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201805171339.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570834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WPS 页数:1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201805171339.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201805171339.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201805171339.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201805171339.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狮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201805171339.wps(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定州中学 2018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承智班) 一、选择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据证监会统计,今年证监会行政处罚涉诉案件共 43件,连续三年创出历史新高。一度 的资 本大鳄,在监管层的 “下,也无所遁形,因此倒下的不在少数, 德隆系”及 的“敢死队” 大佬们,都成为经典的反面教材。 A. 无事生非 火眼金睛 前赴后继 B. 兴风作浪 明察秋毫 前赴后继 C. 兴风作浪 火眼金睛 接踵而至 D. 无事生非 明察秋毫 接踵而至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经过调解员苦心孤诣的劝说和耐心细致的说理,公司负责人最终认识到自身

2、责任,并愿意尽 快兑现货款,随后双方当场达成了谅解。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因此,不因噎废食,不过早地给教育改革定性,宽容地看待 改革,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当下最需要的态度。 喜剧不能被低俗小品取代,其本质也不是插科打诨所能表达的;喜剧应该用高雅品质赢得观 众,而不是用媚俗的桥段取悦观众。 站在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基上,却仍然只能看到眼前的方寸之地,执着于一厘一毫的得失, 甚至解构历史,厚诬古人,那无疑是宝山空回了。 对互联网文化,既要看到它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目前还处于比较无序的状态,难免鱼目混 珠,也要看到它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整顿文风的一个要求是要用平易近人的文字传播真理。语言晦

3、涩难懂,空话套话连篇,形 式单一僵硬,是宣传思想工作之大忌,是没有效果的。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能参加 十九大”,我很荣幸,我们团队每年送戏下乡 200 场,受到群 众热烈欢迎,还被列为国家艺术交流推广剧目。 B. 美国国会如果未能及时提高美国财长努钦的借款权限,那么他会优先考虑偿还美国债务, 但评价机构均认为美国的信用会因此受到影响。 - 1 - C. 对于再次推迟审判的章莹颖案来说,一旦检方寻求死刑,则必须经过美国司法部长批准, 法官现已将寻求司法部长批准的截止日期确定。 D. 江苏省工商局认真谋划、统筹考虑,把示范区创建为抓手

4、,通过打造样板区,以点带面推 动江苏网络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枪挑紫金冠 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 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 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 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 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到 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

5、锏往还,端的 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 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 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说到暴怒 处,举枪便打。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 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 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 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千百年来,多少伶人

6、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 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 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 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 到不可理喻的戒律。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 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 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 - 2 - 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

7、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 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 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 倦。 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挨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 玉露一相逢。就要挨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 的神经: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 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 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

8、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 “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所谓 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 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 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 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 常的戏班子。 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 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

9、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 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 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 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 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 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是人心将那些 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这诸多顽固的存 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 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美奂的剧院,去看战

10、太平。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 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 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 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 唯有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策马狂奔。 - 3 - 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 他们头顶的紫金冠。 (取材于李修文的同名散文) 4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滴水不漏:形容技巧高超。 B. 粉墨登场:指化装登台演戏。 C. 不可理喻:指不通情理。 D.

11、如火如荼:形容情感热烈。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作者 羞愧地离席”,是因为发现自己不能理解作品被如此改编的用意,惭愧于自 己与新编作品间的隔膜。 B. 文章中对白素贞与许仙相逢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戏剧表演中的含蓄细腻,能引人入戏,这 样的表演令作者十分欣赏。 C. “叙写单刀会时,作者特意交代这个寻常的戏班是以 废弃的运沙船”为舞台,是想突 出戏班面临的生存困境。 D. “文章结尾处,作者重复 反正我有声光电”,是在强调和肯定现代技术手段可以给新编戏剧 带来别样的舞台效果。 6“”“第四段中问: 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如此讲究戒律”

12、 的原因。 7文章写了作者看过的三出戏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 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8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对该手法加以赏析。 9“”作者借 挑紫金冠 的“”“”枪 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对下列经典作品中的 事物 与作 者创作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 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B. “药中夏瑜坟上的 花环”,是鲁迅认为需“听将令”,为了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 士而特意添加的。 C. “边城中的傩送曾面临 碾坊”“”与

13、渡船 的选择;前者意味着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代 表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 4 - D. “红岩中江姐等人绣的 五星红旗”,既寄托了江姐等同志们得知新中国建立时的喜悦, 也蕴含着她们对党的爱与忠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 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 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 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 因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 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

14、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 影响。如诗经“硕鼠从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 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 乐土” “、乐 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 乌托邦” 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 “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 诗意栖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 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

15、达了古代中 “国人追求 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 “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 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 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 古画画 ”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 “”样的评价: 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

16、画中态。 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 “达 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 “启迪,他说: 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 ”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 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 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 “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 诗意栖居”的 - 5 - 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

17、其现代启示)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硕鼠中表现的 乐土”“乐国”“”乐郊 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 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B. 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 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C. “山水画若能表达 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 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D. 陶渊明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 “”追求 诗意栖居 的理想。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

18、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 ”居 的理想的追求。 B. 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 “”诗意栖居 的美好愿望的。 C. 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 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D. 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 “”不变的 诗意栖居 的梦想。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 “”表达了中国人追求 诗意栖居

19、的美好愿望。 B. “”诗意栖居 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 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C. 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 “”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 诗意栖居 的梦想。 D. “明代李贽的评价 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 “”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 诗意栖居 的理想境界。 - 6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 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

20、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 “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 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 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 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 “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 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 如 ”“卿此言,兵为无用邪? 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 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 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 无警,百姓优逸,

21、忘战日 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 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 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 ”“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 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 郑 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 议郎。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 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顒、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1

2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 非公之俦/ B.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 非公之俦/ C.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 非公之俦/ D.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 非公之俦/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

23、直的 - 7 - 意思。 B. 卒,士兵的旧称,属政府正规编制的部队。士兵需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是不怕死、有虎 劲。 C. 郡,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 D. “仲尼,即孔子,被尊奉为 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 性善论” 思想。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太出身显贵,多次不就。郑太为司农郑众的曾孙,多次被举孝廉、辟三府,朝廷征召都 不去赴任。 B. 郑太深谋远虑,见机行事。郑太看到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何进不听劝告,郑太弃 官而走。 C. 郑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郑太引经据典,用三条

24、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 董卓的疑虑。 D. 郑太乐善好施,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 合计谋杀董卓。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2)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 四、句子默写 17名句填空,补写下面空缺处的句子。 (1)大直若屈,_,大辩若讷。(老子)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论语) (3)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4)积善成德,_,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5)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6)最爱湖东行不

25、足,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峰回路转,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8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检枝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 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免掉了他的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 过退隐的生活。 18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连云松竹,万事从

26、今足 两句,上句写景,下句言情,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 基调。 B. “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 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本词所说的应是春社分肉。 C. “儿童偷把长竿”“的 偷”字写出了孩子们偷长竿的动作,没有写到孩子们的神态和心理。 D.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了词人对词中嘴馋贪吃的小孩子们的爱护、欣赏的 情感。 E. 这首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明白如家常语。 1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 月 2“日,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教授带来一份关于 将

27、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的议案建议。 周教授坦言,这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但网友对此意见不 一: 有人觉得春节假期己经够长,再设一个元宵节假期,实际意义不大。几乎所有节日都会被媒体 “”“和商家描述为 购物节 和 休闲节”。 也有很多网友力挺这个建议,毕竟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 - 9 - 民俗表演自古就被赋予了热闹、喜庆、团圆的内涵,值得传承。 还有人认为重要的不是纳入法定假日,而是用历史眼光、科学精神和严肃态度来看待节假日, “防止亚文化 带跑偏了”。 这些见仁见智的意见引发你对议案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明

28、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10 -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B 6千百年来伶人地位卑微、命运悲惨,只能自己拯救自己。那些繁多的戒律是前人根据错误 总结出来的,遵守戒律才可以避免错误,才能得到饭碗和些许尊严。 7认识: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 “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 戏如人生” 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 别。) 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匠心:作者以这三出戏与新编戏剧的胆大妄为与匮乏形成对比,表达了戏剧要遵守戒律、内涵 丰富的

29、观点,从而表达了对那些胡编乱造的新编戏的批判。 8【答案示例】 作者想象真实的花云一路赶来,用挑落紫金冠的方式教训这些对戏剧艺术不知畏惧的人。想象 的内容生动、形象、细致,能使读者感受到花云的果敢英武、威风凛凛、怒气冲冲,增强了文 章的可读性。同时也使作者对缺乏敬畏、胡乱改编者的愤怒之情表达得更加酣畅淋漓。 9A 10C 11B 12B 13B 14D 15D 16(1)董卓强暴残忍,不讲道义,野心很大。如果把朝政借予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 必将危及朝廷。 (2)郑公业才智谋略超过一般人,却勾结外面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使他的党羽获得成 - 11 - 功,我私下为明公担忧。 17 大巧

30、若拙 既往不咎 汨余若将不及兮 而神明自得 蚕丛及鱼凫 绿杨阴里白沙 堤 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 行拂乱其所为 18BC 19闲居带湖的满足,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的 愉悦之情; 闲适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 对儿童扑枣的爱护之情。 20“”是否该元宵节给一个 法定假日 的名分? “”眼看元宵又到。关于元宵节是否应该给一个 法定假日 名分的讨论又开始了。在 2017 年,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提交的议案建议中就包括建议 将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以强化和延续我国的元宵节文化内涵。然后并未获得通过。不知 今年是否能有变化。 “元宵节

31、又称 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关于它的来历传说有很多,庆 祝活动丰富多彩,与之相关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然而如今的正月十五,节日的味道却在逐渐 “变淡。作为与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同等重要的节日,应该给元宵节一个 国家法定假 ”日 的名分,笔者认为这是不容置疑的。 “俗话说, 不出十五不出年”,大家普遍认为元宵节是传统过大年的最后一个节日,过了元宵节 才算是过了一个完整的大年。让元宵节成为法定假日,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它的历史地位,使得 “”它从普通的日子里脱颖而出,避免在以后像 二十四节气 一样沦落到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 “”给元宵节一个 法定假日 的名分,符合国情,顺应民

32、心。 事实上,元宵节也承载了重要的文化内涵。在 2008 年 6 月,就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然而许多人的元宵节都在工作日的匆匆忙碌中度过,只是吃个元宵罢了。有多少人还 “知道 上元节”的来历?有多少人在这一天去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火树银花合,星桥铁 锁开”的盛景人们没有时间参与,缺乏了对仪式的尊重,不再有浓厚的氛围,节日最终就会变 “”得冷冷清清。给元宵节一个 法定假日 的名分,留住习俗,弘扬传统。 据调查,发展中国家节假日相对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富的累聚,放假天数会越来越 多。正是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节假日成为大 势所趋。元宵节是热闹的节日,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元宵节放假必将促进部分地区 “”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给元宵节一个 法定假日 的名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承载着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得到必要的强化和延 续。调动人们更多的热情参与其中,把元宵节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把它纳入法定假日势在必 - 12 - 行。 -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