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的冷思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74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热”的冷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学热”的冷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学热”的冷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热”的冷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热”的冷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学热”的冷思考 最近几年,国内又兴起了一股国学热。大师们高高在上指津,世人闻风而动,各类读经班和国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就其内容而言,他们所弘扬的大多源自古代的礼仪人文经典,通过思想熏陶和精神洗礼,进而带领人们去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和大同社会;就其形式而言,其涵?w了宣讲会、培训班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往往也颇富仪式感和庄严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关“国学”的活动还是很受追捧的。 然而,在这番“国学热”的背后,我们是否需要心平气和地进行一番“冷思考”?当下的“国学热”真的是国学复兴的迹象吗?“国学热”的背后有没有掺杂过多的功利因素?“国学热”是不是走得太急了点?“国学热”若代表了一种传统文

2、化的真正回归,该不该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进行区别对待、有所扬弃呢?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在此,我们不妨以“国学热”活动中的常见教材弟子规为例,去分析在复兴国学的道路上,我们究竟需要哪些“冷思考”。 众所周知,弟子规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编写,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它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衍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弟子规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思想标格、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这样的思想观念是否应该全盘学习接受?值得深思,有待商榷。 时过境迁,西

3、学东渐,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一些旧有的风俗、观念、习惯以及家庭宗族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打破,甚至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自由了,尊卑淡化了,言论内容更自由了,教育指涉更广泛了。弟子规中的某些要求便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开放的世界,更加呼唤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文化理念。而弟子规中许多繁文缛节与此显然是甚相抵牾的。它的很多要求,过于拘泥,现代人往往无法适应。 或许有人会说:“君子和而不同。既然上面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现代,但是我们依然要有自己守望的心灵家园,弟子规可以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和价值追求。”他们认为,社会的堕落是因为新时代发展的错误,所以他们试图从旧时代中寻找因改变而丢失的东西

4、,从而拯救这个极速堕落的社会。弟子规的推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积极的纠偏作用,但也可能会成为现代人的桎梏,里面的许多内容在当今相对自由的社会里是没有必要的,是难以实现的。 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产物,弟子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糟粕的烙印。例如,对于学生之于老师、子女之于父母、下级之于上级,弟子规要求前者对后者要无条件顺从,近乎卑微,强调维护尊长威严的重要性,这是明显的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现。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加追求一种新型平等的人际关系。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平等的和谐关系,师生交流,合作探究。与古代相比,现代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在

5、我看来,心底里的尊师重道,无疑是高于传统的口头说教,因为它体现了一种重视人性尊严和弘扬个性价值的人文精神。 除此之外,弟子规还勾勒了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我们并不否认弟子规所描述的美好社会,但它太过理想化,可能也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我们有属于我们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何必要一味效仿古人? 更有甚者,有人把弟子规上升到可以改变个人命运,使国家富强甚至拯救世界的层次,美其名曰“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这未免夸大其词。照此推理,难道不学或学不好弟子规,就做不好中国人吗?弟子规是启蒙读物,是那个时代的特色,自然也有自身的时代局限性。置于历史的长河,弟子规在清朝结束时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此外,还有人

6、为了突出弟子规的现实作用,竟然把它和玄学宿命论放在一起。他们认为:按照上面做就会一帆风顺,就算遇到挫折也是上辈子的罪愆;不按照上面做就是有违天道,大祸迟早临头。这显然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祖训有悖,自相矛盾。 就当下而言,弟子规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教育个人通过自身的学习,提升修养,不断向善,用它来治世救国就有点不切实际了。周国平说:“儒家文化不可能成为我们今日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不可能是儒家文化的复兴,而只能是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各种变革。”这里的“人文精神”已远远超越了弟子规的文化内涵。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审视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不能全盘接受,而要辩证思考,有所扬弃。国学大师流沙

7、河先生就曾说,他从未读过弟子规;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也不会去读。 推而广之,通过对弟子规思想内容的简单阅读和梳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反思我们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所出现的通病:过分夸大古代文化经典的价值,以至于我们的思想观念走向偏激、极端。 那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呢?我想:首先我们要去认真学习、深入了解,去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但不必去刻意模仿,也不一定要“学以致用”。摒弃以功利主义的心态去看待传统文化,我们或许可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其本意在于以论语为主导理念,辅以自己职位所对应的才能来治理国家。现在我们却指望一部弟子规就能解决一切,恐怕是坐而论道,误人子弟

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早已过去,国民文化普及率逐渐提高,我们要不断去观察思考,不仅要注重精华的汲取,更要防范糟粕的浸染。 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优势,不仅要看它在此前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更要看它在当下是否合乎时宜。没有一样东西,仅仅因为流传的名字就伟大;也没有一样知识,仅仅因为过往的尊崇就经典。真正的经典是经得起推敲的。它们允许被质疑、被批评。它们也会用事实去彰显自身的价值,绝不会因为被质疑、被批评而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用公正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事实。这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我们始终相信:弟子规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始终有信心:只要秉持理性的姿态和正确的路径,我们就能更好地继承弘扬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