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2018051637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3159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2018051637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2018051637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2018051637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2018051637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20180516376.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7潍坊检测)“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读图,完成12题。1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ABCD2“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解析:第1题,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即可选出正

2、确答案。第2题,根据材料,“黑烟囱”是海水溶解的金属从地下喷发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硫化物沉积而成,故在成因上应为沉积岩。答案:1.D2.A(2017江西协作体联考)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不辞辛苦, 长途跋涉来到腾冲, 亲自登上打鹰火山, 发现“山顶之石, 色赭赤而质轻浮, 状如蜂房, 为浮沫结成者, 虽大至合抱, 而两指可携”。下图为打鹰火山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3“山顶之石”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1质地致密且密度较大B火山形成前此地为向斜构造C岩石2中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D石灰岩b形成早于石灰岩d解析:第3题,由“山顶之石, 色赭赤而质轻

3、浮, 状如蜂房”可知,“山顶之石”有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岩。第4题,岩石1属于喷出岩,密度较小;岩石的新老关系不能确定,无法判断地质构造是向斜还是背斜; 岩石2属于变质岩,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石灰岩b离火山通道更近,形成的时间更早。答案:3.B4.D(2017河北五校联考)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BCD6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第5题

4、,“稳定水体”不一定是海,也有可能是湖泊;流水沉积作用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因此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在河流出山口处,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有利于扇三角洲的形成。第6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流水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辫状河流多由高山冰雪融水或山地降水补给,河流流量不稳定。答案:5.D6.B读我国浙江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完成78题。7A、B、C之间地形成因是()A背斜成山B背斜成谷C向斜成山D向斜成谷8A、B、C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B

5、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解析:第7题,根据海拔可以判断出A、B、C之间的地形是山谷;根据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以看出B岩层埋藏比A、C处浅,故B处岩层相对向上拱起,故A、B、C之间的地质构造是背斜。第8题,浙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答案:7.B8.C(2017广东五校协作体模拟)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911题。918801945年,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ABCD10根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可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

6、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11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A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率提高D降水增多解析:第9题,根据图例,比较四处18801945年的沙洲0米线位置可知,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此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第10题,根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可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扩大,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沙洲向海洋推进,说明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

7、沙沉积速率,从而使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扩大。第11题,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河流输沙量减小。答案:9.A10.D11.C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12分)(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8分)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等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

8、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13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

9、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图1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12分)(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公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8分)解析:第(1)题,考查地貌的成因,一般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因素分析,该陡崖的形成是由于南侧地层抬升,而北侧地层下陷而成,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的部分呈三角形。第(2)题,秦岭地形对两侧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冬季时,秦岭阻滞了冷空气南下,使得山地南侧气温高于北侧;夏季时,秦岭山地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该山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国渠走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沿山麓延伸,沿线地势较为平坦,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居高临下,水可自流。答案:(1)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2)夏季阻挡夏季风北上,北侧气候较为干燥(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阻滞冷空气南下,南侧气温较高。(3)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可自流引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