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22课《诗二首》.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0536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第22课《诗二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第22课《诗二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第22课《诗二首》.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上语文第 22课. 诗二首 . 教案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 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 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 :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 创 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 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 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

2、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 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 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 年代初期,此时, “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依旧被帝国主义列 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 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 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 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 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

3、快,要做到 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 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 一)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 “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 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 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 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 ,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 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

4、想一 想: “是”字可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 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 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讨论学习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 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 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 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 进而 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 “美

5、丽的街市”, 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 , 这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 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 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 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 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 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 再次全体朗读全诗,融入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读出韵味。 七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预习三、四节诗内容 第二课时 一、体朗读

6、全诗,回忆旧课内容 二、 讨论、学习第三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 1、2 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 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诗人由“美丽的街市” “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 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 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 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 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 在这首诗中, 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 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 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

7、?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 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 因为淡淡的 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 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 福生活的向往。 三、讨论、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 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 “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 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强调“悠闲” 4 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朵” 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

8、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 活相映成趣。 四、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 生活 3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 诗中的作用。 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 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4 作者在想象的时候, 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 ” “定能够” “不 信” “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 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 了信心。 五、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诗歌,其

9、他学生闭上眼睛,在脑 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六、拓展、迁移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天, 假如 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 你将会 七、布置作业 做一些有关联想和想象的题目 附: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联想想象(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 福) 太阳船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 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 继续从事商业。后旅居洪都拉斯。5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 湾现代诗

10、奖。主要作品有诗集 灵魂之歌、 玫瑰城、 地平线, 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 越南沦亡琐记 、 阮 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其作品曾获台湾文 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吴望尧 的诗作产量丰富,风格多元,佳作不少。大致分来,约有三类。第一 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浓, 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第二类仍是抒情的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 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 看得出大有发展的潜力。 ” “他 的第三类诗也没有长篇, 都以组诗的结构建成, 有一种辐辏聚焦的引 力。这一系列的巨构展现出作者壮阔的雄心

11、,善变的机心,值得诗评 家认真评定。” 吴望尧先生有的诗令人震撼动情而又显示出自己的博学:如乃 有我铜山之崩裂开始两句是: 乃有我铜山之崩裂了你心上的洛钟也响着吗? 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当年望尧写好后示我, 只看起句就震撼了我。 太有气象了,动情,就应该如此的。古谚有云,“铜山西崩,洛钟东 应”,根据东方朔的解说: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洛阳的铜钟无 故响了三天,是因为远在西方有山崩的关系。 这典故我那时并不清楚, 否则也会用到莲的联想中去。足见望尧涉猎杂书比我广博,而又 眼明手巧,竟能用来象征情人之间心心相映,不,心心交撼之状。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 及通过

12、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 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 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 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 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13、 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 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 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 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 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 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 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 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

14、: 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 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 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 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 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 自己的启示。 1. 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 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 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 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 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吴望尧简介 吴望尧,浙江金华人。 40 年代在越南经商 , 抗战胜利后到台湾 , 继 续从事商业。后旅居洪都拉斯。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 曾创设台湾现 代诗奖。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 瑰城 、 地平线 ,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 越 南沦亡琐记、 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 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