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溶解度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20180511349.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61737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溶解度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2018051134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溶解度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2018051134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溶解度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2018051134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溶解度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2018051134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第3节溶解度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20180511349.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9章第3节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1.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A.增加水的质量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D.升高溶液的温度2.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温度溶质颗粒大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剂种类A.B.C.D.3.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A.13.3克B.26.7克C.33.3克D.40克4.有A、B、C三种物质,在20时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

2、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质;B物质制成11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质375克饱和溶液用去350克水这三种物质在20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为()A.BCAB.CBAC.ABCD.BAC5.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A.降温B.升温C.加入溶质D.加入溶剂6.在温度不变时,从100KNO3饱和溶液中去除10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没有变化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解度D.溶液的体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溶解Y物质B.将30g硝酸钾投入7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是100g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3、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D.同一温度下,含有相同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一定比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小8.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A.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中没有固体存在9.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题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加水C.加KCl固体D.倒出部分溶液10.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4、1619题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A.B.C.D.11.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 A物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B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A.ABB.BAC.A=BD.无法比较12.t时,18克硝酸钾全部溶于水形成68克饱和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A.18B.36C.36克D.50克13.如表说明甲、乙、丙、丁四种液体之性质,小仕取其中一种液体与蒸馏水加入试管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试管内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小仕所取的液体为何者() 液体密度(g/cm3)熔点()沸点()

5、与蒸馏水作用甲0.78-9.765可互相溶解乙0.86.481不可互相溶解丙1.15-5.2218不可互相溶解丁1.312.5290可互相溶解A.甲B.乙C.丙D.丁14.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A.13.3克B.26.7克C.33.3克D.40克15.25时,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和100g,然后分别都蒸掉10g水,再冷却到25甲烧杯中析出硝酸钾晶体质量m1,乙烧杯中析出硝酸钾晶体质量m2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A.m1=m

6、2B.m1m2C.m1m2D.m1=2m216.芳芳同学在探究食盐的溶解性时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依次加入食盐,从A到D依次增加,经充分搅拌后溶液如下图,则可以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B.C.D.17.小明在家里用开水配制了一杯浓糖水,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这是因为()A.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多B.温度下降,蔗糖的溶解度变小C.杯里溶液的浓度增大了D.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多18.tC时物质的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10克水,结果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a克,第三次再恒温蒸发10克水,下列有关晶体析出质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7、()A.一定大于a克B.一定大于或等于a克C.一定小于a克D.一定等于a克19.t,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n:m,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A.克B.克C.克D.克2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以上说法都不对21.小明将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拿出的澄清石灰水,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8、B.4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2.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30克,现在20的温度下,向100克水中放入35克该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A.130克B.135克C.105克D.100克23.下列对“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的解释正确的是()A.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食盐36B.20时,100g饱和食盐溶液中含36g食盐C.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D.20时,100g水最多可溶解36g食盐2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将100克6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

9、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溶解度25.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A.过滤法B.降温结晶法C.蒸发溶剂结晶法D.蒸馏法26.t时,将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A.c=a+bB.c=2a-bC.c=a+2bD.c=2b-a27.涵涵在家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蔗糖没有溶解,然后她又用火将其加热至50,发现蔗糖全部溶解了,判断在

10、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蔗糖的溶解度B.溶液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8.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固体的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充分振荡,在20时,甲中还有一部分没有溶解,乙中完全溶解下列有关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20时,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20时,两种溶液可能均为不饱和溶液D.20时,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定比甲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2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50时,35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

11、乙物质_克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温度应控制在_若分别将100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3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_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2)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物质的溶液(3)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小丽向100gt3的水中加入50g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A物质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在_的情况下A的溶解度一定小于B的溶解度31.甲、乙两种固体的

12、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1)_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该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_m(乙)(填“”、“”或“”)32.如图所示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Y和Z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Y _ Z(填“”、“”或“=”) (2)在某温度下,把三种物质各50g,分别溶解在等质量的水中,所得三种溶液都恰好饱和,则所需水的质量应是 _ 克33.如图,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

13、和溶液中,图A,当温度变化时(不考虑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由此推断温度如何变化 _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量 _ (填增多或减少)此过程木块受到的浮力 _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3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含义是 _ 35.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80100120140溶液的质量

14、(g)180200210210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 _ (填实验序号)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实验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36.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c点表示的含义是:_;t1时,50克水中加入_克甲物质,所得溶液恰好饱和(2)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一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_(填“大于”或“小于”)乙,实验时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时,均能达到上述现象37.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1)20时,甲物质溶解度 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质溶解度 (2)40时,将90g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 克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8.本题请选择下列选项代码填空(代码可重复选用) a升高b降低c温度较高d温度较低e良导体f不良导体g水中的溶解氧不足h水中的溶解氧充足 气象预报对人们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军事、科研等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气象预报已发展到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长期天气预报但人们也可以观察自然现象来进行短期气象预报,如观察水塘中鱼类的浮游状态,当发现水塘中大量的鱼浮上水面,并大口呼吸时,往往预示着即

16、将下大雨因为要下雨的地方,往往大气压 _ ,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_ ,迫使鱼类上浮水面进行呼吸但这种情况往往在夏天快下雨时的水塘中出现,而在冬天快下雨时的水塘中则很少见,这是因为夏天水塘中的水温度较高 _ ,而这种情况在水深很深的湖泊中夏天也很少见,这是因为水是热的 _ ,湖泊深处的水夏天仍 _ 、 _ 39.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实验温度2020202080加入溶剂种类水酒精水水水加入溶剂质量20g20g10g10g10g加入固体种类硝酸钾硝酸钾硝酸钾食盐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10g10g10g10g10g溶解固体质量6.2g0g3.1g

17、3.6g10g(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_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_ (填序号) 温度加入溶剂种类加入溶剂质量加入固体种类加入固体质量 (3)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_ (填“”“”“”)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0.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两等份,向一份中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克固体不溶,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北京版九年级化学第9章第3节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1.D2.C3.D4.D5.C6.C7.C8.D9.C

18、10.D11.D12.C13.B14.D15.A16.D17.B18.B19.A20.B21.A22.A23.D24.C25.C26.D27.C28.AD29.乙甲丙;10;40;丙乙甲30.t2;C;45g;A物质溶于水时放热;温度小于t231.20;20%;不饱和;32.;40033.降温;增多;不变34.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35.3、4;11:1036.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5;甲乙;小于;0t237.等于;18038.b;b;g;f;d;h39.溶剂种类;40.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40g水中溶解(9g-1g)=8g溶质A,形成的

19、溶液就是饱和溶液,设此时A的溶解度是S,则 S=20g 答: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20g【解析】1.解:A、增加水量只能增加该溶液溶解固体质量,与溶解度无关,溶解度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故A错; 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只能加快溶解速度,故B错; 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故C错误;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D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考虑: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部因素),温度有关(外界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温度有关2.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

20、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度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探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大小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温度、溶剂的质量及种类 故选C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探究常采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而进行逐一探究本题主要学生对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理解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3.解:根据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说明原溶液在溶解4g溶质即达到饱和状态,说明蒸发掉的15g水若溶解6g溶质也即达到饱和状态,即每克水中最多溶解0.4g溶质,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溶质,故选D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

21、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4.解: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质,所以100g水最多溶解10gA物质,即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10g;B物质制成11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设B的溶解度是x则:解得x=15g;C物质375克饱和溶液用去350克水,即350g水溶解了25gC物质,设C的溶解度是y则:解得y=7.14g 故BAC 故选D运用固体的溶解度概念: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再结合题中数据分析比较解答该题本题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注重概念的理解应用

22、和计算能力的考查5.解: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温可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能成功,故选项错误 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减小,可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能成功,故选项错误 C、增加溶质,一定能使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D、加入溶剂,不能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

23、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解:由题意,在温度不变时,从100KNO3饱和溶液中去除10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解度没有变化 A、溶质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溶剂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C、溶解度没有变化,故符合题意; D、溶液的体积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是指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所以温度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重要因素本题难度不大,是对溶解度影响因

24、素的考查,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溶剂和溶质性质的影响,与当前溶液是否处于饱和、溶剂的多少无关7.解: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溶解X物质,但有可能溶解Y物质,故A错误; B、将30g硝酸钾投入70g水中,硝酸钾不一定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不一定是100g,故B错误;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 D、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同一温度下,含有相同溶质的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溶解X物质; B、将30g硝酸钾投入70g水中,硝酸钾不一定全部溶解;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5、D、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饱和溶液的含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解:A、根据A物质在30的溶解度为41.4g、60的溶解度为55.2g,可判断41.4g物质A在25时不能完全溶解而在60时可以全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溶液为60时100g水溶解41.1gA物质所形成的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9.3%; 溶液为50时100g水溶解50.4gA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3.5%;故B不正确; C、综合A、B项分析可知:溶液为饱和溶液;60A的溶解度为55

26、.2g,溶液为60时100g水溶解50.4gA,可判断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根据20A的溶解度为37.2g可判断,25时37.2gA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综合A、B、C项分析,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而溶液恰好饱和,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选D溶解度为一定温度下,100g水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结合A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液变化流程中的条件,判断物质的溶解及所得溶液的状态或组成;由资料中物质A的溶解度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溶液的状态时,要明确溶解度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

27、溶质的最大质量9.解:结合溶解度曲线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氯化钾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不能改变氯化钾溶液的状态 故选C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解:由溶解度曲线图,25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g,含义是2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5g,含义是25时,100

28、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5时,向10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5g,含义是2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5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5g,含义是2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5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5g,含义是2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5时,向100g水中加

29、入40g氯化钾,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25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g,据溶解度的含义判断选项中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解: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A物质,则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A物质,则20A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B物质,则40B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但由于不是在同一温度下,且不知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趋势,故无比较它们的溶解度大小 故选:D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

30、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需在同一温度下进行比较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解:设硝酸钾的溶解度为xg = 解得x=36 故选C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即可,溶解度:某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 同学们要会灵活运用溶解度的概念,即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得到几种公式:=,=13.解:由图可见,这种液体和蒸馏水混合时不能溶合,出现分层现象,所以这种液体不能溶解在蒸馏水中;蒸馏水位于底层,液体位于上层,说明液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即小于1g/cm3,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乙

31、液体 故选B (1)室温指的是25左右,物质的熔点低于这个温度的是液态,高于这个温度的是固态; (2)沸点指的是液体沸腾的温度,沸点比室温低的处于气态,沸点比室温高的处于液态; (3)两种液体混合时,如果两个液体不能溶合,会出现分层现象,密度大的液体在底层,密度小的液体在上层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的了解情况,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4.解:根据题意可知,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2g晶体,而根据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说明原溶液在溶解4g溶质即达到饱和状态,说明这蒸发掉的15g水若溶解6g溶质也即达到饱和状态,即每克水中最多溶解0.4g

32、溶质,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溶质,故选D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15.解:25时,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和100g,然后分别都蒸掉10g水,再冷却到25则由题意,两烧杯中所析出晶体的质量均为25时10g水所溶解硝酸钾的最大质量,故两个烧杯中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即m1=m2 故选:A 根据题意,所析出晶体质量均为该温度下10g水达饱和时所溶解硝酸钾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所析出晶体质量均为该温度下10g水达饱和时所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正

33、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由图示可知D烧杯中含有固体不溶物,所以D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D 依据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分析解题;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本题考查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17.解:小明在家里用开水配制了一杯浓糖水,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是因为放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A、放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

34、误B、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是因为温度降低,蔗糖的溶解度变小,有蔗糖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C、放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杯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杯里溶液的浓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放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此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根据题意,小明在家里用开水配制了一杯浓糖水,放置一会儿后,发现杯底有蔗糖固体析出,是因为放置一会儿后,温度降低,有蔗糖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糖水有蔗糖固体析出的原理(降温结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解: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

35、 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a克晶体,说明10g水恰好溶解ag晶体,则第三次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g 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a克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a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ag 故第三次晶体析出质量一定大于或等于a克 故选:B tC时物质的溶液,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a克晶体,则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

36、次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取决于第一次蒸发水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确定第一次蒸发水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解:根据溶解度是指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故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等于溶解度与(100g+溶解度的比),设溶解度为s, 则,解得s=克 故选A 根据溶解度定义来回答,溶解度是指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故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等于溶解度与(100g+溶解度的比),故可求出溶解度 只有熟记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和溶解度的定义才能正确解答本题20.解:由溶解度的概念,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