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和平区”迟迟未能形成的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25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洋和平区”迟迟未能形成的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印度洋和平区”迟迟未能形成的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印度洋和平区”迟迟未能形成的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印度洋和平区”迟迟未能形成的原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洋和平区”迟迟未能形成的原因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印度洋和平区”迟迟未能形成的原因分析Reasons for Delay of Indian Ocean as “Zone of Peace” DU Ying (History Depar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School of Sociolog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Key words: Indian Ocean Zone of Peace; “extraregional powers”; reasons Abstract:

2、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dopted Declaration of the Indian Ocean as a Zone of Peace in 1971. But it failed to shape for nearly 40 years. The reasons a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eclaration in 1971 and related resolutions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f Indian Ocean

3、 littoral and hinterland countries as well as interference and rivalry of the extraregional powers. 20世纪60年代以后,印度洋周边国家为了反对域外强国的军事威胁,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和平与安全,努力建立印度洋和平区。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2832(XXVI)号决议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宣言(以下简称1971年宣言)。1972年第27届联大成立印度洋和平区特设委员会。此后,联合国又通过相关决议敦促各国实施1971年宣言,但是“印度洋和平区”的设想迟迟得不到实现。那么,印度洋和平区是在何种背景

4、下提出的?缘何迟迟不能实现?域外强国干涉与印度洋和平区的关系如何?国内学界的研究尚很薄弱。本文利用联合国相关文件和解密的美国外交文献,分析印度洋和平区提出的背景,探讨“印度洋和平区”迟迟不能形成的原因。 一、“印度洋和平区”提出的背景 “印度洋和平区”的出现与二战以来世界形势,尤其是印度洋地区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首先,“印度洋和平区”是印度洋周边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印度洋地区和平和安全的迫切要求。1945年以前,印度洋周边国家先后沦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仅埃及、埃塞俄比亚和泰国等少数独立国家,1945年后大部分国家获得独立,英、法等国殖民统治逐渐瓦解。然而这些新兴国家在独立初期国

5、内政局仍不稳定,经济凋敝,迫切需要巩固独立,发展民族 经济,建设强大国家。而由于殖民主义的残余和域外强国的干涉,该地区战争和冲突不断,如: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中东地区阿以争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分离以及印度支那问题等,印度洋地区很不稳定。 其次,“印度和平区”与印度洋及周边的战略地位和经济重要性紧密相连。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拥有世界1/6的货物吞吐量和近1/10的货物周转量,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洋底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以及鱼类等。 印度洋周边地区是世界资源的主要出口地。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450亿吨,占世界总蕴藏量的62%

6、,加上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地区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近70%。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除石油外,矿物数量巨大,种类多样,包括铁、铜、银、磷酸盐和滑石等。除石油外,南非和赞比亚的铜、锰、锑、石棉、钒、金和钻石的产量在世界占有主导地位。印度和澳大利亚也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中印度铁矿石和锰的蕴藏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因而有学者指出:“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七个大洋的关键。”1108 再次,美苏在该地区的扩张和对抗,是“印度洋和平区”提出的根本因素。英、法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战败撤出中东,留下所谓的权力真空,为了抢在俄国人之前填补这个真空(即所谓“真空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国会授权他在中东乃

7、至印度洋地区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艾森豪威尔主义)。美国在印度洋的扩张,揭开了美苏在印度洋角逐的序幕。 1968年,苏联海军进入印度洋地区。虽然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英国的撤退将打开闸门,让苏联的影响涌进印度洋地区。”2127128但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苏联“希望在印度洋沿岸国家获得急需的基地设施,以便遏制来自印度洋的日益增长的美国威胁”2133。美、苏在印度洋地区的扩张和对抗,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部分。 最后,“印度洋和平区”反映斯里兰卡、印度等相关国家的愿望和要求。美、苏在印度洋的争夺和对抗,引起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忧虑和关注。1964年斯里兰卡总统班达拉奈克夫人在开罗不结盟会议上倡

8、议印度洋作为和平区,撤除外国基地,实现印度洋地区无核化。1965年印度等一些印度洋国家表态反对在印度洋建立外国基地,支持建立印度洋和平区。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在访问东南亚国家时驳斥了西方国家的“真空论”,认为域外强国的介入,只会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在斯里兰卡和印度的提议下,1970年9月卢萨卡不结盟会议,号召各国把印度洋当作一个和平区加以尊重。22631971年1月英联邦新加坡首脑会议,斯里兰卡关于印度洋和平区的提议得到一些英联邦国家的支持。1971年12月联大通过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宣言,“印度洋和平区”开始出现。 二 、“印度洋和平区”迟迟不能实现的原因 “印度洋和平区”是不结盟运动和联合国

9、等国际组织及印度洋周边国家不懈努力的重大成果,反映了该地区国家希望以和平保发展,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印度洋地区和平的美好愿望;限制域外强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和对抗,符合大多数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印度洋使用国的利益。但是,40年来,“印度洋和平区”缘何迟迟得不到实现呢? 第一,1971年宣言及联大相关决议 的局限性,是“印度洋和平区”迟迟不能形成的重要原因。联大印度洋和平区文件由1971年宣言和历届联大相关决议组成,前者是核心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宣告印度洋在尚待决定的界限内,连同上方空间和下方海床洋底,永远为和平区;吁请大国同印度洋沿岸国进行协商,以便停止各大国在印度洋军事力量的扩张,并从该地区撤除一切基地

10、、军事设施、后勤供应设施、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吁请印度洋沿岸国、内陆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使用印度洋的其他主要海洋国家进行协商,以确保军舰和军用飞机不得利用印度洋对该地区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美国和伊斯兰原教旨势力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尤其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加紧实施“彻底摧毁基地组织巢穴、剿灭塔利班残余完全打通美国对中亚能源的战略通道,控制通向中东大油田的海湾要冲”的印度洋战略。美国在印度洋的干涉和扩张势必激化该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印度洋和平区更是难上加难。 总体而言,“印度洋和平区”迟迟不能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1971年宣言及联大相关决议的局限性,还有印度洋周边国家的矛盾冲突以及域外强国的干涉争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印度洋地区的和平?这既是学术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更是印度洋周边国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