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244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两课”(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两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德育效果。长期以来,“两课”受大的政治环境和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完全靠考试的压力来维系。这种状况长期未得到有效的改善,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最终将影响到“两课”本身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与同仁交流,笔者将年来“两课”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归纳,抛砖引玉,以期为正确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尽绵薄之力。 一、“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

2、知道,“人的德性的生成、发展、成熟不是靠灌输,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但目前,从小学到大学,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政治理论课时,一般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是从教师那里获取定论形式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但由于学生有意注意不可能持续分钟(大学上课时间更长),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加上政治课程内容的严肃性,使得教师难以用趣味性等手段来调节课堂气氛,久而久之,教师的“满堂灌”使得政治课成了学生十分头痛的课程,其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解决传授内容的严肃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间的矛盾呢?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

3、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先生曾说过:“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政治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传授政治理论知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理论知识是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目的。若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听老师讲授,政治课的初衷当然也就无法达成;反之,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设法通过学生的努力去发现知识点、教育点,其效果则远胜于教师的灌输。基于以上思路,笔者在备课时,引进了“发现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并针对大专学生与中专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在面对中专学生教学时,教师可针对待授课文的内容特点,用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事件、背景材料)来引入新课

4、。平常上课,笔者也注意用小问题讲大道理,如讲授邓小平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笔者让灾区学生回顾年特大洪灾的场景(在多媒体教室里放一段洪灾录像),引导学生匡算损失帐,然后通过分析造成灾害的原因,导入课文内容。布鲁纳认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通过学生快速阅读,重组课文内容(列出知识点、教育点),教材内容便以一种新的形式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这种结构化的知识记忆更容易,保持效果更佳。比如在讲授成人中专政治(湖南省教委成教处主编)第一课“科学地理解人生”时,笔者让学生先阅读课文,钻进去解剖课文,寻找知识点(基本概念、重要常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话,

5、必然使学生昏昏欲睡,结果不但达不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更不敢奢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教育。现在改为让学生带任务阅读,不但使他们有一定的压力,而且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节省了授新课的时间。课文中新的概念、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发掘出来的,其心理兴奋度相当高,这比教师灌给他们的更易于接受(对中专学生来说这一招特别有效)。 在大学讲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时,笔者在讲授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个小插曲,即先让学生围绕新课题谈自己的想法:对于本次课的相关内容你已知道些什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困惑?对大学生来说,政治课的相关内容的理解难度比其他课程相

6、对小一些,内容大都似曾相识,对一些眼高手低的同学来说,这门课程他们是不屑一顾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应付考勤,他们可能不会来上政治课。所以课前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来讨论,既可摸清学生底细,又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始讲授新课(重新组织教材内容),这样做有意想不到的“控场效果”。比如在讲授邓小平理论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学生在课前讨论时讲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提出了“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好处?”“既然市场经济体制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现在下岗工人反而更多?”“建国初期为什么不搞市场经济体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比较尖锐,但其恰恰

7、是本章要讲述的主要内容,笔者以“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征”为切入点讲授新课(调整原课文结构),不但抓住了问题的症结,还紧扣了学生的兴奋点,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互换角色,促进“自我教育”顺利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讲授内容比较简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章节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入了“换位”教学方式,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如在中专讲授“人生目的”与“人生理想”等切合学生实际的相关章节内容时,由事先物色好的一位同学(先辅导其备课)主讲(讲学习体会和认识)。由于讲课的是同班同学,学生不仅敢发言,而且还会为某一问题的表述进行争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8、。当然,“换位”不是目的,仅仅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 “换位”教学方式的成功不仅依赖主讲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关键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习惯并热衷参与。为此,笔者在课前下了大量的功夫,首先是让学生意识到“口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用生活中以及往届毕业生应聘工作时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说服他们,还用一些伟人重视演讲能力的故事打动他们,通过不断激励,学生从无人敢上台,发展到后阶段大家争着上台。 在大学生中,笔者运用辩论方式来突破难点,实施自我教育,效果也不错。比如我讲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时,发现学生对教材第一章的中心内容“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很难理解接受。为顺利突破难点,笔者提

9、前布置了课外作业:“请以近代中国社会现实为背景,设计并描绘一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并予以模拟运行。”作业布置后,又对班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准备好正面材料,把握舆论导向(吃透教材)。一周后的课堂上,气氛相当活跃,全班名学员,先后发言人次。主张资本主义制度的,在“在国民党政府为什么未能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诘问下,无法自圆其说,也无法摆脱列强干预的事实。主张改良主义、曲线救国论的学生,在中国历史事实的面前,也失去了辩论的底气。有些同学提出一种介于“社”、“资”两者之间的制度构想,在实际模拟运行时,又不自觉地回到了现实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通过辩论,大家一致认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

10、中国,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之林,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唯一的出路。课堂设计思路:材料学生(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准备(织网)讨论(自我教育)教师小结(收网) 三、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政治课教学改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笔者在实践中曾遭遇过几次反复。刚开始时,学生觉得新鲜,情绪较好,搞了几次后情绪又回到了起点时的状态。为了让课堂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气氛,笔者根据大、中专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分别设计了“脸谱刺激法”和“掌声激励机制”。在中专教学时,笔者让男女同学之间(或组别之间)开展竞赛。竞赛的项目主要包括寻找知识点的准确性、速度及抢答、发言的情况,一节课几

11、轮竞争下来,全班学生个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亢奋。赢的一方换上灿烂笑容的脸谱,输的一方是一张垂泪的脸谱,双方表现都好的话,双双“阳光灿烂”。每次课都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非常受中专生的欢迎。在大学课堂,根据大学生内心渴求认同的普遍心理,笔者引入了“掌声激励”机制,给每一位发言的同学予以掌声鼓励,从学生的反馈的信息和课堂气氛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四、用“爱”筑起“心”的长城 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法就是要施爱于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若无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教学改革也将

12、流于形式。笔者以为,调整学生心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政治课程教师责无旁贷。所以,笔者除了注意与班主任沟通外,还注意深入学生,课后找学生谈心,及时回复学生来信,帮助其解决思想上、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对个别特困生,笔者还尽自己所能在生活上去帮助他们,对于班级中公认的“后进生”,笔者尽自己的所能去淡化“后进生”这一概念,平时注意亲近他们,发掘其优点和长处,注意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鼓励他们。几年下来,部分所谓的“后进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通过一手抓教学改革,一手抓学生思想工作,教学成效逐渐显现出来:大部分学生不再厌烦政治课,原来喜欢夹着其他课本书籍进课堂的同学偶尔还会带本政治类参考书(半月谈等)来参加辩论;“后进生”也变得活跃、自信起来。事实表明:政治课的严肃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谐统一并非绝无可能,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组织教学。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德育对象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果政治课教师墨守成规,不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不变应万变的话,结果不但会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引起学生反感,直接影响德育效果。 当然,“教无定法”,政治课教学方法也无固定模式,以上仅仅是个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未必成熟,仅供同行朋友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