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各校命题评比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920180522348.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4136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南县各校命题评比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920180522348.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灌南县各校命题评比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920180522348.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灌南县各校命题评比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920180522348.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南县各校命题评比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920180522348.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南县各校命题评比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920180522348.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灌南县各校命题评比 2018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友情提醒: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 分) (1) ,一览众山小。 ( 望岳) (2)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3)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4)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5)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 )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叫嚣乎东西, 。 (柳宗元捕蛇者说) (8)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2下列有关

2、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运用驳论点和驳论证两种反驳方法,驳斥了 中国人 ”失掉自信力了 这一错误论 调。 B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自己壮 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C人民艺术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堕落, 最终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的悲惨命运。 D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的作者是瑞典童话作家安徒生。 他是现代童话创作的奠基人。 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3、的基础工程。 B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和月球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C从安倍到哈格尔的讲话,可以看出,究竟是谁在主动挑起事端、争议和冲突。 D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特定的地区实施宵禁,以防止武装分子掳人事件不再发生。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7 分) 1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 . 巴金的自然真挚 . 矛盾的淳厚质朴 . 冰 心的婉约青秀 . 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 jun 永 . .秦牧的博识 ru 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 分) (2)划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 分)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文构成一组排

4、比句。(2 分) 5名著阅读。(7 分) (1)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3 分) (2)概括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4 分) 二、阅读赏析(60分) ( 一)阅读的晏殊浣溪沙,完成 67 题。 (5 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哪些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题。(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刿

5、日: 可矣。 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 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 “问其故。对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 ”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 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予 军争 篇) 【注释】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以治待乱:以我

6、 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正正:严整。堂堂:壮大的样子。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 分) (1)既克,公问其故 既( ) (2)彼竭我盈 盈( ) 2 (3)故善用兵者 善( ) (4)将军可夺心 心( )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是 故 朝 气 锐 昼 气 惰 暮 气 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分) (2)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2 分) 11乙文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请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5 分) (三)阅读

7、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4 题。 (10 分)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 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 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 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 2 厘米、直径约 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 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

8、酶聚合 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 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 37 、pH为 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 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 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 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 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9、。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 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 50 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 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 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 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 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 3 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 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2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 分) 13研制人体

10、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 分) 14选文第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四)阅读文章,完成 1518 题。 (14 分) 阅历与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 “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 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 富

11、,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 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 “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 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 ”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 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 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

12、感性的认知;而 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 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 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成 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 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 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 候,迫于 升学就业的压力,两

13、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 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 4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 有字之书 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 无字之书 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 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 导致经验主义,会因 缺乏理论 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 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

14、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16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7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 分) 18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 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 纸的背面。”(4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3 题。 (16 分) 绝唱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 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 阳光的照射下,宛如

15、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 ”叶无穷碧, 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 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 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 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 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 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 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 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 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 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