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20180524217.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12608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南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201805242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灌南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201805242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灌南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201805242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南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201805242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南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20180524217.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复习内容 文言文阅读 第2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2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3掌握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学习重难点1正确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2. 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复 习 过 程自主空间一、考点透视:1.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2.考查断句。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一种是加标点符号,还有一种是用斜线标出断句处。二、考例展示:(一)2007年连

2、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翻译文中

3、划线的句子。(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二)2008连云港市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刀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

4、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刀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删改)注:荛(ro):割柴草 虚(x):集市 幼愿:幼稚老实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3)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三)200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

5、言文,完成题目。【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普颜色不变,跪而

6、拾之以归。(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2.用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今 通 道 也。三、考法指津:一、文言文翻译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要结合语境释词。文言词语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我们在翻译古文语句时,要善于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以求整个句子的翻译能够比较通顺。二要转换古今句式。文言文中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用法与被动句、省略句、等句式,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三要注意词类活用。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特别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必须把句中的关键词翻译准确,全

7、句意思清楚明白,才可得全分。本题中的句子,没有特殊句式,也没有词类活用,难度不是很大。二、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具体方法:留

8、、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

9、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一)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1) 这句话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仕”和“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对“卿”字,皇帝称自己为“朕”,称臣子为“卿”,这里是面对面说话,故翻译为“你”就可以了。这句话的翻译应该为: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 (2) 第二句话要特别注意“会”和“剧”的翻译,“会”是“适逢”的意思,在陈涉世家里有“会天大雨”,口技里有“会宾客大宴”这两处会是“适逢”的意思,学生根据

10、经验应该理解。“剧”理解是有难度的,但根据语境,适逢他老朋友来了,喝酒喝得很高兴,那么这个“剧”修饰“饮”,也只有翻译作流畅、痛快的意思比较恰当。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适逢他的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二)2008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1)这句话特别注意“分” “专”的理解,“分”为平分或分掉。 “专”为独吞或独占。这句话应该翻译为:与其卖掉他(这个小孩)两人平分,哪如我一个人独吞这笔款(独占这个好处)呢?(2)关键点:“奇”的活用,这里是意动用法,省略成分的翻译要补充完整。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刺史颜证觉得区寄奇特不凡(认为区寄非同一般),想留下他做个小差役,区寄不答应。(

11、3)这里特别注意“行”“侧目”的翻译,“行”根据语境应该翻译为“做、干或从事”,“侧目”根据语境翻译为“斜着眼睛看”。这句话应该翻译为:乡里那些搞抢劫绑架的人,斜着眼看他,没有哪个敢经过他的家门。(三)200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翻译、断句)1.这句话的翻译,关键抓住关键词“颜色”,对“而”前后的关系要清楚,应该为修饰关系,对“之”指代的含义要搞清楚,那么翻译就不困难了。这句话应该翻译为: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2.本句话整体不难,但对“起”字要细细分析,本意应是站起,但根据下文“普亦随之”应该翻译做“赵普也跟在他身后”,既然有跟在身后的意思,那么“起”还应该进一步翻

12、译做“起身就走”才好。这样一句话就不难了。要注意上下文语意的衔接自然顺畅。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3.根据语意,“刑 以 惩 恶”表达的是一层意思,“ 赏 以 酬 功”表达的是一层意思,而“古 今 通 道 也。”是对上面两种情况的总结,这样搞清楚意思,搞清楚关系,那么解决问题也就不难了。四、考题演练: (一)随堂练(一)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13、”遂烹彘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之: 适: 特:2翻译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1断句并翻译。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翻译:1 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

14、;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文: 获: 鲜: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3断句并翻译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课后练: (一)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

15、,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适西山。三月,虞乃亡。(国语晋语二) 注: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 衅:破绽,弱点。 孥:妻子儿女。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谏: 图: 及:2断句并翻译。断句: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翻译:3翻译句子: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靖郭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

16、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城: 益: 更: 辍: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3断句并翻译。断句: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翻译: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三)中山君飨士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

17、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飨: 亡: 顾: 饵:2翻译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3断句并翻译。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翻译: 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四)上下其手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18、。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 颉遇王子,弱焉。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戍: 正: 上: 获:2断句并翻译。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翻译: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五)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

19、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损: 克: 信: 信:2断句并翻译。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3翻译句子: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4这则故事

20、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 学习反思:文言文阅读二(一)随堂练(一)1.到 往、到 只,不过 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二) 1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翻译: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

21、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三)1、文雅 得到(正确的方法) 少 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

22、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二)课后练:(一)劝告 图谋 累及 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 3(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忠信是立国之本。(二)修筑城墙 增加 再

23、停止 2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 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 4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三)宴请 逃亡 回头 给吃 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

24、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4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 (四)守卫 评定是非 向上,这里指抬高 俘虏 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 3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4比喻耍弄政治手腕,营私舞弊。(五)减少,消除 能 的确 相信 2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3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 4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