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叙事类散文阅读(二)学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560631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叙事类散文阅读(二)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叙事类散文阅读(二)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叙事类散文阅读(二)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叙事类散文阅读(二)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叙事类散文阅读(二)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专题复习叙事类散文阅读(二)1、 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考点3、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例如:2009浙江省义乌市中考题(温暖的扑克)第7题: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为此类型的题目。考点4、概括主旨(1)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句子,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2)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详略。考点5、关于标题(1)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例如:“2006年河北中考记

2、叙文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有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要求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特点,所以说,“河”比喻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2)题目的作用: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中考语段)等。标题有时

3、候还具有提示文眼的作用(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如王剑冰绝版的周庄。“绝版”一词就是文眼,它一在表明周庄的不可复制性,二在表明作者对江南古镇周庄被现代商业日渐侵蚀的忧虑。这也就是文章所主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考点6、关于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考点7、关于写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

4、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

5、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

6、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二、备考策略之二: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是:由语言形式到文章内容(因文解道),再由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因道解文),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理解。面对一篇现代文材料,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完成阅读理解。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先以较快的

7、速度默读一二遍,明确文章:1.主要内容(写的什么),领会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旨。2.思路(怎么写的)。3.关键句:体现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的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词句以及前后照应的词句。4.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等。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但也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环节。第二步,研读问题。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避免答非所问。第三步,细读文段,做好标记。仔细研读问题所涉及到的文章段落或区域,筛选对答题有用的信息,在原文中做好相应标记,以便精心组织答案。三、典型试题链接(三)老 屋 楚 岩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

8、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 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

9、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

10、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

11、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更迭 ,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

12、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1.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2. 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B本文使用

13、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 (四)瓷器的意味池莉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及时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团,色彩,没有其他什么

14、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

15、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

16、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

17、,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得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 了。1. 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

18、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2 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3 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4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参考答案:1.(4分)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2.(6分)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引起下文。3.(4分)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4.(4分)A E1.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2.(1)从陶器到瓷器(2)从实用到艺术(3)从粗陋到精致3.(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4.(1)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2)评价(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