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2326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同院亚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相互交流与影响”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7月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孙新主持,同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李薇、文化部外联局石泽毅、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道上尚史、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黄正一分别致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日韩三国跨国传播和融合的速度加快。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呈现蒸蒸日上的繁荣局面。进入21世纪,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的交流更是出现了历

2、史上空前的盛况。如2002年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在日本激起了一股强劲的韩国文化热潮,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为此而赴韩国旅游和访问;2004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湾地区均创下了收视纪录;2003年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演出引起轰动,不但一举囊括了日本“2003年唱片大奖”和日本“2003年度杰出艺术奖”,还带来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在日本的热销;“韩流”、“日剧”、“汉风”这样的词汇已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中日韩三国的大众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正如蒋立峰所长在致辞中所指出的:两国问题、多国问题及地区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政治基础、

3、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如东亚共同体应该建立在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融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文化基础是建立不起来的,即便建立起来也如同沙滩上的楼阁,缺乏牢固根基。因此,针对三国间大众文化现象而召开的这一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上,来自相关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代表,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视野下的三国大众文化进行了阐述,并就三国间大众文化的交流、融合和相互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孙新副所长在闭幕式上做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这次研讨会取得的成绩,认为研讨会为中日韩三国的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聚集一堂、互相交流、各抒己见,非常难

4、能可贵。 一对大众文化的基本认识 在探讨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之前,对大众文化的概念、特质、社会功能进行阐述是必不可少的。日本研究所崔世广研究员认为,大众文化指那些为庞大的文化工业所支持并以工业方式为广大的文化市场大批量复制、生产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它既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又是大众消费的对象,它的产生与东亚各国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众文化主要包括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通俗歌曲、休闲报刊、卡通音像制品或书刊、营利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等,其主要特点是它的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 与会代表认为,三国之间大众文化的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

5、文化艺术生活,促进了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拉近了东亚各国人民之间的感情,促进了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起到了政治和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大众文化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大众文化偏重市场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以及其排挤高雅文化、冲击主流地位文化、使大众文化品位逐步趋向低俗化和单调化等。日本研究所高增杰研究员通过对中日合拍西游记的争论、“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引起轰动、以冬季恋歌为代表的“韩流”在日本的兴起等文化事件,阐述了大众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挖掘了大众文化与国民意识的关系。 二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的现状 (一)韩国 近年来大众文化最热门的亚洲国家是韩国。“韩流”产生的背景是大众文化产业蓬勃

6、发展以及大众文化的交流。韩国仁荷大学蔡瑛纯教授介绍说,韩国的大众文化产生于战后政府的政治宣传,到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出现了积极表现自我的脱政治化倾向,呈现出向消费文化发展的趋势。韩国文化产业振兴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权基永介绍了动漫、音乐、形象产业、游戏、电影、广播、移动内容产业等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现状,概括了韩国的文化产业历程是从70年代“硬件”到80年代“软件”的起飞,从90年代的“信息通讯”到2000年的“文化内容产业”的飞跃。韩国希杰(CJ)集团中国总部总裁朴根太探讨了进入世界电影市场的亚洲合拍电影。他认为,韩国电影公司与中国的合作,已经不仅仅是双方资本的注入,而是从剧本的选择到制作人

7、员、演员、电影院的选择乃至电影制作及发行的全部过程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拍。韩国启明大学申尚宪教授通过对韩国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韩国学生参与大众文化的兴趣依次为游戏、电影、广播和数字教育。 (二)日本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日本在电影、电视、漫画、动画、音乐、游戏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当今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5万亿日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吉川明伸从电影、电视、漫画、动画、音乐、游戏等方面对日本内容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日中CG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大岛景宏认为,随着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计算机、手机、网络等新传媒的问世和普及,文

8、化载体进入了数字时代。日本的动漫文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这六七年取得了主流文化的地位。他认为,今后中日韩三国在动漫领域还有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东京大学七丈直弘准教授指出:在亚洲国家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中日韩三国的电影产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国际共同制作的增加,特别是中韩之间共同制作电影的增长迅速。 (三)中国 中国代表主要从电影和动漫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他们肯定了中国大众文化取得的进步,但同时也认为中国的大众文化较日本和韩国还有一定差距。人民中国杂志总编王众一梳理了战后日本电影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认为战后日本

9、电影真正大规模进入中国是在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追捕、望乡等日本电影在中国上映,创造了数亿人次的票房,对中国人了解现代日本和日本人起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电影让中国观众全面了解了战后日本代表性的电影作品。进入90年代后,随着影碟机和宽带网在城市的普及,中国观众得以欣赏到大量日本电影和电视剧。随着日本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北京师范大学田卉群副教授从韩日电影的启示入手,谈了中国电影的创意危机。她认为,中国电影在票房上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在影片出品数量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繁荣景象的背后,中国电影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即“

10、创意”危机,它已日益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难以跨越的障碍。天津市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辉说,天津与日韩两国的动漫游戏产业有多年合作的基础,在手机游戏开发、手机游戏移植、动画片外包制作、漫画出版等专业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四)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交流的课题 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伟认为,目前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交流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交流不够均衡,相比韩国和日本的电视剧、漫画、动画片等大众文化产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的大众文化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有限;二是中日韩三国的大众文化交流尚停留在较浅层次,没有从根本上促进三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三是文化保护主义阻碍了

11、国家间大众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 与会代表比较关注引进外来文化与发展本国文化的关系。例如,在全球化浪潮下,中日韩三国应以怎样的心态和策略对待外来文化?代表们一致认为,引进外来文化不能忽略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代表们还探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实力的支持,反过来大众文化也促进经济的发展。此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是会议的一个议题。 三中日韩三国大众文化交流的展望与课题 中日韩三国不仅在文化交流上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有着非常接近的伦理观、价值观、生活观和文化观,这些都是大众文化得以传播和融合的基础。大众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从现代商业、现代娱乐的层面密切了东亚区

12、域内的相互联系,增进了东亚人民之间的理解,有助于在东亚范围内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与会代表敏感捕捉到这一问题,提出了东亚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 日本东京大学白石SHAYA教授运用漫画、动画等具体事例论述了当今东亚大众文化交流的繁荣,提出建立在大众文化交流基础上的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想。日本上智大学杉村美纪准教授从东亚留学生的移动这一独特视角探讨了东亚文化共同体问题。她认为,亚洲留学生移动与亚洲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留学生政策以及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密切相关。留学生对留学目的地国家的选择以及超越国境的流动,将成为未来东亚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当今对留学生的培养也是在培养和造就未来东亚共同体的人才。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1世纪东亚的大众文化将会朝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方向发展。因此,要挖掘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文化精华的大众文化,还要广泛、及时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和创新形式,通过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水准,创造一种全新的大众文化。中日韩三国在大众文化交流中应注意历史恩怨、民族感情等问题,使大众文化促进三国的相互理解。另外,为了促进东亚大众文化交流的良性和有序发展,应保护知识产权、防止盗版、公平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林 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