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360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起源于学者陈鹤琴,他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原则后又进一步的深化,即不仅要在做中学习,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教学,通过实践将学习与教学区分开来,又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军伟教授认为“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以行为为导向,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是教、学、做并重的混合式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运用演示、传授、指导、检查的方式来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提高的方式来学习。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职业学校调研时

2、,曾提出:“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因此,职业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培养模式,体现了在专业技能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学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性,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在中职生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注重操作技能的学习,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结提高,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到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中提高技能。 一、做中学,任务准备与设置是基础 (一)任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 教学目标提出之后,就要对目标进行分解,设置相应的操作任务来实现。有针对性的任务,才能保证

3、学生在做中学习必要的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与操作技能。比如在“采购业务”操作处理中,包括采购订单、入库单、专用发票的填制与采购结算等操作,学生通过各项任务的操作必须掌握以上的相关操作技能,那么,我们就要分别按照要求设置相关的任务,如: 任务1:填制并审核采购订单; 任务2:填制采购入库单; 任务3:录入采购发票并进行采购结算(自动结算); 任务4:收到发票后进行采购结算(手工结算)。 以上四个任务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置的,针对性强,为保证学生能根据老师所给的任务顺利完成,每项任务所附的实例最好能列示相关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不会在盲目中摸索,提高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个过程

4、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任务自行完成,让学生在自行操作过程中先了解最基本的操作,操作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二)任务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次 为保证学生完成任务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就要考虑先后顺序和梯次关系。如上述任务是按“订单入库单发票结算”顺序来设置的,且彼此之间具有逻辑上下关系,不能任意颠倒。 (三)任务的梯次要适合学生实际 任务设置必须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操作步骤顺利完成,简单来说,适合学生实际的任务就是最好的。在梯次与学生实际中找到融合点,是教师设置任务的关键,做到既有一定的梯次又适合学生的实际,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

5、任务过程中能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 二、做学教,归纳示范与总结是关键 (一)要点归纳与重点解释 课堂教学中,只靠学生自行操作是远远不够的,且大部分学生都缺少归纳总结的能力,那么,老师对知识要点的归纳与解释就显得非常重要,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针对上述操作任务笔者是这样进行总结的: 知识要点一: 在采购业务中,订单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填制,也就是并不是必须填制。另外填制完成的采购订单必须通过审核才能生效,才能在填制采购入库单和采购专用发票时选单使用。一张采购订单只能有一个供货单位。 知识要点二: 采购入库单的填制方式:(1)直接填制;(2)通过选单方式(选择采购订单)生成;(3)通过采购

6、订单流转生成。 知识要点三: 采购专用发票的填制方式:(1)直接填制;(2)通过选单方式(选择采购入库单)生成;(3)通过采购入库单流转生成。 知识要点四: 采购结算:(1)自动结算:一张入库单对应一张专用发票,且两单的数量相等,可进行自动结算;(2)手工结算:一张入库单对应一张专用发票,但两单的数量不相等(如发生定额内损耗);一张入库单对应多张发票(如:一张入库单对应一张专用发票和一张运费发票)。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要点必须要在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对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与学生解释才能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 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往往不是很透切,这就要通过老师的示范

7、来补充,然后再由学生模仿来加深。老师的示范与学生模仿要注意以下两点: 教师示范:教师的示范操作必须规范、标准,不能有错误的地方,在示范时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求快,尽量让每一步操作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在示范时还必须提醒学生各操作的重点和易出错的地方,另外,教师的示范操作不要面面俱到,要预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在模仿操作时有发挥的余地。 学生模仿:顾名思义,模仿操作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完成相似的操作,在设计操作练习时要尽量与教师示范操作相似,让学生能通过模仿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学生模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学生的操作失误并进行解决,为下一步教学准备素材。 (三)纠错总结

8、与巩固练习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操作问题,这些问题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个别性问题,一类是普遍性问题。对于个别性问题只要个别辅导解决就行了,对于普遍性问题必须集中统一解决。 纠错总结:这一环节,重点是集中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对于个别错误还要对其他学生作提醒。同时我们还要向学生灌输“操作失误往往是提高操作技能的一种方式”这一观点,让学生从学会解决失误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其实,作为教师,有时候亦可故意创造一些操作失误,然后根据错误的结果,示范解决的方法。总之,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减少失误”。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在提高练习内容的设计

9、上下功夫,一定要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就要充分体现教师示范操作过程中预留空间的部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无缺。另外,学生完成提高练习后,教师还要进行第二次的纠错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 三、拓展提高是教学做的升华 只要大部分学生对操作任务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达到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了,但是,要让学生深入掌握,综合提高练习必不可少。 拓展提高:对于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相关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还要设置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操作,让学生能在进一步练习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不过,这类综合性比较强的操作,教师要先作提示,有必要的还必须示范。如果学生能掌握的话,就真的提高了本节内容的综合操作技能了。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方式来掌握和巩固,让大部分学生的操作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 总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教学最主要的是要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而“做中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总结能力;“做中教”可以提高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做三者融合是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