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157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0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 随着数量庞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青少年步入中学,一方面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冲击了现有的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模式,带给人们太多的视觉不适,乃至心理、行为、管理不适。加强“90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与行为方式研究,理性把握“90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90后”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素描。“90后”学生聪明,吸收知识能力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学习易浮于表面。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比较高,使他们压力很大。他们渴望

2、成才,有积极的自我预期和学习信念,但学习的外部动机强烈,内部动机不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抗干扰能力弱,学习心态易受环境影响。他们有追求知识的愿望,但偏于书本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实践能力不足。 他们敢爱敢恨,注重快感享受,但体验不深刻,也不太注意他人感受,情感表达方式反传统。他们重视与同伴的感情交流,但忽略亲情,与父母的代沟、矛盾、冲突加剧。他们的情感问题普遍增多,且偏向灰色、封闭。如有的学生有孤独感、空虚感;有的学生情绪消沉、忧郁,甚至有自杀倾向;有的学生有偏执心态,厌倦心理,特别是厌学情绪普遍。 他们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但同辈认同感很强,从众心理很浓。他们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意

3、志,但决断犹豫,行为冒失、轻率。抗挫折的能力很低,对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十分依赖,容易成瘾。 他们崇尚个性张扬,世界观偏激,缺乏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与宽容,反传统、反主流。他们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强调实惠、实用,并极力保护个人隐私。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不爱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他们爱好广泛,尤其爱新玩意,如劲舞、爱Party、爱视觉美等,但容易喜新厌旧。他们特别喜欢标新立异,喜爱玩“火星文”、冲浪QQ个性空间等。 2.行为特点素描。一方面他们已近成年,渴望独立,热衷社团活动,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自理能力,不成熟,装嫩,拒绝长大,爱摆弄幼稚行为。他们的反哺意识弱,常与父母冲突;嫉妒心比较强

4、、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劳动。 他们的消费不考虑实际经济收入,追求名牌,好比较。他们离不开现代通讯工具,常常边听音乐边做作业。学习、明星、社团、电脑、网络、MP3、MP4、手机、游戏是他们的话题中心,他们的生活很现代,他们的生活很精彩。 他们崇拜非传统明星,追求非主流时尚,生活方式去大众化,喜欢“非主流闪图”“非主流繁体字”“非主流照片”等。 他们性开放、易冲动,性行为低龄化,尤其痴迷电子言情、色情小说和网络电子书。 有新闻传播媒体这样看这幸福的一代:听ipod,玩PSP,看火影忍者,吃奶片,写“火星文”,画兔斯基,崇拜周杰伦,被定义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教育体制改革的

5、保护对象。 概括地说,“90后”学生的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就是“五强”“五弱”:一是时代感强,责任感比较弱;二是认同感强,实践能力比较弱;三是参与性比较强,辨别能力比较弱;四是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弱;五是个性特别强,心理承受力比较弱。 二、“90后”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还缺乏关于这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的系统研究。关于其心理、行为特殊的原因分析也比较零散、浅显。本文仅作一些粗浅的尝试。 1.教育让新一代的底气更足。社会稳定、经济优越、教育发达、文化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使“90后”学生享受的社会资源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富足。沐浴着太平的盛宴、滋补着人类的物质精神文

6、明成果,使“90后”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由于吃得多,锻炼得少,“90后”的体质却是下降的)。同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家庭教养方式更为合理,对孩子文化教育更加重视,教育训练的投入更多,这也是“90后”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原因。但是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普遍提高,孩子得到的外在学习动力更大,感受到的学业压力也增大了。 2.社会表达个性的物质条件更成熟。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主义影响深刻。“90后”学生有更多自主消费的选择权和能力,父母宽松的消费态度和社会普遍加深的消费主义,不断膨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攀比心理又为他们的消费行为加了一把火。 3.虚拟的世界改变了新一代的精神寄托。互联网的刺激无处不在

7、,海量且良莠不分的信息、恣意挥洒的QQ个人空间,以及声、形、动画并茂的网络游戏等,把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拖向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4.生理早熟而心理晚熟。一早一晚的“时差”导致“90后”学生难以把握自己,在成长中难免出现种种困惑和问题。“90后”学生大多处在身心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期,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自身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生活与发展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去实现理想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就容易消沉、颓废和堕落。对于自主性和依赖性反差极大的“90后”学生而言,这样“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会表现得更明显。 5

8、.代际差异的影响。两代人生活世界的差异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导致了成人权威性地位的下降和“90后”学生的茫然及盲目的反叛。尤其是今天教育的非科学做法加重了他们的反叛性。从科学教育角度看,“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眼下对于“材”的认识,教育者的了解并不充分、全面,于是,怎样根据“材”质不同开展教育,也就难上加难。由于繁重的升学压力和教育的惯性,普通学校很难有比较灵活的教育方法跟上时代的变化节奏。大家经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于是,我们发现,在今天的中小学校,虽然学生已经从“70后”“80后”变成了“90后”,但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照搬对“70后”那样的灌输模式,而对学生的管理也没有

9、任何改变。所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鸿沟不是消除了,而是扩大了。 三、“90后”学生的教育对策 1.正确评价,理性看待“90后” “90后”学生是一个问题突现、争议四起的青年群体,社会各方面对他们褒贬不一。但我们既要看到问题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可爱和优势的一面,给予正确评价,积极引导。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惑和偏失行为既要给予帮助和教育,还要以一个正常的心态来审视,在改革的时代,在社会发生急剧转型的时期,思想上还不成熟的学生,偶尔的失范行为只要教育得当,是可以较好地得到纠正,从而健康地成长的。 2.加强心理教育,引导“90后”健康成长 各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树立起维

10、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带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各科任教师也应该在所任教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了解和掌握其心理状态和发展特点。开展心理缝康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和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新生入学就要进行心理普查,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目标和规划。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进行面谈,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90后”突出的心理问题如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更要特别关注。 加强沟通,促进和谐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发展和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要建构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生生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父母营造和睦的

11、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中体验亲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尽量减少外界和网络各种负面因素的刺激。要避免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的供给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避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与成绩息息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避免精神关怀与心灵沟通的缺失,因为许多不愁吃穿的“90后”最突出的问题恰是精神上的空虚寂寞、烦恼郁闷。 用“现实快乐”击败“网络迷恋”。人生从游戏开始,伴随游戏发展,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能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心理需要的游戏活动,这是减轻他们网络游戏、虚拟依赖的有效途径。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以理论知识、团队活动交流为特色的学校网站;以学生

12、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特色的社团网站等等。在内容的编排上,要时刻注意新颖、丰富、有特色,并及时更新,增强网站吸引力。对于班级来说,建立班级网站,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建立班级QQ群,可以减少师生面谈的拘谨和尴尬,学生也乐于在网上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教师的引导采用网络传导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其内在发展潜能。“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引导“90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新生刚入学,学校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

13、关系,建立相互沟通的平台,如主题班会、座谈会、团日活动等集体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同时建立学生之问、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另外,刚入学的新生迫切渴望个人获得发展,这时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规划学习生活,树立人生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切勿荒度时光。不仅要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更要学会面向未来,全面做好个人规划。 3.培养其精神气质,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将上述人类

14、优秀的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代化过程中能否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协调、和谐、稳固,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张力。 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第四次咨询报告中写道:“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生存于世的。每个人都应当自觉意识到所肩负的建设国家和社会的重任。为此,必须注重培养公共精神,包括培养全心全意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精神,尊重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精神,以及对他人他物和异质性、多样性的宽容心。”正如国际

15、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先生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对教育的视角“不应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从教育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而应以一种更加开阔的眼光,即以促进人的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教育的意义”。 4.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90后”学生大多求知欲旺盛,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实践锻炼。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构建和形成学习型班级、学习型社团,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也要引领学生敢于创新,使学习终身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引导学生敢于实践应用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要把学校的每个方面都建设成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教学资源丰富而便捷的开放体系。 5.创新管理理念,实现内涵式发展 学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从外延发展转向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的道路上,社会教育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90后”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如果学生工作还固守原来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带来许多的问题。从科学发展观来看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对于学生管理而言,首要的是要转变管理理念,摒弃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从以“结果管理”为目标的学生管理理念,转变为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和谐管理理念。要根据学习者的群体特性、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推出不同的教育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