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课堂“倾听”环节培养核心素养教学.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242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疑”课堂“倾听”环节培养核心素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疑”课堂“倾听”环节培养核心素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疑”课堂“倾听”环节培养核心素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疑”课堂“倾听”环节培养核心素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疑”课堂“倾听”环节培养核心素养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疑”课堂“倾听”环节培养核心素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倾听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另外经验告诉我们,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三疑”课堂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有效参

2、与教学活动,保证学习、探究活动进行。 本学期,我校就“三疑”课堂中小学低段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多次课例的研究观察。毛静老师的上天的蚂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她的课堂中,我发现了培养倾听习惯的重要性。下面就上天的蚂蚁一课谈谈在三疑课堂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三疑”课堂倾听氛围 课堂情境一: 开课伊始,毛老师就用龟兔赛跑导入新课,故事结束后,老师趁机问道:你喜欢那只小动物,为什么?从肤浅现象到对事物本质探寻的提问既考查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又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质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课堂氛围一下子就因学生积极的思考而活跃起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之中。 良

3、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毛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听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和质疑探寻。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枯燥乏味的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倾听能力也就无从培养了。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将故事、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编排课本剧等引入课堂,抓住孩子的心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而不乱。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离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喜悦会引导学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4、。” 二、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大胆“质疑” 课堂情境二: 在质疑环节,就学生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时:师:你提出的问题真有价值;你会用“勇往直前”这个词语提问了,真棒! 在解疑环节,当学生能重复理解别人的话时:师:你听得真认真,你的记忆力真棒,还能加上自己的理解! 在不同教学环节,毛老师采用大量、不同的点赞性、激励性语言。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表扬和评价方式,极大鼓励了孩子,又促进了孩子“爱听”、“善听”、“乐听”的习惯养成。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大都喜欢自己的言行能得到老师的赞许。只要是孩子,就特别看重表扬,当他得到表扬以后,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

5、就感。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这一心理,绝对不能“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它可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促成优良倾听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 三、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参与合作评价 课堂情境三: 师:小蚂蚁要爬上这棵通天树,路程是艰苦而漫长的,你想对小蚂蚁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请第一小组发言代表。 生1:我想对小蚂蚁说:“小蚂蚁,你需要坚强啊!” 师:第一小组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2:我想对小蚂蚁说:“你路上一定要小心,别摔下来了。” 师:谁来提小意见?他们小组说得怎么样? 生3:由于路程艰苦而漫长,途中充满危险,小蚂蚁除了需要坚强之外,我还想对它说:“小蚂蚁,你遇到虫子要吃你的时候,你要跑

6、开呀!” 生4:下雨的时候你就摘一片树叶当伞吧。 生5:小蚂蚁,我相信你一定能爬上去。 在探疑环节,学生广泛参与评价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说“谁来提提小意见?他说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这样的话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的评价和交流。同时用“小组互评尝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固化倾听成果。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看法,所有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过程中都有机会尝试评价,都有修正、完善、补充、参与、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胆量大了,勇气足了,兴趣多了,底蕴厚了。这样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又提高了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的能力。 四、利用学生的倾听注意力在解疑后

7、升华课堂主题 课堂情境四: 师: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你是像巨人那样退缩、放弃,还是像蚂蚁那样自信地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学生联系生活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让我们像小蚂蚁一样,做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大声对自己说:“我能行!” 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授课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理解和收获,此环节是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已有思考更进一步思考和理解的结果,十分直观的显示出学生对倾听的内化程度,在学生释疑后升华和拓展了课堂主题。 事实上,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持

8、久集中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课堂上,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最大限度地推移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延长了注意时间,提高了注意质量。 总之,“三疑”模式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全情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倾听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真正的思考、让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质的提高,才能突破学生倾听能力不强的瓶颈。三疑课堂也会因学生有效的倾听而绽放应有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