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测法”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05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揣测法”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揣测法”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揣测法”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揣测法”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揣测法”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揣测法”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在看影视连续剧时,当剧情的波折发展到引起主人公的命运变化的关键时刻时,常常出现“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的字幕。由此,我得到一个启示:看电视,我们欲罢不能,是因为编导巧设“悬念”,让观众揣测。上语文课,教读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时,教师如能把看影视的情绪体验运用到教学的设计中,效果肯定不错。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作了一番有益的尝试: 1.揣测文章的标题,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浪花 人们把标题比作文章的“眼睛”,正如眼睛是通向世界的一个窗口,标题也是人们进入文章的一个窗口。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测文章的标题,作用自然不可小看。教材上的课文都有标题,不便于“揣测

2、法”的运用,而课外阅读教学中却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以略带“挑动”性的语气说:“这里有一则新闻故事,标题采用对比手法,很好地体现了故事内容的特点,可惜的是字数嫌多了一点,下面请同学们边听故事,边揣测故事的标题,看谁猜得最准,最接近原题?看谁拟得又好又巧,水平能够超过原题?”几句话就把学生引入了一种探求、思考的情境。听罢故事,一个同学马上就给出了标题:“袖手旁观,挺身而出”,我称赞他思维敏捷,反应很快,运用对比,较好地概括了新闻的内容;但是并不很切合新闻内容,标题显得过大。在我的耐心启发之下,同学们又相继拟出了一串题目,我引导大家一起评标题,一起改标题。最后有一个同学说“临

3、危看客,殃及自身;群起而攻之,歹徒丧胆”。这个标题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符合新闻倒金字塔结构,大家一致同意打最高分。 有些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自拟题目,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这样提起了大家阅读的兴趣,又能促进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2.揣测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布局谋篇 标题是人们进入文章的一个“窗口”。怎样帮助学生打开这个窗口呢?我指导学生揣测文章内容和结构。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于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假如要你来写这篇文章,你准备写些什么内容呢?结构将如何安排呢?”经过这一点拨,课堂的沉闷终于被打破了,气

4、氛活跃了。同学们积极地思考着,有人说:“这个标题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首先提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然后分析问题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再解决问题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然后我们应该肯定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样,当我们再翻开书本学习时就轻松多了。 揣测故事的结局,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最爱听老师讲故事,每到动人之处,我往往卖个“关子”,留下后半部分不讲,让学生去揣测故事的结局。有些小说结尾,别具匠心,余味无穷。如项链:“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谁都会惊叹莫泊桑这个喜剧式的悲剧结尾。画“龙”还须点“睛”。讲到这里,我向大家发问:“同学们,

5、假如玛蒂尔德的朋友把项链还给了她,她的命运又将如何?”这时大家顿时活跃起来,有很多同学认为她会吸取教训,用这个项链的钱改善家庭生活,从此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而此时,有一个平时阅读量丰富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他认为莫泊桑所处的时代正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崇尚金钱,爱慕虚荣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状态,玛蒂尔德有了资本,还是会走上追逐虚荣的不归之路。我因势利导,拿莫泊桑同类主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等作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学生从而深入理解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理解作者批判的锋芒所指。于是读到这里,我就要求学生揣测女主人公此时此地的心境。学生仔细品味那段言犹未尽的话,心里

6、像是开启了闸门,淌出了无尽联想的流水。 3.揣测文章重点词语,提高学生选词造句能力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意蕴藏匿之地、文章框架的纽结之处。所以,剖析这些词语可以理解结构,提示主题,学到重要的知识。剖析时,一些教师习惯于运用语言分析法,什么“准确、鲜明、生动”,学生听腻了,感到是老生常谈,终究不能领悟文章的语言之妙。语言“揣测法”就不同了,学生先不看书,试着去填空、选择,然后翻书比较,一定会获得“开窍效应”。如:填空题: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的北边,从阴山高处( )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 )在黄河岸上,( )着阳光。选择题:她梦想那宽敞的客厅,那里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 精美)的木器,(珍奇 珍贵)的古物。汉语语言深妙莫测,这种训练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的思维就能不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岂不是一箭双雕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