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amp#46;doc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1696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amp#46;doc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amp#46;doc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amp#46;doc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amp#46;doc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amp#46;doc优秀名师资料.doc(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doc目 录 1、课内词语、课文知识-1-15 2、第一单元检测卷-16-20 3、第二单元检测卷-2123 4、第三单元检测卷-24-27 5、第四单元检测卷-2833 6、第五单元检测卷-3439 7、八下诗歌专题练习-40-44 8、文学常识(作品、作者)-4552 9、病句修改专题练习-5256 10、字形专题练习-5660 11、仿句、修辞专题练习-6068 12、语音专题练习-6874 13、成语专题练习-74-77 1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字词听写题: 倦怠di 翡fi翠 恹恹yn 楠nn木 奇崛ju 枯瘠j 骨g朵

2、迸bng溅jin 丰腴y 盎ng然 虬qi枝 秀颀q 伫zh立 陌m头 贪婪ln 凡几j 飞沫m 锤chu炼 婆娑su 鄙b视 皓ho齿 犀x利 伶lng仃 锈xi彩 凝nng望 盘虬卧龙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无足轻重 全神贯注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不折不挠 破口大笑 仙露琼浆 察颜观色 诗歌默写题: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

3、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2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文言文阅读题:马说唐朝 韩

4、愈 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8

5、、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 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三段,我觉得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我的意见是用问号是表示引起大家的思考;用句号是表示这种现象是事实普遍存在的。 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

6、达了作者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 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1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 16、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万马奔腾 马到成功 一马平川 老马识途 车水马龙 马不停蹄 17、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8、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的命运。 1

7、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20、选段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实际上是讽刺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第二单元 字词听写题: 狭隘 热忱 纯粹 派遣 鄙薄 殉职 热忱 毋宁 啁啾 翌日 笃信 宽宥 窒息 灼热 殉职 旁骛 亵渎 胸襟jn 摒bng弃 迥jing异 芥ji蒂d 嫉j妒d 缅mi?n怀 揣chu?i摩 萎wi缩 强聒gu不舍 骈pin进 咽yn气 鄙b薄 旁骛w 亵xi渎d 骈pin进 显赫h 和睦m 迥jing异 鸿儒r 优柔寡断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拈轻怕重 微不足道 麻木不仁 冷冷清清 精益求精 见异思

8、迁 强聒不舍 不二法门 诗歌默写题: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4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9、。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 ,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1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 1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 1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

10、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文言文阅读题: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

11、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我的两耳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5 2、孔子云:“何陋之有,”解: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答: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3、表现作者写

12、作主旨的是哪一句话,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重点词语的解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5、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孔子云:何陋之有, 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6、文中描写陋室帘青。 7、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

13、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写社会交往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本文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课文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14、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 第三单元 字词听写题: 戳chu穿 臆y断 惊愕 门枢sh 嗣s后 笃d信 臆度du 充沛pi 分泌m 并蒂d 花卉hu 灼伤zhu 褪

15、tu色 飞甍mng 啁zhu啾ji 翌y日 宽宥yu 彗hu星 窒zh息 器皿mn 箬篷png 睥p睨n 连亘gn 毋w宁 阐chn释 泄气 隧道 光怪陆离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单枪匹马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汪洋万顷 饶有兴味 夸夸其谈 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 兴致勃勃 聊以自娱 一语双关 人烟市肆 历历在目 万紫千红 人迹罕至 文言文理解题:活板 1、如果遇到生僻而平时没有准备的字,怎么办呢,答: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为什么不用木料刻字印而用胶泥呢,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

16、的制作、用法、功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和逻辑顺序说明.活板的“活”体现在:A制字是活的、B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C印刷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D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E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F收藏活 4、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布字、火炀、按平 5、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6、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 7、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程序。答:刻

17、字、排板、印刷、拆板 8、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胶泥),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令坚)(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9、课文采用了(程序)说明方法。 7 10、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活 1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 答:列数字:常做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如平砥。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12、本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

18、字的原因是什么,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3、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14、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1)_更互用之_(2)每一字皆有数印_ 15、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16、文章介绍活字的制版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

19、、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17、文中极为神速、瞬息可就、瞬息可成、殊不沾污等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 18、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答: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生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己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核舟记 1(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船头(或舟首)_,以_空间顺序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介绍的内容有_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

20、法是列数字、作比较 3.第二段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 8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这几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说明,作者是怎样说明的,答:先说船的正面,再说船的背面。作者按从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 5、第二段怎样介绍核舟,有何作用,答: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介绍舱旁小窗和所刻的十六字文句。突出“奇巧、灵怪”的特点。 6、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答: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

21、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7、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答: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 8、船头三人的神态有何不同,哪些描写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答: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显得拘谨,严肃;后者是僧人,不拘礼节,放浪形骸。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

22、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9、这一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答:两“舟子”虽神情有异,右边的舟子突出他“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和“若啸呼状”的悠闲自在;左边的舟子突出“视端容寂”的平静神态。但两人的神情动作均表现了一种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突出“大苏泛赤壁”的“泛”。 10、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答: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

23、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1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依次介绍.作者细致的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了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的技艺。 第四单元 字词听写题: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果不其然 千恩万谢 奋袖出臂 群响毕绝 9 无精打采 无缘无故 异想天开 不得而知 纹丝不动 大惊小怪 气喘吁吁 恰到好处 津津有味 扣人心弦 栩栩如生 面面相觑 死心塌地 万贯家私 掌柜 唠叨 描红 附和 间或 服辩 分辨

24、恐吓 径自 坎肩 宪兵 盘缠 阔绰chu 荐jin头 蘸zhn水 蒲p包 门槛kn 碟di子 孱chn水 打折sh 相xing公 行hng事 长zhng亲 作揖y 腆tin着 带挈qi 避讳hu 绾wn发 商酌zhu 心窍qio 桑梓z 星宿xi 少顷qng 后襟jn 轩xun敞 攥zun紧 靴xu子 犬吠fi 呓y语 齁hu声 摇曳y 逮di住 旗帜zh 惹r怒 魁ku梧 胚pi子 轻蔑mi 契q诃h夫 啐cu 板栗l 乞丐gi 惦din记 崽zi子 俯瞰kn 一泓hng 灯盏zhn 竭ji力 胡诌zhu 提辖xi 聒gu噪 酒肆s 臊so子 馄hn饨tun 踌chu躇ch 文言文阅读题:口

25、技 一、课文中表时间性的词语的分类是: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两事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二、在下列()中填上适当的量词: (1)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把)抚尺而已 (2)俄百千(个)人大呼,百千(个)儿哭,百千(条)犬吠 (3)虽人有百(只)手,手有百(个)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张)口,口有百(条)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三、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0 1、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善。 2、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答:侧面描写,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

26、、文中前后两次把表演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答:开头提到“一桌、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表明道具的简单,作为烘托,与后文表演复杂的声响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重提道具,是证实、强调刚才发出的一切声响都主要是从一张嘴里发出的,从而更加突出表演者技艺的精妙。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4、课文中有两处以动写静的描写,请找出来,并体味其妙处。答:遥闻深巷中犬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咳嗽;以动写静,更显其静。古诗中这样的例子: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5、哪些声音直接地表现了火势的凶猛,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6、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

27、中人们的行动,答: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7、作者是怎样称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答: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8、有人说:“俄而百千人大呼”一句前转接太快,不合生活实际,应当由夫妇一家,写到邻家、街坊,再写“百千人大呼”,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答:这样写反而过于唠嗦,不能表现大火灾“间不容发”的情景,更不能极快地将口技推向高潮,反而冲淡了口技者的技艺。 9(口技者的表演具有逼真的效果,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在哪里?答: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0、课文中重叠使用五个“呼”突出了“火势”的猛烈,救火

28、人的慌乱紧张,渲染了紧急气氛。 11、写宾客的神色、动作、心情是为了烘托了口技者技巧之高。 12、为表现口技人技艺的高超,作者运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13、第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口技者的表演经过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 第五、六单元 字词听写题: 11 颟mn顸hn 渊薮su 憬jng悟 驾驭y 硕shu果 滞zh涩s 贻y误 熬o过 侥jio幸 嫩nn芽 斑斓ln 枯萎wi 分歧q 嗜sh学 逾y约 叩ku问 叱ch咄du 俟s 负箧qi曳y屣x 皲jn裂 媵yng人 衾qn 容臭xi 烨y然 緼yn袍敝衣 廪ln稍sho 裘qi葛 冻馁ni 谒y见 撰zhun写 贽zh 矢s

29、h志不移 磅png礴b 赋f予 香醇chn 屹y立 黝 yu黑 铸zh就 摔shui垮 柯k 湖畔pn 殷yn勤 花蕾li 反诘 茸rng毛 纤xin细 哨sho兵 青冢zhng 积攒zn 哕哕hu 悼do念 钦qn佩 抑郁y 妥tu协 跻j身 醒豁hu 胡髭z 卷帙zh浩繁 坦率shui 强悍hn 同僚lio 熟悉x 咖k啡 跺du脚 畅泳yng 丧sng失 人溺n己溺 舔舐sh 岚ln 有朝zho一日 届ji时 蜡烛zh 真挚zh 罕hn见 雄辩 痛失良机 万无一失 一念之差 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存活 博爱 情愫 惆怅 错过 过错 跳槽 追悔 导致 信服 酷冬 坦怀 取决 各得其所 平顺

30、时日 坦荡 拥护 不毛 授予 永恒 融合 渴盼 不巧 脉络 熏风 领略 吐翠 黯然失色 盈余 踪影 归宿 要谛 进程 律己 公正不阿 严酷 衷心 先圣 洗耳恭听 下车伊始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离经叛道 若无其事 名义 血气方刚 谦恭 斗胆 片言只语 讥嘲 堕落 如饥似渴 开怀畅饮 厌腻 无懈可击 包袱 寥寥 景慕 交头接耳 成见 趁热打铁 诺言 不禁 哄堂大笑 打抱不平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诗歌默写题: 12 1、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论诗

31、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系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无题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9. 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

32、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10.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文言文阅读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2、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是:1四支通“肢”肢

33、体 2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3 、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13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5(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6(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

34、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7(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作用。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9(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答: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0(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35、 答: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4 阅读第二

36、段,回答问题。 1(“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表现在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2(“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3(本文的主旨句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句话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4(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因为:他们缺5(“太学生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

37、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涵义是: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重要性。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1.这段重点写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是: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2.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是可谓善学者矣。这样评价的依据是:1流辈甚称其贤。2辞甚畅达。3言和而色夷。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3(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5(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6(

38、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7(现代中学生应该这样读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8(读完此文后,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15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评价练习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24分) 一、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4分) 1(?安m( )的校园,被暮色浸透了。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了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

39、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wng wng( )()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yn( )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zhu( )热的感觉。 ? ? ? ? 二、默写。(10分) 2(一堆堆乌云, ,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这些闪电的影子 ,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 ,它深信, 4(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难道你又不

40、更远一点想到 , 5(“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名人多有咏怀的佳句,写出两句你喜欢的诗句。 三、仿写:(4分) 6(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 , 。 四、短文修改(6分) 7(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作文片段,仔细阅读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对不当之处加以修改(6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张强同学学习勤奋,却善于动脑子。他成绩提高很快,因此学习非常刻苦。早上,他抓紧时

41、间读语文、背英语,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他总是到背如流。晚上,他经16 常做大量的数理化习题,所以,一般的题目都难不倒他。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认真完成,做作业一点也不马虎。遇到疑难问题,他不耻下问,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他还常常帮助同学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不赚麻烦。有一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课,直到晚上十点钟才回家。辛勤的耕耘换来可喜的收获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矛。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会学、成绩优秀的学生。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6分)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2题。(16分)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

42、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

43、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

44、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8(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在一般人的眼中不足为奇,但作者却视之为珍品,“不由得停住了17 脚步”,为什么,(3分) 9(作者为什么把紫

45、藤萝花比喻为“瀑布”,(3分) 10( 文中作者对紫藤萝的描绘形象生动,请举一例,并做简要的分析。(4分) 11(气味是无色的,可文中却说“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样写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1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3分) 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8题。(18分) 与白嘴鸦的对话 我:据说你们白嘴鸦寿命很长,你们,还有梭鱼,总是被我们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举出来作为寿命非常长的例子,你多大岁数了, 白嘴鸦:我376岁。 我:哎呀真了不得真的,活得好长呀老先生,换了是我,鬼才知道已经给俄罗斯掌故和历史通报写过多少篇文章了要是我活了376岁,那我简直想不出来我会写过多少篇小说、剧本、小东西那我会拿到多少稿费啊那么你,白嘴鸦,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干了些什么呢, 白嘴鸦:没干什么,人先生我只是吃喝睡觉、生儿养女罢了 我:丢脸啊我又为你害臊,又为你愤慨,蠢鸟你在世界上活了376岁,却跟300年前一样愚蠢一点进步都没有 白嘴鸦:人先生,智慧不是从长寿来的,而是从教育和修养来得。 我(仍旧愤慨):376岁要知道,这是多么了不起简直跟长生不老一样在这么长的时期里,我足足能够把所有的学问都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