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36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导师制”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导师制”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导师制”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导师制”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导师制”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双导师制”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研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1。在培养方式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实行“双导师制”,虽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对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双导师制”的内涵与实施现状 1“双导师制”的内涵 2009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之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2 双导师制是指一名研究生分别由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理论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等,实践导

2、师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等3。理论导师是指培养单位为研究生配备的校内导师,大多数是由在高校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而实践导师是指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和一定职称的基础教育教师,亦称为校外导师。 2“双导师制”的实施现状 双导师制是一种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研究生,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只有校内导师的单一制度相比,双导师制强调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了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的联合培养,以及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合作,为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空间。 但是事实上,目前“双

3、导师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出台了专业硕士“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文件,但由于文件没有关于具体学科专业的实施标准,亦没有如何实施“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相关执行规范4。因此,造成作为培养单位的高校在解读和实施“双导师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差异,尽管很多高校开始实施双导师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双导师制仍然只是以形式或制度的名义存在着,形同虚设。 二、“双导师制”对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优势 1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习得 舒尔曼指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一种充分融合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的

4、整合性、实用性知识5,所以“双专业性”成为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教育硕士是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研究生,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对教育硕士的教师专业养成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科教学知识的培养。因此,在教育硕士教师专业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为教育硕士配备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生真正习得学科教学知识和提高解决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其次,由于高校更注重研究生的学科知识水平的培养,所以双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研究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将所学教学理论知识用于教育实践的机会。双导师制的实施,既有利于解决学

5、生关心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也为教育调查研究提供保障,保证学生学位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有利于改变目前研究生培养中整齐划一、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强化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1。 2有学有术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偏重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至于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仍以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创新,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聊。大部分校外导师都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名师”,而且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勇于创新。学生参与见习、实习任务,能够学习校外导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处理课堂问题的方法,学习班主任的相关工作,

6、将所学的学科和教学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提高科研能力也是教育硕士培养的目标之一。选聘的校内导师都是高学历且具有较高的科研指导能力,能够指导论文选题、论文写作,逐渐帮助教育硕士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双导师制”的推行可促使教育硕士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由具有丰富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名师担任教育硕士的校外导师,能使研究生亲身感受和体会校外导师累积的教育教学智慧,并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见习和

7、实习能够更多地接触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获得更多的独特性见解和认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实践智慧。而且要求研究生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相关的教育实践任务,能够促进研究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学科教学知识创造性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并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的创新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导致实际教学能力弱化的问题,而且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校外导师能够凭借其教学经验为研究生的实际课堂教学技能提供指导,这就有效弥补了校内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教学技能方面的欠缺。 三、“双导师制”在培养教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难以满足研究生的多元需求 研究生已

8、经是一个成熟完善的人,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体验、较强的反思能力、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育硕士专业教育应在尊重成人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满足研究生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多元需求。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校外导师在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训练与指导上却未发挥积极作用,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求知欲,而且他们也不参与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课题申请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实践环节时间有限,而且教育见习与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安排一致,加之因校外导师自身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导致校外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实践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缺乏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的教育实践,亦不能为研究生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而且就算得到校外导师的一些指导,也会因缺乏指导的连续性和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导师不了解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的进展,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指导不尽如人意,也难以满足研究生的多元需求,降低了研究生参与教育实践训练的自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