掂一掂。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轮番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3)估一估。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4)找一找。找一找四周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

39、克。预设生1:2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生2: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以小组为单位,想方法随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打算好的物品)(6)抱一抱。汇报自己的体重,相互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依次体会到了1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大有好处。有多重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

40、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相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育学生估测意识。教具打算:电脑课件、实物学具打算: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课件)1、故事导入。2、建立物体质量的概念。二、实践操作,建立概念(一)相识生活中的秤。(二)看一看常见物品的质量。课件演示:牙膏重190克、一包便利面重203克、一盒糖500克、一桶洗洁精2千克、一桶油5千克、一袋大米重25千克。师:看了这几样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发觉吗?小结:千克和克是世界各个国家统一运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还有一个好玩的英文名字,千克叫作kg

41、。g是表示克的符号!(三)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介绍台秤的运用方法,相识台秤称物体所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1、称一称。小组合作称出第一袋一千克的米米的质量。2、掂一掂。掂掂手中这袋1千克米的质量并感受一下一千克的质量。3、估一估。小组合作找出身边的物体进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找出一千克重大约有多少个物体?4、猜一猜。(1)猜小猴为乌龟和兔子打算的物品中有两袋棉花和石头,它们谁重谁轻?(2)称出石头和棉花的重量是两千在。(3)感受物品不能从它的大小、多少来推断它的轻重,而应当实际的去称量才能知道。5、拎一拎。把刚才称的两千克的物品拎一拎,感受两千克的质量怎样?6、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

42、品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呢?(四)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相识克。师:老师这有5个2分的硬币,它有多重谁来猜一猜?生猜。师:看来大家看法不统一,我们来称一称吧?2、称一称。称出5个2分的硬币。从而引出一个2分的硬币是1克。3、掂一掂,说一说一克2分硬币放在手中的感受。4、找一找,学具盒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1克重呢?5、比一比。把1克重的东西跟刚才1千克的米比起来,感觉怎样?(五)感受千克与克的关系1、掂一掂。掂抽屉里一袋100克的糖物品。说说比1克怎样,比1千克怎样?2、称一称。把学生的糖跟老师的糖合在一起,进行累加计算一下一共有几克?再拿到台秤上去称称看。细致视察秤盘上,指针指在什么位置上?不是100

43、0克吗?指针怎么指着1啊?生:因为台秤上的质量单位是千克,指针指着1表示1千克。3、引出千克和克的关系。刚才我们知道这一大袋糖的质量是1000克,而用台秤称的结果是1千克,那么1000克和1千克中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板书“=”。用英文表示就是:1kg=1000g。4、教1千克=1000克的读法。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给商品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包饼干重150( ) 一条鱼重2( ) 一颗糖10( )一个西瓜重4( ) 一头猪重150( )2、单位换算。4千克=( )克 2千克=( )克 ( )kg=3000g 6000克=( )千克3、把标签贴到合适的物体上。笑笑的体重 一只公鸡 一个梨 一个一元硬币 一辆卡车7克 160克 30千克 2千克四、课后实践,不断延长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回家用秤称一称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几种物品的质量。本节课,我为学生打算了称质量工具(台称、弹簧称等),并给学生带来了米、硬币、橘子、苹果、石头等许多实物,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建了充分的条件。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质量的理解分为“模糊体验明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