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0363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及答案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汽油挥发 C(铁生锈 D(干冰升华 2(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水是一种氧化物 3(3分)下列各组物质,均为可燃物的是( ) A(氧气、白磷、红磷 B(红磷、大理石、甲烷 C(煤气、二氧化碳、铁丝 D(白磷、红磷、铁丝 4(3分)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用加

2、碘盐,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碘 B(合金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D(可用点燃的方法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5(3分)实验时可以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SO(浓)CuSO+2X+S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442A(HO B(HS C(S D(O 2226(3分)某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该固体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碳酸钠 B(一定含氢氧化钙 C(一定含氧化钙 D(可能含碳酸钠 7(3分)某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钠,现要回收

3、金属银、铜(下列做法达到了目的是( ) A(一次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 第1页(共18页) B(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过量的铜粉 D(加过量的铁粉,过滤,向滤渣中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8(3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4、? C(? D(? 二、填空题 9(5分)如图1,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B图中x= ,该粒子的符号是 ( (3)如图2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4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甲的溶解度为20g时对应的温度为 ; (2)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 乙(填“大于”、3第2页(共18页) “小于”或“等于”)( (3)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得到固体乙采用的方法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

5、是 ( A(从t?升温到t?,甲、丙的饱和溶液都会析出晶体 13B(常温下加水稀释丙的饱和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C(t?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D(t?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最多的是丙( 311(4分)某白色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铁、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钾,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镁、氯化钾,为探究它们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为无色,说明固体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写名称、化学式均可(下同)溶液B呈 色( (2)溶液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滤液D中出了酸碱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6、( 12(7分)氨气易溶于水,易于浓硫酸反应,不予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uO?N+3Cu+3HO,某化学小组为验证氨气的组成,322第3页(共18页) 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60g、132.47g,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实验步骤: I(打开K,关闭K,通人氨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打开K(注:K接个气12121球) ?(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mL( V(

7、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36g、132.7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则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填“相同”或“不相同”) (2)步骤?读数时,应注意视线 ( (3)反应生产水的质量为 ( (4)实验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是 ; 步骤?是还原氧化铜;步骤?是 ( (5)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氨气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 ( 13(6分)实验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现取过氧化氢溶液50g,加入2.0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发生装置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50.4g,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求该过过氧化氢溶液中

8、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第4页(共18页)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3分)(2014武汉校级模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汽油挥发 C(铁生锈 D(干冰升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

9、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分)(2015杨浦区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水是一种氧化物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原子

10、的性质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第5页(共18页) C、根据纯净水的成分分析; D、根据水的组成及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A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B正确; C、水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故C错误;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及氧化物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3分)(2015杨浦区模拟)下列各组物质,均为可燃物的是( ) A(氧气、白磷、红磷 B(红磷、大理石、甲烷 C(煤气、二氧化碳、铁丝 D(白磷、红磷、铁丝 【

11、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而是具有助燃性; B、大理石不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白磷、红磷在一定温度下,在空气中就能燃烧,而铁丝需在纯氧中燃烧,故三种物质都具有可燃性(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物质的相关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3分)(2014武汉校级模拟)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用加碘盐,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碘 B(合金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第6页(共18页) C(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D(可用点燃的方

12、法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A、据加碘盐中含有碘元素分析;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D、据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解:A、加碘盐中含有碘元素,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碘,故正确;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故正确;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用点燃的方法检验是否泄漏,容易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13、,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一些概念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3分)(2016莘县二模)实验时可以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SO(浓)CuSO+2X+SO?,其中X的化学式为2442( ) A(HO B(HS C(S D(O 22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SO(浓)CuSO+2X+SO?,2442反应物中铜、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硫、氧原子个

14、数分别为1、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O( 2第7页(共18页)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3分)(2015杨浦区模拟)某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该固体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碳酸钠 B(一定含氢氧化钙 C(一定含氧化钙 D(可能含碳酸钠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

15、学性质(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等知识,然后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取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是由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所以固体组成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A正确,D错误,氢氧化钙可能是固体中原来含有的,也可能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无法确定氢氧化钙的来源,故B、C错误,故

16、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结合题中现象进行分析混合物的成分,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7(3分)(2014武汉校级模拟)某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钠,现要回收金属银、铜(下列做法达到了目的是( ) A(一次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 B(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过量的铜粉 D(加过量的铁粉,过滤,向滤渣中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第8页(共18页)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钠,现要回收金属银、铜(必须加入一种活泼的金属,置换出银和铜,该金属必须排在铜

17、的前边,为了把银和铜全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该金属要过量,最后还要把过量的该金属与银、铜分离开来( 【解答】解:A、一次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生成氯化银沉淀,得不到金属银,加入氢氧化钠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也得不到铜,故A错; B、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回收银,但是得不到铜,故B错; C、加入过量的铜粉能将银置换出来,且银与过量的铜混合在一起,硝酸铜中的铜不能回收,故C错; D、加过量的铁粉,将银和铜都置换出来,过滤,得到银、铜和过量的铁,再向滤渣中加适量的稀盐酸,铁与盐酸反应,铜和银不与盐酸反应,再过滤就可以得到铜和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

18、道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要排在盐中金属的前边,反应物中的盐溶于水,金属不能是钾、钙、钠( 8(3分)(2014沈河区二模)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9页(共18页)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

19、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烟,?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解答】解:?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烟;?白磷的量不足,氧气就不能耗尽,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 故答案:B(? 【点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热点,重点考查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以及导

20、致实验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未来中考对该实验的考查将会不断创新( 二、填空题 9(5分)(2014武汉校级模拟)如图1,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 ( +2(2)B图中x= 12 ,该粒子的符号是 Mg ( (3)如图2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MgO+C ( 2【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第10页(共18页) 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

21、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解答; (2)根据图示中微粒的特点和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3)据反应物、及反应条件解答此题(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2)该元素的名称是镁,该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应为12,质子数,电子数,+2属于阳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该粒子的符号是Mg; (3)据图2可知此反应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故化学式为2Mg+CO2MgO+C( 2+2故答案为:(1)24.31;(2)12,Mg;,(3)2Mg+CO2MgO+C( 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

22、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的理解,难度不大( 10(4分)(2015杨浦区模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甲的溶解度为20g时对应的温度为 t? ; 2(2)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 大于 乙(填“大3于”、“小于”或“等于”)( (3)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得到固体乙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从t?升温到t?,甲、丙的饱和溶液都会析出晶体 13B(常温下加水稀释丙的饱和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C(t?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D(t?等

23、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最多的是丙( 3第11页(共18页)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 (3)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4)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情况,溶液的稀释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t?时甲的溶解度是20g; 2(2)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

24、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甲、乙饱和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3)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得到固体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4)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从t?升温到t?,丙的饱和溶液13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 B、常温下加水稀释丙的饱和溶液,需要烧杯配制溶液,量筒和胶头滴管取所要加入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均匀,正确; C(t?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乙,因为乙已经是饱和溶液,所以加入溶质不2会溶解,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D(?

25、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所以t?等质量甲、乙、3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最多的是甲,故错误; 第12页(共18页) 故答案为:(1)t?;(2)大于;(3)蒸发结晶;(4)BC( 2【点评】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11(4分)(2014武汉校级模拟)某白色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铁、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钾,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镁、氯化钾,为探究它们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为无色,说明固体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硫酸铁 (写名称、红 色( 化学式均可(下同)溶液B呈(2)溶液乙中一定含

26、有的溶质是 硝酸镁 ( (3)滤液D中出了酸碱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硫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溶于酸的白色沉淀,酸镁沉淀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等知识,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现象分析混合物的成分,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硫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镁沉淀和酸反应会生成

27、二氧化碳气体,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 (1)固体A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A,而硫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铁,溶液B加入溶液乙后会生成白色沉淀,所有的硝酸盐、钾盐都是溶于水的,A中又不含银离子,只能是镁离子和溶液中A中的氢氧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生成的沉淀,所以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两者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固体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铁,溶液B呈红色; 第13页(共18页) (2)溶液乙和溶液B会生成白色沉淀,所有的硝酸盐、钾盐都是溶于水的,A中又不含银离子,所以只能是镁离子生成的沉淀,所以溶液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 (3)红色的溶液

28、D加入硝酸后无气泡产生,说明D中没有碳酸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硝酸银又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钾,通过前面的推导可知,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会与硝酸镁生成白色沉淀时,也会生成硝酸钠,所以滤液D中出了酸碱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 故答案为:(1)硫酸铁,红; (2)硝酸镁; (3)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所给的实验现象进行判断,最后确定混合物的组成成分( 12(7分)(2015武汉校级模拟)氨气易溶于水,易于浓硫酸反应,不予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

29、铜,同时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uO?N+3Cu+3HO,某化学322小组为验证氨气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60g、132.47g,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实验步骤: I(打开K,关闭K,通人氨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打开K(注:K接个气12121球) ?(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第14页(共18页) ?(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mL( V(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36g、132.7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

30、则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2)步骤?读数时,应注意视线 平视凹液面的最低 ( (3)反应生产水的质量为 0.27g ( (4)实验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是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 步骤?是还原氧化铜;步骤?是 将生成的氮气排入量气管中 ( (5)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氨气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 65.60g,65.36g=0.27g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与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都是固体和固

31、体混合且需要加热的反应进行解答; (2)根据量气管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进行解答; (3)根据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所以反应前后D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进行解答; (4)根据氨气的作用进行解答; (5)根据C装置中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而与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1)高锰酸钾制氧气与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都是固体和固体混合且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发生装置相同;故填:相同; (2)量气管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故填:平视凹液面的最低; (3)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所以反应前后D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水的质量=132.74g,132.

32、47g=0.27g;故填:0.27g; (4)实验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步骤第15页(共18页) ?是还原氧化铜;步骤?是将生成的氮气排入量气管中;故填: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将生成的氮气排入量气管中; (5)C装置中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65.60g,65.36g=0.27g, C装置中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而与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从而证明氨气中不含氧元素(故填:65.60g,65.36g=0.27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氨气的制备、净化、干燥和利用方程式进行的计算以及有关误差分析,一定要认真、细致的分

33、析问题( 13(6分)(2014武汉校级模拟)实验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现取过氧化氢溶液50g,加入2.0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发生装置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50.4g,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 顶点坐标:(,)(2)求该过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气体的质

34、量,即可计算出实验中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求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放出0的质量为:50g+2g,50.4g=1.6g 2(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3)若条件交代了某点是切点时,连结圆心和切点是最常用的辅助线.(切点圆心要相连)2HO2HO+O? 222268 32 (1)如圆中有弦的条件,常作弦心距,或过弦的一端作半径为辅助线.(圆心向弦作垂线)x 1.6g (3)相离: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x=3.4g 第16页(共18页) 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过氯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

35、00%=6.8% 点在圆上 d=r;答:反应中放出0的质量为1.6 g,原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8%( 2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第17页(共18页) 13.13.4入学教育1 加与减(一)1 P2-3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起点线;291342705;123321;947423253;笑对人生;qah3994;2836215789;自在的风;sdwdxk;山清水秀(排名不分先后) 八、教学进度表菁优网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2017年3月2日 第18页(共1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