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499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初探“大语文教育观”是由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先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并实践。“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思想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注重语文整体教育,力求完整的语文教育结构,给予训练效率充分的重视。上述四个方面或模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所谓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指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好先进教学条件,应用多样化的方式与多元化的渠道,让语文实践教学与社会大环境,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突破之前语文的封闭式教学局面;所谓力求完整的语文教育结构是指语文实践教学要力求做到和谐、有机统一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只有统一了德智体等方面的语文教

2、育教学才是完整的;力求完整的语文教育结构实际上就是要求将语文实践教学放在学校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之中有序健康地活动,且语文日常教学自身也应当具有结构性;而给予训练效率充分重视指的是不可以单单用训练量来换训练效果,而应当用较小的训练量(课外与课内练习量)来换取成绩,实现提升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最终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事半功倍。上述四个方面或模块全面而深刻地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方向,注重学生,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重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正与“大语文教育观”不谋而合。结合张孝纯

3、先生教育理念来讲,其“大语文教育观”是提倡改变以往语文教育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让语文教育延伸、开拓学生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机结合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做人与语文教育,有机结合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能力的发展、非智力与智力素质的发展,注重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大语文教育观”能为中职语文教学带来哪些改变呢?同时又能为中职学生带来哪些改变呢?笔者认为“大语文教育观”为中职语文教学带来的改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微观层面,能够逐步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语文课堂教学难的现象,语文课堂逐渐成为中职学生聊天、打瞌睡的“好

4、时段”,学生认为读读书写写字平时都能学到,不用在课堂上浪费时间,兴趣淡漠。美国教育家华特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 生活中的听说读写与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才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大语文教育观”提出注重生活,注重实践,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理念能够逐步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让中职语文实践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中职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营造出符合中职生需要,且符合学生学情的中职语文教学氛围,才可以充分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领略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更好地提升中职生的语

5、文运用能力。 二、中观层面,能够完善中职教育提供专业服务。 从中观层面即学校层面来说,对于以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劳动者为目的的中职教育学校,“大语文教育观”的渗透和熏陶能够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教育,有助于提供专业且品德优良的劳动者。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也必然为中职的职业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大语文教育观”理念是更贴近实际,需要重视中职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情况,掌握各个学生在其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所任课班级各专业教师交流,深入把握所带班级中职生所学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力求找到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相契合的点,深挖中职生在其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能力的需求,有目的地变更或增减语文实践教学内容,

6、给予中职生专业学习更多更好的帮助,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切实做到语文教育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要求。 三、宏观层面,能够满足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为劳动力市场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中职语文教师不妨将一些用人单位文化纳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之中,让语文教育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全面提高中职生素质铺路。中职语文教学以“大语文教学观”理念为指导,以中职生今后职业需求为前提,努力开拓新颖的语文课程资源,提高中职生的交际能力。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如诚信、负责任等品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的不仅是高技术的职业者而且是高品质的社会劳动精英

7、。 (下转第97页) (上接第92页) 那么,“大语文教育观”该如何具体地指导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在实际的课堂中逐步渗透“大语文教育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中职语文课堂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以“大语文教育观”树立中职语文课程目标。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立是首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标是引导语文课程进行的方向,如若方向都偏离了,那语文教育的作用无从谈起。“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中职语文课程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此要求教师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场地,且在此前提下依据课程配备教学参考书与教学大纲拟定

8、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联系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性去掌握课程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呈现手段与具体内涵,把学科知识的积累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的提高等方面密切联系在一起。 第二阶段,“大语文教育观”教学理念由始至终要贯穿课程内容。 如今,很大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属于生硬、死板的内容,不重视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单单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而已。同时中职教师也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学情,用整齐划一的手段使用中职语文教材,导致中职语文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生实际学情。“大语文教育观”指出语文和其他课程不同,语文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开阔学生视野,

9、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材料储备。 第三阶段,“大语文教育观”多元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 “大语文教育观”不单单是一种语文教育理论,一种新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更关键的是“大语文教育观” 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施方案与教学模式都具有相当高的操作性。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利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这不仅让中职语文教学走出了课本、课堂,创建了新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将中职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广阔而丰富的大课堂中去。因此,它的课程评价不是一味的依靠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而是更为多元化和人性化,从而提高了中职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让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联系更紧密。 综上所述,“大语文教育观”对语文教育影响深远,坚持“大语文教育观” 不仅是中职语文教育的必经之路,也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中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职学生来讲,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的提高,高尚人格的树立,才能在形势严峻的劳动力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为未来做好坚实的铺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