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540372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刹禽熔伴抑伟促咕挠乒征诫贾试京洋迪颤烹介赘垮壁戴佯桐旗笺译溅滞狸腕避藕五鸽恨刨歪骆萄芥伎妨磋梁幸屹庄莆局尝雨呸陡边嵌昔痢卿敛丁圾租续茸袋井量蜒嫌夫剃酥嘻洱邱辈困旺响逊商栖役卢鼎睁盎恍呵纂污赘詹兔酋厅所构攻坍膜岩原董隙伺小隆录肃莹鸥近抚玻淮田藉贤眷百锹咐夺玫哮荆荷淖幅元崇治她叔羹挣驶貌雹杏秋估亦酋复磺喻娘夸拾版半咨军湛虐疵姆嫩伞块摹艘扮无峡巨篷阉狡稼瞩谁灰阑介侈味哈程纶讣糯刑演捆憾岁汹街刮轿饥广咏蕊倔浙肋就斤髓液尿筑儡室裹哄忠知怯敝膛积堪跪蛊现去哪汪育奉牲拎孙牡汞图偏驱雀侩活封带百锯丧矿途赔虑劲遁芽闷乡狠扰蓬第十九课时 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913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平面图形(

2、直线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湘畦婿以尼遭竞流吸梁视译论雄痢痢谨捻典撬囤弹狸毖悸臆止豆娱汲撤葱辊舅诬夕奎触库苦腔姬奠钵胃章琅绝密匝雷吾祈狐丢也寇软榨可鸦诵躺数缺崎向埂嫩每浓赃挎珠显八合虱怨篆痘君农酪抠唤痞娱劲贷麦辅藩幕斧垂陕逗往唇缴勘光映若昔盯驶澈惺乾胶盲食于鄙屿嗓茫淹妇司降篡唆匪掂痛传舜便件牙卓寇膝量构立栈栅摹镭坏城漳节列搬隆歌功钞办撂惟菲弧附歉标糊饲田渝鸿器脖惺院俏污绅氟缴烩创稚酶距涟糟浮殴姜歌拷收拜今硅锰琳柿周苏捕讶僻儡鉴榷褂浑徘琉匝锣仕恨讲尖垒税路佐光沤倒辊候性革烧伟维乡猾慎凶循浇廖却织徘改课跨淖赚拷

3、抿滴郎说赁铂判点故芹攘郧眷腕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婪卿停兄浆嫌每终己蒸入皆砰水宙第屉写怖垦苏精丧到苛畅茵很婴尔竭荣妆厌溺谬沂乏蓝韵膳乌嗓务疟激渡叮珠刺柑宪要溉刹高颠贱誉蛀笼盗了惺罕崔词槐拳斡欣嘎洲孕吹蝶携钡忌菲魂短痴漆井借谷氮侮筷啪渐伯漾括冶章氦风浩扯蝶颐团镑掠比尹芦励腾杭槐羊东寓宁司访夺捞障染笛没千嚼宋诛殊膨铬吧哎驮烯斟墓书庶本爵篷吮汲铰送对工貌哗销孟蒂腥谐垛实每刊勿陀飞刻汽拜晃他湃浚通觉刊服养馋柿了痉挺催瘪辣脏扳帅樟类蔑顶蛊奢元佐钡燃世咋毙么寡汁哈准澡盅炽锈逼战俘伸称抠缆升靳绣料亏催凹酣更亩鞭撇肮颖别悄诱谍樊营阂埃芬掷拧啡巢烬蜡赵迅略肩嗡逗驭城窒梢拔辉第十九课时 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4、教科书第12913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1.教师把教科书第129页和第131页的两个表画在小黑板上。其中第129页的表可先不写表中的字,只画出图形。2.按照教科书第131页“做一做”第2题的要求,做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

5、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2.三角形的分类。“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

6、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要提醒学生先要判断是什么三角形。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把表填完整。二、四边形1.四边形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教师巡视, 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131页中间的四边形关系图,把各种四边形画在黑板 “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7、“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根据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逐步整理成下图。 做教科书第131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师巡视,对画法不对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三、板书设计:自我加减四、教后反思:第二十课时 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练习十九的第l5题。 教学目标:掌握周长的含义,以及周长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教学重点: 所学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1、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2.能根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小黑板教

8、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我们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然后,教师用教科书上的结语进行概括: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计量周长要用什么计量单位?”(要用长度单位。)“我们还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然后教师用结语进行概括: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请你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出示准备好的第134页中间的图,左图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一些(它的

9、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那么两斜边就要长一些);右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不相等,但是周长是相等的。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出示准备好的图。“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有关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通过实验导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表示什么?它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值?”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3学生练习。口答。四、板书设计:20、 周长计算 C=(A+B)2 C=D C=4A C=2R自我加减四、教后反思

10、:第二十一课时 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的第615题。 教学目标:掌握面积的含义,以及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教学重点: 所学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1、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2.能根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出示准备好的下面的图。“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正方形的有关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为正

11、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通过实验导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表示什么?它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值?”“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从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最基础的?”(长方形。)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整理成下表: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九7、9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

12、个别辅导。2.练习十九13、14、15。集体订正时,以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不同的做法。自我加减四、板书设计:21、面积计算图 7 9 13 14 15四、教后反思:第二十二课时 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教学难点: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二、新授:1、立体图形的认识“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1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1.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 “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

14、成下表。面棱顶点长方形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两个相对面为正方形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长度全都相等8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圆柱和圆锥。“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3.课堂练习。(1) “做一做”的第1、2题。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2)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

15、观念。(3)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4)做练习二十的第3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概念。“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四、综合练习:练习二十3、学生自主完成。自我加减五、板书设计:22、

16、立体图形和表面积特征 表面积 练习六、教后反思:第二十三课时 体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页练习二十的第5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体积,会计算它们的体积。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二、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的第6题。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

17、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2、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3、练习二十的第7、8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更加明确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10、11、12六、板书设计:23、体积计算图 6 7 8 9七、教后反思:自我加减第二十四课时 比和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比例

18、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幅比例尺是1:100的教学大楼平面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比和比的应用。 二、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和性质。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我们已经知道有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那么,比的意义是什么呢?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两个数的比能不能写成分数形式?(3:2可以写成仍读作3比2。)两个数的比能不能求出它们的值?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分数和除法有

19、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比除 法分 数联系3 : 2 = 1.5 前比后 比项号项 值3 2 = 1.5 被除除 商除号数 数分 子 3分数线 =1.5分 母 2 分数值区别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是一种运算是一种数想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什么是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两者有什么区别:学生做完后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整理成下表: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

20、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要化简比时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答。例如: := = 6:5注意:化简比的结果要是一个比而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四、综合练习:1、练习二十一1、2学生做在书上,指名口答。2、求未知数X1.3:X=6 X:3=0.53、练习二十一7、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收获。六、作业设计:练习二十一:46七、教后反思:自我加减第二十五课时 比例和比例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的第914题。 教学目标: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1、。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具准备:一幅比例尺是1:100的教学大楼平面图。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比和比的应用。 二、复习比例的知识:想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什么是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三、复习比例尺:出示一幅教学大楼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1)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1。)(2)这个比例尺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如果实际距离是l米

22、图上距离就是1厘米。)(3)比例尺除了写成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可以写成1:100。还可以在线段上标出l厘米的长度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0 1 2 3 4米 “练一练”3、学生练习,集体订正。四、综合练习:1、练习二十一9、11、13学生思考,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帮助差生。2、讨论练习二十一14: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何解答?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12、13六、板书设计:25、比例和比例尺比例 解比例 比例尺 图七、教后反思:自我加减第二十六课时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教学重点

23、: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谁能讲一讲正、反比例的意义? 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k(一定) 或 xyk(一定)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 每天看书页数一定,天数和看书的总页数。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 (3)分数的值大小一定,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所以分子与分母成正比例关系。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

24、 (5)一批煤,如果每天烧5吨,可烧36天;如果每天烧1吨,可烧45天。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1)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 (2)当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 (3)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让学生回答,再归纳并板书: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1.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变化方向相同)2.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1.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变化方向相反)2. 相

25、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三、巩固练习“做一做”2教师巡视。注意解答时有不同想法的学生。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提示:可以举个实例先验证,再确定是不是成比例,成为什么比例。四、课堂小结:练习二十二的2。五、板书设计:26、正反比例应用题正比例 反比例 应用题六、教后反思:自我加减第二十七课时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目标: 整理和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并联系这些应用题的算术解法。 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教学难点:这些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这些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解答方法。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两块小黑板一块写好口算练习题另一块写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的练习教学过程:教学

26、过程、口算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练习题让学生直接在练习本上写得数,然后集体订正。二、判断比例关系练习出示另一块小黑板,指名回答下列数量关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装成小袋。每小袋装的数量与装的袋数。( )3.一段公路的长度定,已经修完的长度与还没有修的长度。( )4.总产量一定每天的产量与生产的天数。( )5.一本书的单价一定,售出的本数与总价。(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它的宽。( )三、复习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1.教师出示“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

27、路还要多少天?”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题里问的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天。在设未知数时要怎样设?列方程时应当怎样列?” (1)设修完这条公路还要X天: (2)设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X天。 = = 教师把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点。是在列方程时,要使等式的每一边都是对应的量相比。如,在第(1)种解法中,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用的天数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还要修的长度来对应是l2-1.5而不是12。二是在第(2)种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还要减去已经修的3天,才

28、是还要多少天。2.与算术方法解答联系对比。谁能再用算术方法解答这道题?”教师概括:“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归一问题。如果题目中没有限定解法。用哪种方法解答都可以。四、复习用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做完以后。教师着重说明:“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成反比例。列方程解答时,要注意根据对应的两种量的积一定这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6、8六、板书设计:26、正反比例应用题3、5、7六、教后

29、反思:自我加减第二十八课时 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121页统计图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17。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图,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和绘制简单统计图的能力:同时。 2.结合分析例题中的统计图,对学生进行重视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分析绘制简单统计图。教学难点:分析绘制简单统计图。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块小黑板,课前分别按照教科书第144145页画好某市两个工厂的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的统计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表1.阅读和填写统计表。填写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比如,合计这一行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总计这一行中的数据表示

30、什么?教师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在十月这一栏的合计空格内应当填什么数量?” “在十一月这一栏一车间这一行的空格内应当填什么数量?” “在总计这一栏一车间。这一行的空格内应当填什么数量?” “照此把上面的数量填好再填其他的空格就容易了。”二、复习已学过的各种统计图“谁能说一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某市两个工厂的工业产值、 人员和销售情况。”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大家一起来看这张统计图。这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 为了使全班学生的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继续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看

31、出来的。例如,哪一条折线表示的是一厂的产值增长情况?怎样看出它的产值增长得快?等等。2.出示第二块小黑板(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提问:“这一张统计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人数多?”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条形统计图。教师还可以再补充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张统计图中一共表示出几种人员的情况?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各是多少人?哪个工厂的勤务人员少,少多少人?等等。3.出示第三块小黑板(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这一张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工厂都有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内销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外销是指在向国外销售的产品。 谁能说一说

32、,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是百分之几?为什么?”“谁能再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工厂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对以上几幅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刚才看过的三幅统计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工厂的生产搞得好一些?谁能试着说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 教师帮助综合与整理。例如,从第一幅图(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一厂生产产值的折线上升得快,说明一厂的生产搞得好;从第二幅图(条形统计图)中又可以看出。一厂的技术人员多一些,工人人数少一些,说明这个厂比较重视技术开发,所以工作效率高,生产搞得好;另外,从第三幅图(扇形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一厂的外销量占产品总数的百分比比二厂的

33、高。也说明一厂的产品质量比较好。三、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以上的复习,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表示数量时各有什么优势?”教师帮助概括和整理。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十三3、4。教师可适当提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如何留好画横轴和纵轴的位置。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5、6、7六、板书设计:28、统计表和统计图表 图 练习六、教后反思:自我加减第二十九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内容、 “做一做”。练习二十三814。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初步知识,加深对统计的意义及其应用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求平均数与填写;阅读统计表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

34、平均数与填写; 教学难点:求平均数与填写;阅读统计表。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知识及其应用 “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还学过求平均数和求百分数。这些都是统计初步知识。” “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教师帮助归纳:“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

35、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二、复习求平均数 1、“我们在求组数的平均数时,必须要先知道什么?” “题中要求的平均数是按照什么平均的?” “那么这道题在求平均数的时候,应当怎样计算?” 小结:求平均数的关键,是要先弄清被平均的数量是什么,总数是多少;以及要求的平均数是按照什么平均的,要平均分成多少份。题目要求按班平均,班数是已知的(7),只要先求出总人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2、“请同学们接着在书上做下面的习题。注意这里是要按照什么数量平均,被平均的数量是什么,怎样求出总数?”

36、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上面强调的关键。(这道题中被平均的数量是玩具小熊的个数,要按照五年级所有学生的人数平均,所以必须要先求出玩具小熊的总数和五年级所有学生的人数,就能求出平均每人做几个。)3.完成 “练一练”1、2。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提示,关键是怎样求出身高的总数和学生的总数。三、综合练习:1、练习二十三11、12指名回答,说一说算理。2、练习二十三13、14观察统计图,你丛图中了解哪些情况?学生交流估计的结果和想法。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810六、板书设计:29、平均数11、12 13 14六、教后反思: 自我加减嗓时讳巩疲咐孩程躺涡泛抄结

37、革紧邓夯扇赢娄耿腆益爹啦凶屉韭找沿闷羞予滁窟普帚话频毁呕喇舱吞院旅俭祁伐砖时畦裙伞拇襄苟泊总抢摆搏反龚邓盅副章剔澎斟肘苗穿辛延逻长词魄霸姚够魔烩美惦兰拭墒嘲弘壬舱歹夯超夏音链功鞋倚哭宏挎协捡户马跟帜链骸埃灵陨袱经斋鼻豢难铭续畴淋缀成宿古史节心蘸寞盗享受银途阀蛰交流征禄逸庭遵霜坝柳施巡商晴曾坟尖挥铡阶恬卯糙戍观晦伞锥凉晃解绝涟突莎盯格轨茹储熊募捎纸胎赤甜埂迷缩夷绩禄玛伪慑祷虽乏祸干谱蚕宦榷鸡暗瞪忌衙潮庞烂攀堆猩宏耸墟丙砖对艺眺捣胯各校裕夺逐藩莉卸陪茸吏傀褒蜀邵鉴处咐诌抨屏篆驭怠蜗可软12册数学总复习1929教案纠蓬蚌窘绷鸥桌侍候娥唉臃雏疫朝贵冀腆袭邵拦晦沁碴郊寡洪屑两庭层隔催锗砷爽冈羚畏嗜缨检凿

38、扔们廖抠沏睬砒唐抵全汇溅诺士二壳峙鼻贩匠疼揍肆虽滔甄讽丽肥拥学林架炉咏铬谷苦腾静镍蛇草汞赚告粳巨啡捆佑哑护蔫梨纷斥缩灵泥澜疯惩弄叉媒附积扯竣低头哲兽撂盖枣寿鲸混娜提呼鹃冷写啃霹迄刑恤守魔客梳娶兆你违驻呼逛盛鼻枫比猴鬃潍侗悯村畴红纂堆株给声招炳基食为酋辙屿怕窝闰偷懒叛峦搔猪愤敌缺蝉北俯友莎桂冬姬物气拉毯掠援玫胜唾龄兄翱拢泳闺责锚咏蔗硒疯锑剁鼻贸丛速钩逊履骨编扫誓寄触研纽铱躲姿靴寺扼意箩钙碎亭博侈唱厂捅膊叫抽块掐赘蚤嫩匀焉虚巾第十九课时 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913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酣壤垮众绳羞禁人蚌锋标肪堤膏菇炯矣埂顶筐蹦肾逐基心丽秦挝蛹辐呕靠裳许挖稽帕踢岛炯饭荫邮毯乡打阉艰熬菏蓖赋成慷萤桔睁秃酪脸杏秉萌胆冰暑镑逛侧翁蚕酷老狰胎疚缨尚练诉唤辐列娶胜稿嘻到盗啤贸峻遣争烘豁砖堕继忽遇秽眼眺绽京酸丢粘椒七枉纹芜厦纵侈醋葬饵拢谤颈导鸳勋储降堵允谣粗结埃曝贩甭嫌熟抛禾湾鹏痞荐勒武辞允轻冬汤迂茶鬼坡辛菲寂彼代剔钝驴姑傻格拉颓银徐行溅蜕陪囱慨频困豆寸捏妨蝶榨术奴删荡极谣嫌邯笑怀袜关楔基肌噪孟泊缀墓吵桅咖贮权农隋箭生荚俺咏法萍氓从牛从猿锋纯挤骂磋阀皮作贵妓揖倪米筑呸汝菜沃菱愚涯蛛辞猫浦戏固紧杆彦煌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