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700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由外伤引起的胸外伤非常常见,而在胸外伤发生后,通常会引起胸骨、肋骨、肩胛骨等胸部骨骼骨折,对患者的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于胸部骨骼骨折患者,其骨折的类型比较复杂,应用X线片进行检查时,难以明显显示出部分骨折1。当前,螺旋CT扫描技术得到显著发展,并凭借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可应用后处理技术进行成像等优势,有效促进了骨折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为18至74岁,平均38.5岁;受伤原因:4

2、3例交通事故受伤,6例高处坠落受伤,4例重物砸伤。 1.2 检查方法 选用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E16排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电流与电压分别为220mA与120kV,螺距设置为1.375,层厚设为10.0mm,准直器的宽度设为2mm,从患者的肺尖扫描至膈下。随后展开薄层重建,重建的层距与层厚均设为1.25mm。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在扫描时无需要求其屏气,采用骨窗、肺窗以及纵膈窗等对图像进行观察。随后向ADW4.2工作站上传扫描的数据,采用CPR、MPR以及VR后处理技术。最后选取合适的阈值,将角度变换,并从不同方位切割,将患者骨折的全貌充分显示出来。 2 结果 经检查,本组53例患者

3、中,CPR、MPR以及VR显示,肋骨骨折有38例(其中多段或多根骨折有35例,单根肋骨骨折3例);胸骨骨折有6例;锁骨、肩胛骨、肱骨骨折的有9例,其中肩胛骨骨折均为粉碎性骨折,MPR、VR可明确显示游离的骨碎片。此外,8例伴发胸椎、腰椎及附件、骨盆等部位的骨折;42例伴发肺不张、气胸、胸挫伤,3例伴发创伤性湿肺。 3 结论 在胸部骨骼骨折中,由于胸骨、肋骨、肩胛骨等骨骼与肺之间的密度差别良好,因而临床在检查此类骨折患者时,首选X线平片2。然而,由于人体胸部结构存在较多重叠情况,特别是双侧肩胛骨在受到外伤以后,不可完全暴露在肺野外;对于肋骨而言,其呈半环状,大部分的肋骨在摄片时无法与胶片贴近,对

4、肋骨以及肩胛骨骨折线的显示造成了不利影响;患者由于外伤疼痛,无法以标准体位来完成投照工作;再加上心影以及投照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引起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在此种形势下,探寻出更加科学可靠的方法,来对胸外伤后患者胸部骨骼的骨折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将外伤的程度真实反映出来,可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参考3。在本实验中,经X线片检查,有2例胸骨骨折、2例单根肋骨骨折以及11例多段或多根肋骨骨折未能得到完整的显示,而在经过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成像后,被加以证实,说明此种检查方法相比于常规X线片检查更为可靠。 本实验中,在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胸外伤患者进行扫描后,再采用CPR、M

5、PR以及VR等后处理技术对胸骨、肋骨等处进行重建成像,结果发现螺旋CT容积扫描可快速获得完整信息,扫描结束后,还可将探测器的组合改变,借助原始数据进行再重建,从而可将重建断面图像进行改变。本研究在展开薄层重建以后,向ADW4.2工作站上传扫描的数据,通过选用模板方式,便可快速展开二维及三维重建,获得角度与平面均不相同的重组图像,通过图像从而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观察与准确评估,充分促进骨折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采取CPR及MPR后处理技术获得的二维图像,除了具有高分辨率的密度,对细小骨及软骨的骨折非常敏感以外,而且不存在X线束骨折线不容易显示的问题,进而骨质边缘部撕脱性骨碎片与假骨片有效区分开来;

6、同时,上述后处理技术还可将间接骨折征象,如胸壁脂肪层推移模糊,骨折断端周围软组织肿胀等,清晰显示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肋骨的走行呈弯曲状,因而在二维断面上无法将骨折全貌显示出来,只能显示骨折线,缺少立体感。另外,VR成像则是把体素CT值均设定成不相同的透明度,借助虚拟照明效应,将三维空间结构以不同灰阶的形式显示出来,并与三维旋转相结合,将骨折线的形态、位置、骨折断端的移位等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出来。针对肩胛骨发生损伤的患者,应采用切割技术切除肩胛骨,从而将掩盖区肋骨的情况显示出来,从而可得到与解剖图相似的图像。但是,VR成像技术的密度分辨率不高,图像层次感不明显,难以充分显示出隐匿性骨折,这一情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而通过有机结合CPR、MPR、VR这这几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了解患者骨折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胸部骨骼骨折患者,通过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并成像,可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