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5000033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儿科学发展史.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儿科学,儿科学与任务,儿科学 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它分为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 用中医的方法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 中西医儿科学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 胎儿期 青春期儿童 研究任务 1、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2、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疗。 3、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4、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和方法。,总 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简史。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中医儿科学

2、发展的概况及 有影响的医家和医著。 3、掌握宋代以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重大成就 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和医著。,目的要求:,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二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三、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四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一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1、历史时期 远古 南北朝 2、特点 未形成独立的儿科学理论、专业和体系 有儿科医事活动 小儿疾病的文献记载,史记有“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灵枢和素问均记载有关小儿体质特点、疾病诊断、预后判断。 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 西晋王叔和脉经“小儿之脉快疾,一息七、八至

3、曰平”。,二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1 、历史时期 隋朝 宋朝 2、特点 儿科系统的理论体系形成、较系统的儿科疾病诊治方法、有名医涌现、形成儿科专业和体系。,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小儿杂病诸侯 唐设少小科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重视小儿疾病的护理和治疗。 第一部儿科著作颅囟经成书于唐末宋初,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钱乙 -“儿科之圣”的诞生(北宋),主要著作小儿药症直诀 北宋山东名医董汲所著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钱乙的学生阎季忠收集了他的遗作和经验撰成小儿药症直诀,反映了钱乙的学术思想。 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极大地丰

4、富了中医儿科学理论。 对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有独到的见解。面上证、目内证。 创立五脏辨证体系。 创立名方。 对小儿疾病诊疗的论述,尤其是对儿科四大要证(麻痘惊疳)的详细论述。,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1、历史时期 金元 民国 2、特点 儿科理论更为丰富 诊断儿科疾病的方法更多、实用 儿科疾病病谱和诊疗方法认识更深刻 传染性疾病的诊疗 儿科疾病预防新突破 优生优育新认识,三、中医儿科学中的发展期2、特点儿科理论更为丰富,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2、特点诊断儿科疾病的方法更多、实用 夏禹铸幼科铁镜在望面色、审苗窍诊病更为丰富的经验。 清陈飞霞的幼幼集成望指纹诊病的总结。,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2、特点

5、儿科疾病病谱和诊疗方法认识更深刻 元曾世荣活幼心书对初生儿疾病论述较全面 明清时期在麻痘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突破 肺炎喘嗽病名确立与诊疗 清吴谦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对清初以前儿科学全面总结。,三、中医儿科学中的发展期 2、特点 传染性疾病的诊疗、儿科疾病预防新突破 温病学派对小儿传染性疾病诊疗的帮助 十六世纪(明代)发明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至清代先后流传至亚欧许多国家,是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2、特点优生优育新认识 清陈飞霞的幼幼集成重视护胎养胎。“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但愿妊娠之母能节饮食,适寒暑。”,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 金元时期 刘河间著的保童秘要。 朱

6、丹溪的幼科全书。 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等,都是研究儿科的珍贵参考书。 元曾世荣活幼心书对初生儿疾病论述较全面,明清时期 明代万全著有育婴家秘和幼科发挥。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幼科。 明周于藩著有小儿推拿秘诀 明张介宾著有景岳全书.小儿则 十六世纪(明代)发明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至清代先后流传至亚欧许多国家,是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 清陈飞霞的幼幼集成是儿科名著。 清吴鞠通著有温病条辨.解儿难,四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政府大力支持,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的成立;全国各省市建立了中医儿科专业学会。 医学教育方面 建立中医院校;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参考资料、各类题库。 预防、治疗护理方面 优生优育-生育指导、

7、产前检查 预防保健-预防保健网建立、计划免疫; 治疗、护理-探索治疗护理规律。 科研创新与中医儿科新成就 剂型改革方面:传统-丸、散、膏、丹等;现在-冲剂、口服 液、滴鼻液、栓剂、膜剂、注射剂及外治剂型。 诊疗水平提高 学术交流更广泛开展,思考题 1、简述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2、为什么说中医儿科学主要形成于唐宋? 3、列举5位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有重大成就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其代表著? 4、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儿科学有哪些新发展?,颅囟经,第一部儿科著作 1、首创“纯阳”理论:其以小儿三岁以下,呼为纯阳为定论; 2、论述了小儿脉法、证候及治法与成人同; 3、反对巫而提倡用药物治疗; 4、重视辨证;

8、 5、讲究护理; 6、提倡乳母调摄,包括饮食宜忌; 7、讲究卫生,重视预防;,小儿药证直诀有以下特点:,、在生理病理上的创见。 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易寒易热” ; 诊治上的“五难”之说。、重视望诊与切脉。、创立了小儿疾病以五脏辨证的证治原则。、提出了痘疹是天行疾病。、阐明惊风有急惊风与慢惊风之分。、对惊风与痫证进一步加以区别。、详细论述了小儿疳证的病因证治。,幼幼新书,书中特别提到了儿科的指纹,现存的儿科书有指纹记载的要算幼幼新书为最早,其载指纹形有13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记载小儿虎口三关十一种指纹形态,以察病之深浅; 、论述多种小儿先天畸形为胎内十二证,其言能医两种病,一

9、为割六指,二为补缺唇,并用发 展的眼光预言:“千载之后,必有治今人不治之病”。 、认识到小儿脐风与成人破伤风是一种病。 、创造了一种外治敷罨疗法,在儿科治疗用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并对初生儿的脐带 处理,创造了一种烙脐饼子,对于预防脐风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叶天士,幼科要略,首先提出“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重点论述了春温、风温、夏热、秋燥冬寒等 四时温热疾病,及痧痘的证治法则与方药。 在治疗上选方平正,用药精当,论述精详,且多秘旨,,万全的学术思想特点:,重视小儿的胎养(孕期预养)、蓐养(初生护养)、以及鞠养(婴幼儿调养); 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 对痘疹的治疗,主张“温补凉泻”、“各附所宜”,治痘,清热解毒为常法,温补扶正为变法;治麻,疹前宜辛凉宣肺,疹后宜养阴清肺。辛凉宣肺为常法,辛温扶正为变法; 首先提出了惊风的后遗症有“急惊变成痫者”、“急惊风成瘫者”、“惊风后音不能言”等; 在治疗上重视保护胃气,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赖其滋养,“如五脏有病,或补或泻,慎勿犯胃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