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需求理论角度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79055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SP需求理论角度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ESP需求理论角度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ESP需求理论角度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ESP需求理论角度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SP需求理论角度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ESP需求理论角度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从早期以商务词汇为主的教学,发展到培养商务英语一般交际能力以及更具针对性、更专业化,以语言功能为主的教学.总的来说,商务英语教学不但注重学习者英语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国际商务工作和商务社交能力的培养。从这方面来说,商务英语教学融入了更多的文 化价值。因此,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的人才需求在质与量以及种类方面也不断上涨。面对新时期新的挑战与要求,我们要加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调整并创新商务英语教学,在质和量两方面保证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首先应该着重加强商务英语阅读和听力的专业基础训练

2、,在扩大词汇输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务英语口语、写作和翻译的各项专业训练。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相关的经贸专业课程如经济学、国际 贸易和营销、管理学、会计学等以加强将来工作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应鼓励教师用英语 讲授这些课程,使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 提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商务英语虽然包含了其他的商务经贸知识,但英语能力的培养是 课程的主要基础,外语能力是涉外型人才的基本功。 一、对ESP的界定 许多学者把ESP的定义实际上看作为一个涵盖性术语,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不同而用于不同种类的课程。Kennedy和Bolitho曾从E

3、SP的分类上界定商务英语,把ESP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OP)和用途英语(EAP)。EOP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 实用性、专业性较强。在某种意义上, EOP涵盖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英语。EAP指用以完成学业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语,学术性强。通常指非本族语者在大学学习所需要的语言和技能。商务英语归为EOP。这种二分法的划分主要是以学习者的最终语言所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为主线的。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2给ESP下的定义为: 广义地说,ESP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或全部不是由普通教育目标来确定的(如英语作为一门常规学校课程那样),而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所决定的。他把ES

4、P和一般用途英语(EGP)看作一对相对立的概念,前者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交际需求,而后者则仅仅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来教,并且对其共性和差异做了详尽的分析,提出四个根本特征和两个可变性特征。四个根本特征为: (1)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 (2) ESP在内容上与特定的专业、职业以及实践活动相联系; (3)在句法、词汇、语义等各层面上,以适合与特定专业、职业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和话语分析为中心; ESP与EGP有鲜明对照。两个可变性特征为: ESP教学在语言技能的习得上有局限性,如根据需求,可仅限于某一语言技能的培养; 可按照任何预定的教学法组织教学,即在教

5、学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如何进行Business English 的课程设置 西方英语语言教学(E L T )对诸如“curriculum”、“course”和“syllabus”等术语的阐释是有较大的出入的(Stern, 1983, 1992;White, 1988; Nunan, 1991)。在英国,“curriculum”和“syllabus”的含义颇有不同,前者指一所学校或一种教育制度所要实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总和,后者则具体指某一科目所包含的具体的教学内容(White 1988)。而在美国他们则含有同样的意思。按照Candlin (1984)和 Nunan (1991)的观点,

6、syllabus 实际上是 c u r r i c u l u m 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认为“curriculum”是“课程大纲”,它包括的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有教学的目标和学习活动。“syllabus”则可理解为“科目大纲”,其重点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2000年推出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是一纲领性的文件,和以往的大纲相比具有明显的指导性和开放性。新大纲的出台旨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全国各高校在这个大纲的指导下,按照自身的资源特点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实践。最终的考核指挥棒依然是专业四级(TEM-4)和

7、专业八级(TEM-8)的考试。“英语+商务”、“商务+英语”以及“全英班”(英语操作,授商科学士学位)等模式的英语教学应运而生。全国各高校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是如何实施的?全国性的大纲贯彻实施的效果如何?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外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并规定必须开设的三类课程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其中相关专业知识就是指除外语专业知识之外的某一复合专业的知识,包括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旅游、新闻、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正是ES

8、P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商务英语设置课程必须以大纲为指导,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必须突显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性原则。 (二)需求性原则 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是大纲规定的培养方向,付诸实践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各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各校本专业发展状况不同以及其它诸多的因素,因此,培养目标与规格以及教学内容与形式自然会有区别。尽管有许多参照因素,但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社会需求与本土化选择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培养口径上,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需求和变化及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设置多个相关专业课程群,供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打破原有培养模式狭隘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这种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在相当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平台,使他们能够依托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语言交流的平台和专业领域里发挥专业优势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