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21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一、“教育家”问题兴起的时代背景 “教育家”问题研究热兴起的主要原因包括:(1)教育家对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纵观整个教育历史,不难发现,每一次伟大变革无不有一位或几位伟大的教育家作为领军人物,有的教育家甚至对一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孔子和杜威。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研究当然要涉及这一课题。有学者认为:“不能为教育者提供教育家标准的教育学,是不完整的教育学。”1(P6)(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需要巨人、呼唤巨人。(3)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事业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们对教育现状的不

2、满和批判声不绝于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下缺少有鲜明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育实践,热爱教育、人格伟大的教育家” 2。(4)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家的培养。1986年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 3(P16)1996年江泽民同志提出,高等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以中央政府文件的形式,郑重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这些对“教育家”问题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家的类型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家必须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

3、方面都作出突出贡献,有理论无实践和有实践无理论,这两种人都不能称之为教育家1(P7)。所以一般只承认两种教育家即教学型和办学型教育家。如果对实践的理解宽泛一点,还可以加上管理型教育家。这三种教育家分别对应的是教师、校长和教育官员。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教育家不必既有教育理论也有教育实践,比如顾明远就认为教育理论研究者也可以成为教育家。朱永新认为四类人可成为教育家,即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教育理论工作者、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校长、教育媒体的新闻工作者4(P1)。上述四类人在成为教育家方面各有优势,如教育行政官员在教育改革实验方面有很大的权力空间;教育理论工作者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广大教师和校长有进行教育实践

4、的便利;教育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良心,他们对教育脉搏的把握和对教育问题的认识, 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教育问题的感受与了解。不过,朱永新只提到了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而胡德海则把大学教师和校长也列入教育家之列。胡德海把蔡元培、张伯苓和梅贻琦等人称之为“高等教育家”,还提到姜琦、吴俊升和邱椿等教育学家。此外他还列出医学教育家、农业教育家、军事教育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戏剧教育家、语言教育家等5(P2)。 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认为,教育家是一个总的称谓,应该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和层次6(P2)。但近二十年来对教育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型和管理型教育家,而对办学型、理论型和新闻报道型教育家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5、。就教学型教育家而言,对高校教师成为教育家的研究也未展开。 三、“教育家”的标准问题 有人说中国当代没有教育家,也有人说中国当代不乏教育家,这就涉及到“教育家”标准问题。 (一)“教育家”的标准是“严”好还是“宽”好? 很多学者按照孔子、蔡元培、陶行知、洛克、赫尔巴特、杜威等大教育家的标准来衡量,得出中国当代没有教育家的悲观结论。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当下社会会哼哼几句就是歌唱家;会写几块豆腐文章就是作家;只要在电视上露脸的就是表演艺术家;挣上几个铜钱就是企业家、改革家。许多教师皓首穷经,呕心沥血,毕其一生,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不能称为教育家?7(P35)更多学者倾向于“教育家”

6、的标准应该宽严适中,如果说“从事写作的称作家,从事艺术工作的叫艺术家”,按这样的标准来看待教育家,未免太低,但教育家的标准“也不能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笔者认为,不要把教育家的标准搞得可望而不可及,使教育工作者失去了信心,但也要使教育家标准保留适当的高度。过分地降低教育家的标准,增多的只能是“教育家”的数量,让某些人得到虚名和实利,而真正的教育家的数量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如果天下的山都很低,也就没有了探险的乐趣,教育工作者应该保留一座人生奋斗的高峰吧! (二)教育家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由于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教育家必须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作出突出贡献,所以理论上的创造性和实践上的影响力就成为两

7、条重要标准。有些学者强调成为教育家还要有一定“知名度”,或者对教育对象、教育同行和教育理论的影响力。这一条其实也包含在前两条标准中。周洪宇概括了一流教育家的四条标准:立志、立功、立言、立德8(P17)。其中立志和立德其实是成为教育家的主观条件,并非衡量教育家的客观标准,所以还是两条标准。其他学者提出的一些教育家标准,有些也只是成为教育家的主观条件。可见,目前比较公认的教育家标准,就是理论上的创造性和实践上的影响力。JP 但是这两条究竟是成为“教育家”的必然条件还是或然条件,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如果把理论上的创造性和实践上的影响力看作是“教育家”的两条不可或缺的标准,无疑会把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8、比如教育官员、教育新闻工作者挡在“教育家”的大门之外。如果把这两条标准看作是或然条件,又不利于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 笔者不揣浅陋,把教育家界定为那些有自己相当独到的教育理念或者治校理念,或者虽无属于自己的相当独到的教育理念或者治校理念,但都能对教育实践产生相当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的人。 这一界定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用了三个“相当”,适当降低了教育家标准的高度。 其二,虽然不要求教育家必须有实践,但是要求教育理论能够对教育实践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积极联系教育实际。 其三,虽然不要求教育家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相当独到的教育理念或者治校理念,但是教师、校长、

9、教育官员和教育新闻工作者要有属于自己的对教育问题的见解。即使并无太多的独创性,但因为能结合自身实际,对某个学科、某个学校、某个地区乃至全国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完全可以配得上“教育家”的称号。“创新”、“独到”要提倡,但也不宜过度,因为教育改革的成功决不可能靠某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需要不断拓展共识本身的深度和共识者群体的广度。 四、制约教育家产生的环境因素和利于教育家成长的客观条件 当代中国能不能产生教育家?大多数学者对此持乐观态度,因为伟大的时代必然要产生与之匹配的教育上的伟大人物。 也有学者提出,当代中国没有自己的教育家原因有四条:泛政治化的教育是造成建国以来教育家匮乏的首要原因;急

10、功近利的学术研究是当下中国缺乏教育家的主要原因;以金钱为办学目的的学校教育污染了教育家的成长土壤;高考紧箍咒限制了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9(P6)。 应试教育是制约中小学教师成为教育家的重要环境因素。僵死的管理体制,各种各样的教学规范、模式、评比达标,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而只能成为教书匠10(P33)。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还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使得教师不敢“逾矩”而教;教材改革速度慢,教学内容比较稳定,为“经验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师资培训制度不健全,没有机会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课程编制等教育决策长期“让教师走开”11(P29)。 有调查认为,制约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客观因素

11、主要集中在三种因素上,其中集体领导的影响占62.9%,体制的制约占42.5%,任期制的影响占8.2%12(P24)。大学校长的聘任机制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人提出要实现“校长专业化”,其实质是大学校长要懂教育、懂管理、懂经营。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把“教育家”与“企业家”联系起来理解,他认为,企业家有着许多发挥创造性的权利空间,大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其权利空间也相应应该得到扩大13(P2)。江苏省某实验学校校长认为,要造就中国的教育家,首要的是解决学校的法人地位问题14(P6)。 学者们普遍认为,“官本位”的大学校长任用和管理体制下,很难有教育家。有学者提出要建构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造就机制。首先

12、,要切实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扩大校长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其次,鼓励高校的个性化发展,提倡校长大胆地研究教育理论,改革办学模式,形成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的办学风格,办出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再次,鼓励高校朝国际化方面发展,为高校扩大国际国内信息交流,横向联系,为大学校长成为国际知名的教育家创造条件。第四,改革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建立民主选举制度。第五,改革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最后,建立大学发展指数排行榜和大学校长业绩评估制度13(P25-26)。 长期以来,教育专家只习惯在书斋里坐以论道,似乎更擅长移植西方的教育理论,拿不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本土化理论,对活生生的教育实践要么漠视,要么无

13、能,因此有学者主张要鼓励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双向流动9(P6)。鉴于公办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体制问题,有学者把产生教育家的希望寄予民营教育的发展。 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则认为,当代教育家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今天的教育体制和保障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成为“个人英雄式的教育家”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要致力于造就“集体英雄式的教育家”,但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15(P17-19)。 五、制约教育家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利于教育家成长的主观条件 (一)中小学教师 制约中小学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内在因素和利于教育家成长的客观条件,主要表现在学识、能力和道德境界三个方面。有学者通过对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成功之路的分析,总结出了如下成

14、功经验:(1)热爱教育,热爱学生;(2)善于学习,博览群书;(3)善思善悟,做思想者;(4)植根传统,融会中西;(5)结交高人,拓宽视野;(6)勇于创造,坚持写作;(7)奉献精神,人格魅力。学者们认为教育家型教师要淡化功利观念,不受“学而优则仕”或“教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平和淡泊心态,要有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同事的凝聚力16(P12-15)。 面对应试教育的困扰,有学者指出未来的教育家首先要是素质教育的专家,同时适当照顾应试成绩,找到二者的结合点10(P33)。 (二)中小学校长 老教育家、天津一中原校长韦力把中小学校长分为四个档次即行政型校长、管理型校长、学

15、者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17。耒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宗江认为,中小学校长会议多、应酬多,简直成了“社会活动家”,所以要成为教育家,就要练好“三功”,增强“三力”,一是练好“定功”,增强定力。该拒绝的应酬坚决拒绝,只有这样,才能挤出时间,用于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二是练好“学功”,增强活力。校长要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关键要有独立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三是练好“内功”,激活潜力。校长应练好以下几种过硬“内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给人以活力无限、积极向上的感染力;性格开朗,豁达大度,能给人创造一种严肃活泼、心情舒畅的环境;思维敏捷,心思细密,能给人头脑灵活、周全备至的影响;虚怀若谷、真诚厚道

16、,能给人患难与共、信赖可求的感觉18(P13)。 (三)大学校长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认为,大学校长一直没有被看成专门的职业,虽然大学校长一般都是由专家、院士转型而来,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少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常常习惯性地以一种学术的思维、实验室的思维来管理学校19。他强调说,时代已经发展到了现代教育的阶段,应该承认教育管理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美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大学校长的起点都相当高,他们多数是非常职业化的,校董会对大学管理者的选拔和考察,对其管理经验的重视甚于专业知识20。 韩骅也认为,一位大学校长,仅有学者的底蕴和教育家的修养还不够,还要有经营的头脑,最主要的是

17、治校理念。另外,还要有使别人服从、接受其影响的权力或权威,包括官僚模式赋予的“公职权威”,学院模式赋予的“专业权威”,社会组织管理中的政治模式赋予的“政治权威”,以及来自个人人格魅力的charisma权威21(P54)。 刘笑天比较了蔡元培、蒋梦麟、傅斯年和胡适等北大历任校长,认为他们虽性格各异,办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有几点却是一脉相通:一是学术上兼容并包;二是勇于任大事,铁肩担道义;三是做校长以教育家处世,虽然不乏治世经世之才,但从未以官僚之心待人处世22(P7)。 从邓小平同志1986年提出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教育家,到2006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时间整整过去了20年。学者们对“教育家”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可以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还是太少,以至于这个话题今天还多少有些沉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体制坚冰不断打破,改革航道不断开通,必将有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教育领域的弄潮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