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18705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最新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最新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优秀名师资料.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系列4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 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 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

2、、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 4等效平衡的分析 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 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 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 1 (2001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2Ct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3Dt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图象分析法。 从图中得到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从0?tmin ,M增加2mol,N消耗4mol,且到达tmin,23M、N的浓度保

3、持不变,即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式为2N M。t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2量相等,此时不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当t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t时n(N)=6mol,n(M)=3mol,31由于在同一容器中,所以c(N)=2c(M)。因此此题正确答案为D。 选项B最容易被误认为正确说法。造成错判的原因有三:?没有看清纵坐标的物理量;?概念错误,认为物质的量相等时,化学反应速率就相等;?没有读懂图。 2 (1998年全国高考)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和O,在22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O2SO,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223压强不变,若甲容器

4、中SO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的转化率 ( ) 22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平衡中的等效转化分析法。 5设乙容器压强保持1.0110Pa,因甲容器中体积保持不变,2SO+O 2 SO的正反应是个2235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强小于1.0110Pa。又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甲容器中SO转化率低,乙容器中(定压)SO的转化率高。以此得答案为B。 22将两平衡态先相联系,再依据平衡移动原理相互转化,便能快速方便获得结果。 3 (2002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5、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 从平衡状态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分析。 此反应为一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巳达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巳达平衡状态。浓度为一固定比值不能说明巳达平衡。D项中的所述均为正反应,未提到逆反应,故不能判断。以此得答案为AB。 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平衡中的重点。此类试题只要抓住平衡状

6、态下速率相等,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即可求解。 4 (1998年全国高考)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 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 A2 B3 C4 D5 根据化学反应直接分析判断,属过量计算。 本题所述及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3L气体R和5L气体Q反应时,R过量1L, 同时生成4LX气体和nLX气体,根据题意 ,所以n=2 。 本题若看成是可逆反应,似乎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但它们之间有严格区别的,若看成是可逆反应,n只能等于1,因为Q

7、气体不能全部参加反应,而Q气体完全反应。该题中n只能等于2。我们把本题安排在可逆反应这一部分中,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很好地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5 (1997年全国高考)反应2X(g) + Y(g) 2Z(g) +热量,在不同和T)及压强(P和P)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1212z温度(T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TT,PP BTP 12121212CTT,PP DTT,PP 12121212充分利用关系图,采取淘汰法解题。 压强相同(P),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T小,说明T反应速率快,所以可知T?T,C、D可21112能正确;相同温度时(T)时,达平

8、衡后Z的物质的量P大,说明压强为P时,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211动。而生成Z的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法,所以P?P,所以C项正确。 12在图象分析时,既要看清平衡时的直线,又要考虑到非平衡状态下曲线的变化趋势,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结果。 6 (1993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 把2 mol SO和1 mol O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的容器里, 22发生如下反应: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 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O和SO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 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223相互关系,

9、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 则c= . (2)若a=0.5, 则b= 和c=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为2 mol2c): 。 和O为1 mol ( 或通过逆向转换产生) 。 2此题属等温等容的等效平衡,因两边的气体分子数不等,故要达到等效,必须满足SO(1)2 mol SO相当于2 mol SO和1molO 322(2)0.5 mol SO与0.25 mol O反应生成0.5 mol SO,再加上1.5 mol SO,其SO的

10、量是2 mol,同22333(1) (3)若SO与SO物质的量之和等于2,相当于原来加入2 mol SO。c mol SO分解 2323得 mol O,若 +b=1,两者之和等于初始氧气的量就符合题意。 2以此得(1)c=2;(2)b= 0.25 ,c= 1.5。(3) a+c=2 ,2b+c=2 。 此题的类型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平衡体系中有关物质的量,使之平衡状态相同。其解题思路是:有关物质的量不论取何值,都把它转化成最初给定的物质的量。若其值与题干给出的量相同,则符合题意。我们把这一类问题称作等效平衡,“等效”是指改变加入的物质与原来加入的物质,在数量上“等效”。 7 (2001年

11、上海高考)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2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则V V(填、),且C 31313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图表分析法。 1 (1)实验1中,反应在10min到20mi

12、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0 0.67)mol?L?10min = 110.013mol?L?min。 (2)实验1与实验2相比,平衡时的组成保持不变,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起始时A的浓度与实验11相同,即1.0mol?L,由于实验2的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所以实验2中隐含的反应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 (3)实验3中,平衡时A 的浓度大于实验1,所以C应大于1.0 mol/L,在其他条件不变时V?V 331(4)升高温度(从800?变成820?)平衡时,A的浓度下降,表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本题是利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A的浓度变化值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题目设计新颖,尤其

13、是第2问更具特色,利用图象、表格考查化学基础知识是上海试题的特色,也代表当前命题方向和趋势。 8 (1997年上海高考)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PO)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5432+3(PO)OH(S) 5Ca + 3PO + OH 5434中存在下列平衡: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受腐蚀,其原因是 。 Ca已知Ca(PO)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543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办法: 。 根据题示信息,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 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

14、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所以加速腐蚀牙2+3齿。当加入Ca或PO时,因为Ca(PO)F的溶解度比Ca(PO)OH更小,所以当F存在时,有4543543 2+3利于Ca(PO)F的生成,其反应方程式为:5Ca+ 3PO+F=Ca(PO)F?,又由于它的质地54345432+3坚固,所以能达到保护牙齿的目的。若增大Ca或PO的浓度均有利平衡向矿化方向移动。 4这是一个贴近生活健康知识的试题。一方面考查化学知识,同时提供了爱护牙齿的方法。这种结合生产,贴近生活。问题是命题的方向。 1 在一个6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g)和2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15、(g)+ 3 Y(g) 2Q(g)+ 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 ,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3 B4 C5 D6 本题可根据方程式,通过始态、终态的分析求解,但比较繁杂。如能从整体思想来调动思路,考察此题的平衡问题,则很容易发现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正反应方向移动了,这样便能迅速获解。 因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X的浓度减小1/3,说明反应向正方向移动,而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 ,又说明正方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以此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小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即4+3?2+n ,得n?5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16、 。 该题若纠缠于具体问题的求解,不仅繁杂,而且容易出错。 2 将含1 mol NH的密闭容器a加热,部分NH分解并达到平衡,此时NH的体积百分数为 x % ,333若在该容器中加入2 mol NH后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使反应达到平衡时,设此时NH的体积百分数为 33y % ,则x和y的正确关系是( ) Ax?y Bx?y Cx=y Dx?y 通过设定三倍于原容器的另一假想等效态,然后再将其转化成现状态,分析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即可。 假设把3 mol NH先加入容积为a的3倍的容器b中,加热到相同温度,达到平衡时,此时与1 3mol NH加到a容器中属等效态(也即NH的体积百分数为 x %

17、)。然后再压缩容器,使其变成与a容器等33体积,因NH3的分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故加压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NH的体积百分数y % 必大于x % ,则答案为B。 3此题如从正面直接分析常会得出错误的判断。但若通过设定另一假想态,进行类比,问题就显得十分明朗。 3 反应2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v(A)= 0.3mol?L1111 1111?s,?v(B)= 0.6mol?L?s,?v(C)= 0.48mol?L?s,?v(D)= 27mol?L?min。该反应在四种情况下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比较同一化学反应在不

18、同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快慢,可选用同种物质作基准。然后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不同情况下,用基准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1111?s2/3 = 0.4mol?L?s 再进行比较。 1111 ?表示的v(A)= 0.48mol?L?s1 = 0.48mol?L?s选用物质A为基准,将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用A物质表示的速率。则:?表示的v11111 ?表示的v(A)= 27mol?L?min1/60 min?s1 = 0.45mol?L?s(A)= 0.6mol?L故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 千万不要将不同物质的速率数值进行比较。 在判断反应速率大小时

19、,当具备了可比性时才能进行比较。即“两个统一”:(1)单位统一,(2)基准物质统一。此类型题目也可不转化为同一物质,可直接根据“各物质的速率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判断快慢。 4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3A(g)+B(g) 2C(g)+2D(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B B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D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平衡状态的概念,即速率相等进行判断。 A项,无论在何时,生成的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3?1,故无法确定是否达平衡

20、。B项,生成3n mol A必消耗2n mol D,同时又生成2n mol D,说明D浓度不变,可由此确定已达平衡。C项,由于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项,A、B、C、D都为气体,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以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以此得答案为B 。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反应,应注意其特殊性,切不可认为当气体压强、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密度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就一定标志着已达到平衡状态。 5 一定温度下,在一等压密闭容器充入1 mol N和3mol H,使

21、反应N+3H2222 2NH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H、N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 mol、n mol、s mol,若维持温3223度压强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m、n、s的值维持不变,则N、H、NH加入的物质223的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条件: (1)若x=0,y=0,则z = 。 (2)若x=0.75mol,则y = ,z = 。 (3)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x、y用方程式表示) 。 此题属等温等压的等效平衡,因两边的气体分子数不等,故要达到等效,必须满足N与H的2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或通过逆向转换产生) 。 (1)若x=0,y=0,开始时只充入NH,

22、无论NH充入多少,均满足N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21:3,故z为任意值。 (2)考虑N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0.75mol N必须与2.25mol H反应,故y = 2.25,z 为任2222意值。 (3)为满足等温等压的等效平衡,x :y = 1 :3,即y = 3x。z为任意值。 要分清是恒容还是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6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SO,发生反应:2SO(g) 332SO(g)+O(g)。达平衡状态时测得SO的体积分数为 a %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 2 222mol SO,待新平衡建立时,测得SO的体积分数为 b % 。则a与b比

23、较 ( ) 32Aa?b Bb?a Ca=b D无法比较 通过等效假设求解。 初次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2 mol SO,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体系中SO、SO、O的物3322的体积分数的大小。可作如下等效假设: 22V V V 压缩 等效 等效 质的量都增加,因此不易判断前后两次平衡中SO 4 mol SO 4 mol SO 4 mol SO 3333 V 旧平衡 平衡? 平衡? 新平衡 2 mol SO比较平衡?和平衡?,压缩容器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 b,答案为A。 当遇到新平衡与旧平衡中某量的关系难以直接比较时,可采用等效转化法解题。即假设一个与旧平衡等效的平衡?,然后再通过压缩

24、或扩大体积来变为与新平衡等效的平衡?,最终通过直接比较平衡?和平衡?中某些量的关系而得出答案。有的同学认为通入SO,使平衡右移,SO的量增多,从而得出b 32? a的错误结论,其原因是他们忽略了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增大之故。 7 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气体和2L 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3y() 2Q()+ nR(),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求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 该题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较多,有体积、压强、浓度三种,可先将其转换成同一类型下的变化。如将其转换成物质的量,则题目可变成:“在一个密闭容器中,

25、放入3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3y() 2Q()+ nR(),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比原来增加5%,x的物质的量减小1/3,求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这样便很容易求解。 假设将3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则其三态变化为: 4x(气)+ 3y(气) 2Q(气)+ nR(气) 开始物质的量(mol) 3 2 0 0 变化物质的量(mol) 1 3/4 2/4 n/4 平衡物质的量(mol) 2 5/4 2/4 n/4 由题意得 2 + 5/4 + 2/4 + n/4 = (3 + 2) (1 + 5% )

26、 解之得:n = 6 在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变化,与压强不变下的体积变化等效,因该题所给数据为体积,故也可根据压强不变,体积改变来运用三态进行分析。 8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3H 2NH,反应开始前向容器中加入 5molN和22326molH,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共有10mol,问其中氨气有多少mol?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之差求解。 设平衡时氨气的物质量为x 。 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差为:(5mol+6mol)10mol=1mol 根据题意和化学方程式N+ 3H 2NH可得: 2 2 3每生成2mol的NH,混合气体就减少2mol;现混合气体减少1moL,列比例式为:2mol:2

27、mol= x:31mol,解得x=1mol 该题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求解参加反应的N或H等。 22此题也可用三态分析法进行计算而获得结果。 9 试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要说明浓硝酸跟铜反应生成NO和稀硝酸跟铜反应生成NO的原2因 。 寻找一个平衡体系,再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一个化学平衡,即3NO+HO 2HNO+NO,然后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进223行分析。即增大HNO的浓度,将使平衡向生成NO的方向移动,减少HNO的浓度,将使平衡向生成323NO的方向移动。以此浓硝酸跟铜反应生成NO,稀硝酸跟铜反应生成NO。 2该题易出现的错解是:“浓硝酸中硝酸多,铜少,N的化合价降得少,生成NO,稀

28、硝酸中硝酸2少,铜多,N的化合价降得多,生成NO 。”该题出错的原因是未能看清题目“用化学平衡原理”,而另起炉灶用硝酸和铜量的多少来进行分析。事实上,在浓硝酸中即使加入大量的铜,一开始也生成NO,同样2在稀硝酸中即使加入少量铜片,也不会产生NO。 21判断某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关键要抓住:?v= v,即反应混合物中有某种物质,在正逆同一时段内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量;?各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题给其他条件都可转化到这两点上来考虑。只要具备这两点之一,便一定是平衡状态;否则,不能确定为平衡状态。 2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

29、,或从正、逆反应两个方向开始,最终都能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达到相同平衡时,与起始时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配比有关。抓住这一点,有关气体的物质的量无论取何值,都把它转化为最初给定气体的物质的量,若其值与题干给出的量相同,则符合题意。 3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考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以下规律: (1)等温等容时,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等温等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

30、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3)等温等压时,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4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改变量之比。常有同学因忽视“改变量”而发生错误。 确定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关注其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紧扣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反应速率之比。 理解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的学生在解题时,没有认真仔细地读

31、题、审题,而是另起炉灶,根据以往的经验析题、解题,从而造成错误。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3Y(g) 2Q(g)+ nR(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加5% ,X的浓度减小1/3,但温度不变。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为 ( ) A3 B4 C5 D6 2在CuCl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222 Cu(HO)4Cl CuCl4HO 2442蓝色 黄绿色 能使黄绿色CuCl溶液向蓝色转化的方法是 ( ) 2A蒸发浓缩 B加水稀释 C加入AgNO溶液 D加入NaCl晶体 33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

32、在恒温的条件下,B%与压强的关 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m,np V 正逆DX点比Y点混和物反应速率慢(指正反应或逆反应的速率) CX点时反应的V4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盛入3L X和2L 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气)3Y(气)=2Q(气)3R(气)若开始时加热,当反应进行到一定阶段后,采取绝热措施,容器里的温度不再随时间改变,这说明 ( )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中正反应吸热和逆反应放热相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5m An B p Cq D,该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T和T12表示不同温度,?表示T

33、时的平衡状态,?表示T时的平衡状态,则下列叙述符合12图示的是 (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TT12 C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TT 216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A和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气)+2B(气)=2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相等,则此时A的转化率为 ( ) A50 % B60 % C40 % D70 % 7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溶液,下列各图4产生H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28对于可逆反应2SO+O2SO+Q,下面有4 个图,已知(A)图是正确的。分析

34、B、C、D图223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B) _ (C) _ (D) _ 9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以下反应:3A(g)+B(g) 2C(g) (1)正反应是气体体积_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_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_。 (2)压强不变,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则上述的正反应是_反应,要提高B的转化率,应该采取_温度。 (3)若反应开始时,A与B的体积比为3:1,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则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_、B_、C_。 10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反应:aA+bB cC(固)+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

35、n/2 mol,C增加了3n/2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_,b=_,c=_,d=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_,B_,C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相等,则该反应为_(填“放热”或O充入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 2s后,NO的浓度为 0.02mol/L, “吸热”)反应。 24260s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开始时的1.6倍。 11在一定温度下,把0.5mol N(1)2s时用NO浓度的变化表示反应速度是_。 24(2)2s时体系内压

36、强为开始压强的_倍,此时NO的分解率为_。 24(3)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NO的物质的量为_mol;NO所占的体积为_%。 24212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B 两种气体相混合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 中,发生如下反应:3A(气)B(气)x(气)2D(气),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x值等于_; (2)B的平衡浓度为_; (3)A的转化率为_; (4)生成D的反应速率为_; (5)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

37、始进行,开始加入C和D各4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3质量分数与原平衡时完全相等,则还应加入_物质_mol。 1D 2BC 3AC 4D 5BC 6C 7A 8(B)温度低 反应慢 却先到达平衡且SO%反而低 3(C)温度低 反应慢 先到达平衡 温度高 反应快 反而后达到平衡 (D)不同温度 同时到达平衡 SO%反而高 39(1)减小 正 增大 (2)放热 较低 (3)50% 16.7% 33.3% 10(1)2,1,3,2 (2)气,固或液,气 (3)放热 11(1)0.005mol/(L?s) (2)10% (3)0.2 75% 12(1)2 (2)0.8mol/L (3)60% (4)0

38、.2mol/(L?min) (5)不变 (6)B、4 35 本策略内容主要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三部分。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水的电离与溶液pH的求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常考不衰的热点内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与溶液有关的废水分析与处理问题,将会与离子共存、pH求算及中和滴定一起融入未来的高考试题中。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可通过平衡状态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2溶液的pH计算 酸可直接计算,碱可通过pOH转换成pH。 pH= -lg c(H+) ,pOH= -lg c(OH),pK= -lg K。 25?时,pH +

39、 pOH = 14 3 盐类水解的应用 1 (1999年上海高考题)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 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1力变化最小的是 ( ) 盐酸 A自来水 B10.5 mol? L1C0.5 mol? L HAc 溶液 D0.5 mol? L KCl 溶液 导电性强弱决定于什么?是解答出此类试题的关键。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电解质的导电性决定于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数,也即自由离子的浓度。 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也即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选项A、C均有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选项D由于加入NaOH 固体,增大了

40、离子浓度。B中NaOH 与含等物质的量HCl 的盐酸反应后,溶质由HCl 变成NaCl ,离子浓度不变,导电性几乎不变。故选B。强弱要分清、浓度是关键。若不注意强弱电解质问题,此题极易误选答案C。 导电性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其导电性不仅有溶液中的导电,还有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的导电。此类试题一要注意自由电荷的浓度;二要注意两类导电物质本质不同,金属的导电为物理过程,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际上是一电解过程。 2 (1992年全国高考题)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CHCOONa?NaHSO ?34NaCl ?CHONa,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65A? ?

41、 ? ? B? ? ? ? C? ? ? ? D? ? ? ? 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 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NaHSO,电离显酸性,pH ? ,以此得答案A。 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NaSO?HSO ?NaHSO ?NHCl ?242444NaHCO ?NaCO ?NaOH ?Ba(OH) ,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 33

42、2+-31 -33 (1991年全国高考题)已知一种c(H)=110mol?L的酸和一种c(OH)= 110 mol? 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盐的水解,?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 + 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 +中和反应后溶液

43、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 4 (1997年上海高考题)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 ) A将pH= 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到pH= 5的溶液,醋酸所加的水量多 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取 C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变化大 D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 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电离程度的大小,而电离程度则可通过溶液中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进行定性分析。对于酸、碱的稀溶液,则又可以通过pH的大小或变化

44、情况来进行判析。 B未涉及酸性强弱。DpH相等,与锌反应的速度必相等,与酸性强弱无关。A由于稀释到相同pH,醋酸加水量大于盐酸,证明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度增大,所以醋酸是弱酸。C中加入相应钠盐固体,COO抑制了CHCOOH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属弱酸。故选A、C。 33+弱酸稀释,电离度增大,造成溶液中H变化较强酸小。如要获得相同pH,其加水量必超过强醋酸pH变化大,证明所加CH酸。部分同学由于未考虑电离度对离子浓度的影响,而漏选A。 5 (1991年全国高考题)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 3+ANH、NO、Al、Cl BNa、AlO、K、NO 4323+ 22CMnO、

45、K、SO、Na DK、SO、HCO、Na4443离子共存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常常有众多的限制条件,如无色、酸碱性、能跟Al作用产生H等2等。解题时,需找出限制条件,对照选项逐一化解,方可正确获得答案。 根据条件为无色,先排除C。再根据溶液呈酸性,排除B、D,以此获得答案为A。 条件对离子共存题起着限制和制约的作用。部分考生由于未能考虑无色透明,而错选C。 6 (2001年全国高考)将pH= l的盐酸平均分成 2份,l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 A 9 B10 C11 D12 利用pH概念巧算。 设在1L pH=1的盐酸中,加入水后pH=2,则加入水的体积约为9L,如果加入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